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推进生物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国家食品安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不断突破,生物产业已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并逐步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湖南生物医药和育种两大领域实现销售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28%,总规模居全国第12位。一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湖南拥有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09年,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产业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20亿元和200亿元,居全国第13和第4位。中药材资源蕴藏量排名全国第2位,杂交水稻、油茶和柑橘种植面积居全国第1位,生猪出栏量排名全国第2位。培育了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重大品种,形成了一批产值过十亿元的骨干企业,“隆平高科”杂交水稻辐射全球,“千金”成为国内妇科用药第一品牌。二是抢占了部分领域技术制高点。湖南生物技术研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杂交水稻、医学遗传和个体化基因治疗、干细胞等技术国际领先;生物毒素纯化利用、中药超微粉体、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国内领先。形成了90多个专业研发平台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2006年以来获得生物医药技术发明专利300余个、国家级新药和医疗器械注册证书320个;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500多个,获得新品种权300多个。三是市场前景广阔。“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和育种市场将年均分别增长20%和30%以上。现代中药产品和生物制品占医药市场的份额由25%提高到40%,将带动中成药、中药超微饮片和诊断试剂等湖南优势医药产品的市场份额年均增长30%以上。水稻、油茶等湖南优势生物品种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巩固,生猪、水产和茶树等特色领域将获得年均30%左右的增长空间。湖南生物产业既拥有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自主品种和大品种较少,生物医药领域六类以上中药和五类以上化学药新药产值占总产值的4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狭窄,制约了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新品种开发,品种低水平同质化率达70%。二是药品优质优价的合理定价机制有待理顺,培育质价相符的市场能力较弱,企业缺乏发展支撑力。三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小而少,产业带动和集聚能力不强。二、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并结合梯次创新集成和适度原始创新为动力,以13大类重大常见多发性疾病治疗、重大疫情防治和高产优质的生物育种新品种开发需求为牵引,以9大产业化工程为抓手,着力突破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大力推进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培育领先全国、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重大创新品种,打造一批具有突出品牌效应的大型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扩大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规模,突出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以原(辅)料和医药关键中间体为突破口,积极开发新型药物和新型制剂;加快干细胞技术、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进程,抢占生物制品领域竞争制高点;加快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扶持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产业发展;综合运用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和航天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加强动植物重大新品种培育,加快规模化制种、种植和养殖技术开发,推进示范推广应用,促进生物产业跨越发展。三、发展目标力争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位,确保生物育种产业继续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2015年,累计投入200亿元,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年均增长25%左右;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企业5-6个、过10亿元企业30个以上;建设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60个;获批国家中药六类以上、化学药五类以上新药和生物制品100个以上、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0件以上,国家和省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400个以上。到202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我国特色鲜明的生物产业重要增长极。四、发展领域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两大领域。生物医药领域,优先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加快发展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大力培育基因工程药物和干细胞;生物育种领域,优先发展水稻、畜禽水产,加快发展油料作物、经济作物种业,大力培育微生物种业。(一)生物医药领域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围绕重大疾病和疫情防治需求,着力发展以下领域:1、现代中药中成药。围绕新药开发和质量控制技术瓶颈,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治疗妇科、心脑血管、肿瘤、新发突发传染病、消化系统等疾病和功能保健、补益等新产品;二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应用。中药饮片和提取物。围绕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药材深度开发,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药材基地化、工艺规范化、包装规格化的超微饮片;二是品种道地、炮制精细、规格明确的中药精制饮片;三是以下游大宗产品为依托的提取物。中药材种植。围绕中药材优质、稳定、可控要求,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二是突破珍稀濒危药材品种繁育技术,实现规模化种植。2、化学药化学药制剂。围绕新型制剂关键技术瓶颈,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新型缓控释制剂和靶向给药制剂;二是新型复方制剂;三是新型外用制剂。化学原(辅)料药和中间体。围绕制药关键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高端、特色化学原料药;二是关键医药中间体;三是新型药用辅料。3、生物制品干细胞产品。围绕干细胞技术产业化,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扩大人类干细胞库和人类胎盘及附属组织库规模;二是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三是干细胞产品检测和安全性评价。