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
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试行)一、评审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得分内容类别分值1、形式(12)1-1成果名称☆准确、简洁主观评价21-2实践年限☆2年实践检验客观评价21-3申报材料☆材料填写齐全、规范客观评价21-4主要完成人☆参与贡献☆综合素质☆数量要求客观评价21-5主要完成单位☆资格条件☆数量要求客观评价21-6校内建设与评审☆校内建设☆校内评审客观评价22、成果内容(26)2-1内容体现☆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成果主观评价62-2支撑条件☆立项与阶段性成果客观评价42-3方向性☆指导思想☆方向指导主观评价42-4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主观评价62-5饱满程度☆实质☆范围主观评价63、创新(20)3-1理论创新☆成果理论创新主观评价103-2实践创新☆成果实践创新主观评价104、应用情况(24)4-1实施过程☆规范性主观评价44-2应用成效☆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主观评价104-3推广应用☆应用范围客观评价3☆应用程度主观评价34-4预期前景☆拓展空间☆预期效果主观评价45、综合水平(18)5-1领先程度☆成果及论文水平主观评价125-2项目认可程度☆支撑成果的项目等级☆已获奖励情况客观评价6I、项目特色☆成果有鲜明特色主观评价5II、项目条件☆优先条件符合程度客观评价5二、评审指标内涵及评分说明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主要内涵满分类别评分说明1.形式(12)1-1成果名称☆准确、简洁成果名称准确。简单的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能概括成果的属性和内涵。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没有出现名称繁杂、名称通俗化、名称与内容不符、名称如口号、半截名称或实为论文名称等问题。2主观评价单项指标最低分为0分;单项指标的分数等差设为1分(下同);以本指标为例,可评为2分、1分。基本符合要求的,至少评为1分。1-2实践年限☆2年实践检验截止2008年10月,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应从正式实施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的时间。实践过程具有持续性。2客观评价申报材料表明实践不足2年得,该项目取消资格。满足2年(含以上)实践条件的,评为1分;实践过程持续良好的,评为两分。1-3申报材料☆材料填写齐全、规范申报材料齐全;申报书填写规范,格式符合规定要求;反映成果内容的总结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个汉字。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不要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2客观评价根据满足《申报书》填写要求程度评分。1-4主要完成人☆参与贡献☆综合素质☆数量要求1.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作出主要贡献。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遵纪守法,既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3没人参与成果不得超过两项。2客观评价主要完成人属于仅冠名而无实质性贡献的,本指标为0分。若主要完成人在本届申报的教学成果奖超过两项,取消其参与的所有成果的参评资格。1-5主要完成单位☆资格条件☆数量要1、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并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的党委。2、每项成果的主要文成单位一般不超过3个。2客观评价主要完成单位中出现仅冠名而无实质性贡献的,本指标为0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主要内涵满分类别评分说明2-2支撑条件☆立项与阶段成果1、有批准立项的各级有关教学改革项目。2、有公开正式发表,出版的相关成果4客观评价第1条0-2分第2条0-2分2-3方向性☆指导思想☆方向导向1、成果建设指导思想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有关文件精神。2、成果建设方向明确,具有先进性;与学校办学宗旨、层次、功能、目标定位等一致性程度。4主观评价第1条1-2分第2条1-2分2-4科学性☆遵循教育规律1、项目在设计、论证、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2、成果体现科学发展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符合教育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要求。6主观评价第1条1-3分第2条1-3分求1-6校内建设与评审☆校内建设☆校内评审1、学校有教学成果奖励相关制度,执行良好。2、2005年(含)以后,校内评审组织规范,过程公正公平,申报一件准确详细。2客观评价第一条0-1分第二条0-1分未获得校级奖的取消省奖评审资格2、成果内容(26)2-1内容体现☆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成果1、在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形成的成果;2、在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方面形成的成果;3、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形成的成果;4、在建立提高教育质量的长效机制方面形成的成果;5、在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形成的成果。6主观评价根据申报书中的“主要内容”综合评分;基本符合教学成果涵义的不少于3分。不属于教学成果的取消参评资格。2-5饱满程度☆实质范围1、成果内容具有逻辑性、完整性,形成内有机联系。2、成果覆盖领域的深度和广度。6主观评价第1条1-3分第2条1-3分3、创新(20)3-1理论创新☆成果理论创新1、项目在设计、论证、制定和和实施等方面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并有所创新。2创新程度可以分为部分突破、全面突破等层次。10主观评价满足第一条要求的评为5分。有较先进的理论指导,并部分突破的评6-7分;全面突破的评8-10分3-2实践创新☆成果实践创新在成果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或在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以有的教学成果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10主观评价有所创新发展体现的评5分。根据成果在实践过程中部分突破的评6-7分;全面突破的评8-10分。4、应用情况(24)4-1实施过程☆规范性项目的设计、论证、研究、实践过程及阶段性检查、验收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延续性。4主观评价基本规范实施的,评为2分4-2应用领域☆实施效果☆反馈及评价1、成果在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应用效果。2、成果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教师、同行及社会对成果应用的评价、反馈意见和对成果推广应用的认可程度。10主观评价第1条2-5分第2条2-5分4-3推广应用☆应用范围☆应用程度1、成果推广应用的受益面。2、推广应用成果的完整性。6客观评价主观评价第1条1-3分,按校内应用、省内应用、国内同类院校应用等分类评分。第2条2-3分,按部分应用、全部应用等分类评分。4-4预期前景☆拓展空间☆预期效果1、成果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2、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可能性及预期前景。4主观评价第1条1-2分第2条1-2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观测点主要内涵满分类别评分说明5、综合水平(18)5-1领先程度☆成果及论文水平1、成果在省内所处水平,在教育教学干戈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显著贡献。2、公开发表成果论文的刊物的重要程度以及成果12主观评价第1条0-8分。省内较高水平评2-3分;省内先进水平评4-5分;省内领先水平评6-8分。论文在国内同行中的影响第2条0-4分。普通刊物和重要报刊的评1-2分,在核心期刊和其他重点期刊发表的评3-4分;5-2项目认可程度☆支撑成果的项目等级☆已获奖励情况1、有关教学改革项目的等级可以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等。2、所获奖励指省(部)级以下的教学奖励及等级。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6客观评价第1条0-4分;校级为1分;省部级为2-3分;国家级为4分。第2条0-2分;有获奖可评1分;曾获得一等奖可评2分。I、项目特色(5)☆成果有鲜明特色在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手段革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效益和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贡献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为社会所认可的特色。5主观评价加分指标根据项目特色情况,适当评分;有一定特色的,评1分;特色明显的,评2分;特色鲜明的,评3-4分,极优秀的,方可评为5分。II、优先条件(5)☆优先条件1、在同等水平时,老少边穷地区教师或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实验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2、完成所属项目的结题(验收)货鉴定。5客观评价加分指标第1条0-2分;1人以上满足条件,评1分;第一要完成人符合条件的或主要完成人中有3人以上满足条件,评2分。(个人资格不累计)第2条0-3分;通过校内结题(验收)、鉴定评1分;通过省内结题(验收)、鉴定评2分;通过国内结题(验收)、鉴定评3分。相关材料完整方能得分三、几点说明1、本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有《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四川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2008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等。2、本评审指标体系重点突出申报项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3、各校以教材形式申报参评的成果及学会和科研单位申报的成果,参照本指标体系执行。4、本指标体系共设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29个感测点,2个加分指标。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由设定的满分分值体现。本指标体系满分110分(含加分指标10分)。
本文标题:第六届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指标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9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