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试论述21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呈现出一些新特点;1.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具体趋势体现在:传统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持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其中,办公和通讯设备成为出口增长最快的部门;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2.国际直接投资越来越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与国际直接投资超过贸易的增长相对应,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实行大规模的行业内平行分工和内部贸易,大大扩大了国际贸易。3.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成为贸易方式的主流:电子商务是指通过电子信息,包括电话、传真机、电视、自动提款机、互联网等方式进行的商业贸易。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大大简化了贸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4.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下各国逐步取消或减少关税壁垒,配额、许可证等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也大为减少,自愿出口限制等“灰色措施”的实施也受到限制。但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如发达国家依然通过高关税和配额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服装等的出口;发达国家运用高技术标准的“绿色壁垒”大行其道;某些发达国家加大了对外国商品反倾销的力度,以限制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进入。2.试述H—O理论的基本原理。在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规模报酬不变以及既定的商品要素密集度前提下,资本富裕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力富余的国家能生产相对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要素富裕度的价格定义,两国的要素富裕度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必然不同,劳动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更便宜,资本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家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更便宜,可见不同的要素价格将产生不同的商品相对价格,从而形成了贸易基础。也就是说各国的相对要素富裕度,即要素察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因此,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富裕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出来的商品,这样可以使贸易双方获益。3.什么是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产业内贸易:是指同一产业内产品之间地贸易.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相互倾销、规模经济导致的双向贸易;要素禀赋决定了垂直差别产品的双向贸易;需求差异也会导致行业内贸易。同质产品之间发生行业内贸易是由于运输成本和地理位置、间歇性贸易、转口贸易或复出口贸易、自由贸易区的影响等造成的。4.试述倾销与反倾销。倾销指出口国以比国内更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如何确定某一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主要看这一产品是否以低于它的正常价值在国外市场销售。实施反倾销措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倾销成立;②国内产业受到损害;③倾销与损害有因果关系5试述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最初是由汉密尔顿提出、经过李斯特全面发展。②其基本理念是:当处于幼稚阶段的国内产业无法与成熟的国外产业相竞争时,可以通过征收进口关税实施保护,给国内产业足够的时间成长,直到具有和国外产业同样的竞争力之后,就可以取消保护。6.简要阐述里昂惕夫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里昂惕夫悖论进行解释按照H-O理论,美国应出口准备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但是,里昂惕夫的验证却与此相反。里昂惕夫在对美国的外贸状况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与H-O理论恰好相反,即“美国参与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节约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相反。”里昂惕夫之谜不仅促成了一些类似的研究工作,也引起了对“谜”的不同解释:㈠劳动效率的差异。㈡人力资本的差异。㈢贸易壁垒的存在。㈣未考虑自然资源因素。㈤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里昂惕夫对美国的外贸统计数据分析表明,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出口的则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与H-O理论的结论大相径庭。揭示:美国的人力资本优势7、试述加入WTO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直接影响:①政府保护国内市场的传统方式基本不再适用;②政府支持国内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方式必须改变;③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角色和方式必须转变。④政府涉外经济管理的机构必须调整。间接影响:①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②加快建立国内统一市场;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8.为什么俄林认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种趋势?答:(1)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2)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难以充分流动,即使是在国内,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移动也不是完全充分的。(3)某一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联合需求”,而且这种结合具有整体性和固定性,从而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4)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高,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9.简述对外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纽带和手段。具体说,对外贸易的作用有:(1)互通有无,调剂余缺(2)调节社会劳动,增加生产总量(3)可以阻止利润率下降趋势(4)是发展对外关系的纽带和手段10.简述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及关税与非关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答:非关税的特点:(1)灵活性和针对性;(2)更能有效限制进口;(3)隐蔽性与针对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发展的速度和影响国际贸易额)。(2)对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影响。11.