基因工程药物。围绕重大成果转化应用,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以人类遗传资源库和人源基因载体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工程药物;二是蜘蛛等生物毒素分离纯化系列新药;三是个体化基因治疗药物。血液制品。围绕人血浆原料深度开发,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扩大人血浆提取规模;二是血浆蛋白或血细胞组分制品。新型疫苗和抗体。围绕重大疫情防治,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重组、杂交或基因缺失的基因重组疫苗;二是多肽合成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载体疫苗;三是治疗性抗体。4、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高端医疗设备。围绕医疗设备数字化和远程医疗,突出主攻两大方向:一是数字化、网络化医疗设备和系统集成;二是基于生物技术服务和计算机网络的虚拟医院现实系统。生物医学材料。围绕新型医学材料开发,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医用植入器械及介入器材;二是口腔及微创医疗器材;三是生物基材料组织工程产品和新型卫生材料。体外诊断试剂。围绕体外诊断精确性和治疗有效性,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家用诊断试剂;二是传染病、肿瘤和基因异常等临床诊断试剂;三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诊断试剂。制药装备。围绕提高制药工艺装备水平,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全自动化制药设备;二是大规模药品生产设备;三是联动、组合制药生产工艺设备。(二)生物育种领域围绕突破高产、优质、安全的生物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着力发展以下领域:1、粮油作物水稻。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亩产900公斤三期和亩产1000公斤四期超级杂交稻;二是泰国优质米水平的优质稻;三是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制种和种子加工装备及配套技术。油茶。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高产、高含油量、多抗、早实品种;二是油茶杂交育种和组培快繁技术开发。油菜。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三高”(高含油量、高油酸、高产)、多抗(抗病、抗倒、抗极端高低温)和特早熟油菜;二是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三是油菜繁育关键技术开发。2、畜禽水产生猪。突出两大主攻方向:一是优质、高产、高抗配套系;二是富含地方良种血缘的新型配套系。草食动物与家禽。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湘西黄牛、湘中黑牛肉用新品系;二是湘东黑山羊肉用新品系;三是湘黄鸡肉、蛋专用型新品系。水产。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四大家鱼”、中华鳖、大鲵原种化新品系;二是抗病草鱼;三是湘云鲫、洞庭青鲫品种改良和新品系。3、经济作物柑橘。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优质、加工鲜食用和兼用型宽皮柑橘;二是早熟、抗逆、光皮大果冰糖橙;三是无病毒容器育苗技术。棉花。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多抗(抗虫、抗枯黄萎病、耐高温)转基因高产杂交棉;二是整体品质达到美国优质棉水平的高支纱优质棉;三是杂交棉高产高效制种技术。茶树。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高氨基酸绿茶育种;二是高产、低氟、适制黑茶茶树育种;三是高茶黄素、高儿茶素、高茶氨酸活性成分茶树育种。4、特色品种围绕特色品种改良,突出三大主攻方向:一是食品用、农用和环保用微生物育种;二是高产、广适果蔬、名贵花卉、生物质能源用植物和优质苎麻等育种;三是速生、高抗、优质林木育种。五、主要任务(一)实施九大产业化工程大力扶持55家重点企业,着力建设90个重大项目,组织实施:1、现代中药振兴工程构建道地药材种植、加工和开发于一体的现代中药产业链。到2015年,累计投入40亿元,获批六类以上新药40个,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实施内容:一是完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平台,开发中药新的有效部位和成分。二是建立中药制剂研发平台,推进中药新复方研究,加强名医名方和名优中成药新制剂开发。三是推进中药超微饮片产业化、产品国家认证和国内外市场应用。四是扶持茯苓等30种道地大宗药材规范化种植和铁皮石斛等10种珍稀濒危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2、化学药物创新工程加快关键技术开发和重大品种培育。到2015年,累计投入35亿元,获批五类以上新药40个,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实施内容:一是建立新型药物制剂研发平台,突破制剂关键技术瓶颈,加强新型复方制剂研发;二是建立创新药物筛选与优化平台,完善化学合成和手性药物等研发平台,建立肽类、蛋白类和核酸类小分子药物合成与筛选验证平台;三是建立药用辅料研发平台,加快新型辅料开发和应用。3、干细胞和基因工程药物培育工程推进原创性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重大突破。到2015年,累计投入10亿元,获批国家新药和新产品20个,实现增加值25亿元。实施内容:一是推进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突破基因治疗和器官移植技术;二是加快湖南省人类遗传资源库建设,实现人源基因载体技术等重大原创性成果转化,加快虎纹捕鸟蜘蛛毒素系列新药产业化;三是推进流感、血吸虫等重大传(感)染病新型疫苗和抗体开发;四是突破人血浆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人血白蛋白高端系列产品。4、医疗器械及制药装备提升工程发挥原创性研发优势,强化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到2015年,累计投入30亿元,获批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0件,实现增加值75亿元。实施内容:一是建立大型、远程医疗设备和医用植(介)入器材开发平台,加强远程医疗设备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微创介入诊疗器械等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二是完善免疫诊断试剂和生物芯片技术开发平台,推进诊断系列产品产业化;三是加强全自动化、联动、组合制药装备开发,建成国内领先的制药装备生产研发基地。5、水稻育种工程强化杂交水稻世界领先地位,加快关键技术开发。到2015年,累计投入10亿元,育成新品种65个以上。实现增加值35亿元。实施内容:一是完善超级杂交水稻、高档优质稻育种及产业化开发平台,突破分子育种和机械化、规模化制种技术瓶颈;二是建设杂交水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分子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育种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6、畜禽水产育种工程建立畜禽水产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15年,累计投入25亿元,育成良种猪配套系7个以上、肉牛和羊新品系3个、湘黄鸡新品系4个以上、鱼类新品系8个以上。实现增加值65亿元。实施内容:一是建立畜禽水产新品种(系)选育及繁殖技术研发中心,重点突破生猪、草食动物和水产动物定向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瓶颈;二是建立健全畜禽、草食动物和水产动物技术开发体系,开发新品种和规模化养殖技术。7、油料作物育种工程加快油料作物育种技术开发和推广种植。到2015年,累计投入7亿元,育成油茶新品种10个以上、油菜新品种25个以上。实现年增加值25亿元以上。实施内容:一是实施油料作物育种、繁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专项,重点突破油茶多性状聚合杂交育种、油菜转
本文标题: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