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水资源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发展研究
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水资源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发展研究姓名:李春花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人文地理学指导教师:李吉均;陈兴鹏20081101水资源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发展研究作者:李春花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朱爽.ZHUShuang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由于资源的的制约,干旱区资源型城市以不可再生资源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合城市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特征和其现有发展模式的弊端进行分析,发展了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现有矿产资源开发、保证城市经济来源的前提下,建立循环经济为主导理念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下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培养人才和企业生产的科技力量,发展高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学位论文胡宏山克拉玛依产业转型问题研究2002克拉玛依是一座靠石油勘探开发建设起来的典型资源型城市,除了水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这几个客观因素外,经济成分单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单一、人员结构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克拉玛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产业转型是克拉玛依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理论关于产业转型的基本原理,对克拉玛依产业转型的基本思路、战略选择、转型目标、阶段、战略重点以及实施措施进行了探讨。本文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知识化的时代,克拉玛依必须选择跨越式的发展道路,面向知识经济,变资源开发为智源开发,才能实现持续的繁荣与发展。根据对克拉玛依当前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转型环境以及自身条件与优劣势的分析,本文认为克拉玛依应该选择复合型产业转型战略,按石油产业链延伸、石油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新兴产业为主等三个阶段分步实施。3.期刊论文王录仓.张云峰干旱区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干旱区地理2004,27(3)在分析资源型城市成长动力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刚性和水资源的约束,使得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而其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防止资源枯竭所引发的支柱型产业的衰退.围绕主导产业组群,对现有产业结构和资产存量进行调整,同时延伸主导产业链,衍生新的生产协作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第三产业,加强矿产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的融合度,解除区位被动性和经济的孤岛性,提高区域竞争能力,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市区及矿区环境建设.4.学位论文樊新刚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2006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与发展是一直困扰我国学术界的一个难题。由于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在城市建设初期,主要是作为资源基地和矿区进行建设的,缺乏对今后发展的长期规划和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越来越多的资源型城市进入了开采的成熟期和资源的枯竭期,出现了一些城市转型困难、个别资源枯竭型城市陷入发展困境等问题。同时,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资源型城市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过度开发诱发的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开山采石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三废”侵占土地,污染水源、大气等。这些都严重地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生态城市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可行性,从微观角度得出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一般城市的个性及共性关系,得到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依据。之后,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即资源型城市不会最终走向衰退,而是可以通过人为调控实现生态化发展。在对资源型城市石嘴山市城市生态子系统的分析过程中发现:该市自然子系统在强大的资源开发影响下,除城市绿化水平较高外,水资源十分匮乏、水环境及大气环境污染严重,采矿及加工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并产生了大量无法处理的固体垃圾,自然环境整体恶化。经济子系统中存在产业结构偏重工业、地方“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城乡差距过大、全市整体经济实力下降,财政困难等问题。社会子系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居民生活水平过低、贫困问题严重及就业困难等问题。随后,笔者从宏观角度,对石嘴山市的生态化水平及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石嘴山市生态化水平过低,只达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17﹪,处于初级阶段。生态化值相对于我国北方4个资源型城市,虽然处于中游水平,但总体过低。这主要由该市的17项指标过低或过高导致的,核心是由于该市经济结构的污染性、破坏性决定的。第二、通过对该市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发现该市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承接了全市绝大部分的压力,人类调控产生的承载力微乎其微,无法拓展整体的抵抗性、恢复性。因此,该市生态压力过大,已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石嘴山市生态城市建设“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是实现该市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第二步是进行初步的建设,使之与周边中心城市水平相接近。最后,进入全面的生态城市建设,最终达到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此处,笔者提出,生态城市只是建设的终极目标,过程是逐步的生态化发展,达到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就目前来讲是最佳选择。在以上建设目标下,笔者提出了该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对策。一、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的要求,围绕“降低重工业比例、增加产业复合度、加强生态建设”的战略,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建立起产业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生产高效、资源集约利用的生态经济体系。二、在生态市建设过程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保护和利用好各种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以延长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年限。三、控制人口规模、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提升该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意识。5.期刊论文杨勇.任志远.赵昕.张艳芳.YANGYong.RENZhiyuan.ZHAOXin.ZHANGYanfang西部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对策——以铜川市为例-生态学杂志2006,25(9)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生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问题更为严峻.