简述二战以后,国际经济一体化兴起的原因及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答:兴起的原因(1)科技革命的发展(2)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4)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国际反霸斗争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1)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2)促进了新兴工业的发展(3)促进了国际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使生产水平迅速提高(4)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12.当代各国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答:各国鼓励出口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商品倾销、外汇倾销、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出口管制方面的措施、经济特区措施。13.什么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答:它包括哪些内容?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对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设置障碍。技术性贸易壁垒包括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的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要求、产品的检疫检验制度以及绿色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内容。14.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联合体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着。各参加国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各自的目标和要求而组成了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同的组织形式反映了经济一体化的不同发展程度,反映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干预和联合的深度与广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优惠贸易安排(二)自由贸易区(三)关税同盟(四)共同市场(五)经济联盟(六)完全经济一体化15.简述中国加入WTO的基本原则立场?答:1)恢复原缔约国,而非重新加入2)以关税减让位承诺条件,而非承担具体进口增长义务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16.跨国公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1)全球战略目标2)生产经营规模庞大3)内部实现一体化4)国外分支机构众多5)重视直接对外投资五、应用题:(示例)1.以下是假设的各国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情况(假设劳动是唯一的投入):大米小麦国家投入产出美国中国日本泰国劳动投入10401010总产量12020050100劳动投入10100105总产量5004002010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最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由于投入每单位劳动能生产大米的数量,美国为12单位,中国为5单位,日本为5单位,泰国为10单位,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最高,因而美国在大米的生产方面拥有绝对优势;从生产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看,美国为0.24单位大米,中国为1.25单位大米,日本为2.5单位大米,泰国为5单位大米。泰国小麦的机会成本最高,反过来,泰国大米的机会成本最低,因而,泰国在大米生产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如果日本和美国进行粮食贸易,美国应该出口什么?进口什么(用图说明)如果美国和日本进行粮食贸易,因美国1单位小麦的机会成本仅为0.24单位大米,而日本为2.5单位大米,所以,美国应该出口小麦,进口大米(图略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日本的劳动力增长了50%,对美日两国的粮食贸易模式会产生什么影响?两国的大米、小麦价格会产生什么变化?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日本的劳动力增长了50%,在劳动是唯一要素的假设下,意味着日本的大米和小麦需求规模增大了50%,因而美国出口小麦,日本出口大米的贸易模式不会发生变化,但由于日本在大米生产方面有比较优势,所以,国际大米价格将下降,而小麦价格会上升。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分析。答:机会:(1)消除贸易关系中的歧视性待遇(2)有利于发挥我国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3)有利于我国企业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4)会使两岸四方的经贸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5)有利于降低以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为主企业的成本挑战:(1)对市场经济规律的适应(2)靠垄断和特权在国内市场进行垄断竞争的企业将受到挑战(3)质次价高的产品将受到国内外物美价廉的同类商品的激烈竞争(4)以粗放式竞争为主的企业将受到集约式竞争的挑战和压力(5)信用恶劣、法制观念淡薄的企业将受到公平竞争和法制的严惩六、试述关税同盟效应答: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1)贸易创造指关税同盟建立后导致贸易规模的增加,即一些原来在本国生产的产品被同盟内部其他国家更低成本的进口产品所取代。(2)贸易转移指原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关税同盟除了具有上述静态福利效应外,还会带来不少动态效益。竞争加强、投资增加、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规模经济的作用形成等。首先,建立关税同盟能够加强同盟内的竞争。建立关税同盟后,同盟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消除,各国生产者面临着同盟国低成本产品的威胁,必须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从而刺激同盟内各国总体竞争水平。其次,关税同盟形成的广大的市场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贸易壁垒取消后,同盟国低成本的生产者现在面对更大的市场,可以出口更多商品,所以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由于同盟内专业化分工程度加强,各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种类大为减少的同时,产品单位成本大大降低。再次,关税同盟的建立有可能刺激非成员国到关税同盟内投资设厂(即所谓的关税工厂),就地销售,以避免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产品继续保持歧视性贸易壁垒。最后,建立关税同盟后,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使同盟内各国的经济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3、什么是进口替代战略?它有哪些缺陷?答:进口替代战略,又称向内看战略,是指试图通过保护处于比较劣势的国内产业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战略。具体而言,指一国广泛运用贸易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免受进口竞争,用本国的商品生产替代进口。进口替代战略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到保护,国内工业没有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往往缺泛提高效率的动力;很多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狭小,产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也就难以形成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竞争力;国内资源有限加上进口市场封闭,很难从发达国家进口先进的技术设备,最多建立起初级制成品的国内生产体系,难以形成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内生产。
本文标题:国际贸易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9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