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科学素养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第1题:提纲的格式一般类似于(),要把重点、结论等内容分条列出。A:开场白B:文摘C:全文D:目录第2题:研究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应采用什么分析方式?()A:社会道德批评方法B:形式批评模式C:原型批评模式D:女性主义批评第3题:学术团体定期组织的主要由本学术团体成员参加的会议,会议周期短的为半年,长的为一年或两年不等,这是指()。A:代表会议B:专题会议C:讨论会D:团体定期会第4题:受试因素是指(),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A:环境因素B:化学因素C:生物因素D:处理因素第5题:构成了文学研究的特殊性是指()。A:个性差异B:创作方法C:艺术感受力D:创作主体第6题:作为一种理解性的阅读,它不仅要求深入地、正确地理解文献的精华部分,掌握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能够恰如其分地对文献予以评价,这是指()。A:侦察B:浏览C:精读D:略读第7题: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检验,又是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作准备,而一般并不是正式承担解决某一课题的任务,这是指()。A:社会实践B:环境调查C:社会调查D:科研实践第8题: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被称为()。A:科学价值观B:科学世界观C:科学认识论D:科学方法论第9题:在人们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步骤,是指()。A:科学研究方法B:科学理论C:科学知识D:科学技术第10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科学文献信息源的评价标准?()A:科学性B:理论性C:真实性D:准确性第11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已打破了传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截然分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这是()的客观基础。A:回溯法B:移植法C:比较法D:综合法第12题:移植法最早是()的科学方法。A:动物B:自然C:植物D:社会第13题: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曾指出:“读书有疑,所有见,自不容不立论。其不立论者,只是读书不到疑处耳!”A:陆游B:沈括C:苏轼D:朱熹第14题:通过编码将文字和图像等转换成二进制数学代码,记录在磁带、磁盘、磁鼓、光盘等载体上,利用时再通过计算机将其转换成文字或图像,供人们阅读,机读型文献的优点是存储量大、存取速度快、处理效率高,便于远距离查索。这是指()。A:印刷型文献B:缩微型文献C:机读型文献D:视听型文献第15题:科研课题的选题一定要从()出发。A:专家的建议B:研究对象的特点C:自己的实际条件D:研究过程的设计第16题:科学素质的基础是()。A:科学知识B:科学价值C:科学态度D:科学精神第17题:在激励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主体的作用。A:精神激励B:政治激励C:物质激励D:文化激励第18题:“重复别人的,不搞创新,盲目立项,甚至专门跟着别人后面模仿”的行为属于()。A:科学研究的低水平重复B:学术垄断C:科研成果的虚报造假D:科技著作、论文的剽窃与抄袭第19题:现代重大科研创新实践带有()的性质和意义。A:局部性B:地区性C:全国性D:全球性第20题:用字母符号表示未知数的值进行运算,求解各种代数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指()。A:算术B:几何C:代数D:物理第21题:我国的科学教育与国外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改进和加强()。A:知识教育B:理论教育C:心理教育D:技术教育第22题: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是指()。A:社会实践B:阶级实践C:学术实践D:科研创新实践第23题:科研人员道德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指()。A:奉献精神B:学术精神C:爱国主义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24题:科研创新实践和寻求真理的必然要求,是科研创新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内在要求,这是指()。A:创新思维B:严谨治学C:大胆假设D:积极进取第25题:人从本质上讲,是()。A:经济动物B:政治动物C:文化动物D:自然动物二、多项选择题第26题:国际学术会议是一种学术影响度较高的会议,它的基本作用有哪些()?A:作为一种科研学术的交流方式,国际学术会议能够为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对科研学术论文的研讨提供一种途径B:作为一种科研学术的交流方式,可以达到促进科研学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目的C:研究者通过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同行之间的学术探讨,在学术研究中获得借鉴和相互启发D:促进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第27题:系统科学方法在应用特性上具有哪些主要特点()?A:整体性B:综合性C:最优化D:孤立性第28题:科研成果的推出包括哪几部分()?A:科研成果申报B:专利申请C:撰写论文发表D:投入工业生产第29题:当从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的“空白区”或交接处寻找时,应该注意注意学科之间或学科内部各阶段之间的()。A:渗透性B:互补性C:转折突变性D:承接过渡性第30题:文献主要是哪些方面的要素构成()?A:有一定的知识、信息B:有一定的物质载体C:有一定的记录手段D: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相同第31题:文献信息源主要有哪几种类型()?A:印刷型文献B:缩微型文献C:机读型文献D:视听型文献第32题:道德以什么行为规范为手段?A:善与恶B:正义与非正义C:公正与偏私D:诚实与虚伪第33题:从事科研创新工作,要有一个善怀疑的头脑,这包括?A:不盲从B:不迷信C:不唯上是从D:不唯书权威是从第34题:中国的科学教育目标是什么?A: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B: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C:运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方法训练,培养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D:了解科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在一些大纲中提到培养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和责任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高尚情操。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生物大纲中提到培养健康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第35题:科研道德失范现象产生有哪些原因?A:利益驱使是科研不正之风产生的唯一动力B:官本位思想的诱导C:学术评价制度不尽合理是科研不正之风的诱因D:学术批评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为科研不正之风容留了生存空间三、判断题第36题:公理化方法是从少数的原始概念和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手段来建立理论体系的方法。是否第37题:学术会议报告在报告之后,参会者可以提问题。报告者应首先听懂问题,因为不可以要求提问者重述或者解释一遍。是否第38题:学术会议报告要求陈述的逻辑性,结构的条理性,尽可能多的可视材料,语言简洁,举止自然,张弛有度。是否第39题:学术会议报告是学术会议交往的重要形式,是研究者公开报告自己研究成果的唯一途径。是否第40题: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科学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否第41题:查找文献的目的是从中挖掘出所需的文献信息,为此必须对收集的文献进行阅读,这是从文献中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否第42题:制订文献调查计划时,选题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范围。是否第43题:学术价值指选题在学科领域中具有先进性或较大意义。课题的先进性是以最新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成果为标尺来衡量的。要求研究者以此为起点有所前进。选题的先进性往往决定了论点的新颖性。是否第44题:各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它们之间不存在联系。是否第45题:科学研究方法是在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发展的,而科学方法论则是科学技术哲学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哲学则是一般哲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否第46题: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且为其服务。是否第47题:在科研创新实践中,要善于动脑和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是否第48题:科研创新实践是科研人员提高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社会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实践及其他社会实践是提高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否第49题:学术氛围是校园、院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成效如何是受校园、院所文化影响和左右的。因此,建设优秀校园、单位文化是营造学术氛围的必要前提。是否第50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新的道德规范的形成。是否第51题:科学的态度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能怀疑反思。是否第52题:在学校、科研院所学术氛围的创造中,榜样的力量不如说教的力量。是否第53题:科学技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少数人的专利。是否第54题:科学知识是科学素质的基础,所以人们必须掌握所有的现代科学知识。是否第55题:任何道德都具有历史性,但是它是一成不变的。是否
本文标题:科学素养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28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