本文以陕西省铜川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基于自然环境系统、人文社会压力和环境污染压力3个综合指标层建立评价体系,对铜川市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的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铜川市生态安全值由1997年的0.5397上升到2002年的0.5541,生态安全有所好转,但处于较差状态;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对环境的压力减少,但环境污染压力上升.最后提出铜川市生态安全的对策:改变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减轻污染负荷,借鉴先进经验;合理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工程;加强政府干预力度,建立预警机制;提高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6.期刊论文王广利.WANGGuangli资源型城市阜新矿山环境问题分析与治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为了解决资源型城市阜新市的矿山环境污染问题,采用测试、化验、统计等方法深入分析了阜新市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结果表明:阜新市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废渣污染;环境破坏,包括土地占用和水资源破坏;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并提出了矿产资源型城市主要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方法.研究成果对以矿山为主要工业的资源型城市的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7.期刊论文王炜.步伟娜.纪江海资源型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焦作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5,20(1)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生态环境问题比其他城市更加严峻,为了整合资源型城市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需要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在焦作市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其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问题,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专家意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植被与森林资源、土壤与水土流失、水资源和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开发等主要因素进行数据叠加与分析,将焦作市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10个生态功能亚区,并对不同的生态功能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为改善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基础.8.期刊论文雷敏.张兴榆.曹明明.LEIMin.ZHANGXing-yu.CAOMing-ming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根据联合国制定的SEEA2003核算体系的方法,对我国城市社会经济核算体系进行纠正,提出了榆林市的绿色GDP(GGDP)核算模式.对2001-2006年榆林市传统GDP及GGDP核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2001年以来,榆林市GDP分别在129.31×10~8~439.48×10~8元之间,GGDP则分别在55.02×10~8~329.90×10~8元之间,各年度GGDP/GDP(%)分别在42.55%~75.07%之间;②自2001年以来,榆林市的土壤资源、林木资源、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的变化,致使GGDP/GDP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资源消耗账户中土壤资源的耗减成本是GGDP核算的最大贡献因子;同时,资源消耗账户占GDP比重处于24.74%~57.20%之间.③环境质量退化账户主要是由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环保人员支出等构成,自2001年以来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持续保持较高比例外,其它污染成本基本保持均衡,其占GDP的百分比处于0.20%~0.29%之间.9.期刊论文张永凯.ZHANGYong-kai基于生命周期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探讨——以甘肃为例-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本文以资源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甘肃省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对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的判断分析,指出甘肃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在产业结构、水资源、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挑战与困难,并根据转型的困难以及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分别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丰裕型城市和资源型城镇或矿区三种类型,提出了具体的转型思路与策略.10.学位论文徐秋实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2006城镇空间结构是在长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步形成的,产业发展是影响城镇空间结构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必然引起产业空间的变化,产业空间的变化又会引起人流、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的流量、流向、流速等发生改变,落实在特定的地域上,就表现为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变,城镇空间结构又会限制或引导产业的布局,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城镇空间结构与产业发展具有互动的关系。空间是一种资源,空间也能产生效益,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相互适应才能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但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是一个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缓慢的变动过程,因此需要对空间结构进行人为的干预和引导,通过对空间结构要素进行优化和组合,使城镇空间结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榆林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1998年7月,经原国家计委批准,榆林正式成为规划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目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展开,一大批能源化工项目开工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初具雏形。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对榆林的产业发展会带来深刻的影响,由于城镇空间结构是社会经济的载体,榆林产业的发展变化反映在空间上,必然会促使城镇空间结构发生演化。由于矿产资源的耗竭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型地域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会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性,为适应产业的发展,城镇空间结构需要不断的演化和组合。榆林是资源富集区,多数区县都具有资源,同时也是生态脆弱区,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榆林的产业发展应避免由于资源的开采而破坏环境及随着资源的减少和枯竭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等问题,同时资源型地域的空间结构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以免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在当前新的发展背景下,榆林的城镇空间结构要与环境特点、产业发展相适应,应有新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和合理的空间格局。本文首先对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的相关理论和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分析了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演化之间的关系,指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城镇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发
本文标题:水资源约束下资源型城市生态工业发展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