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热点作家02-迟子建-2019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作家预测(解析版)
热点作家2迟子建一、人物简介迟子建,女,汉族,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第九届主席团成员,现担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群山之巅》等;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迟子建作品精华》(3卷)。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另有《迟子建文集》出版80多部单行本。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迟子建的作品获“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奖,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二、主要成就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三、社会评价迟子建是中国当代具备世俗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正是这些来自生活本身的情感体验传达的真实,来自于作家内心的悲悯情怀,赋予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一个作家能够放低姿态,贴近民众,贴近苦难,贴近被遗忘的角落和遗忘的群体,本身就是一种富有感召力的悲悯精神。在迟子建的小说中,黑土地小人物形象系列自成谱系。这些小人物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他们有不同的职业,有种地的、剃头的、弹棉花的、卖报纸的,也有清扫楼道的、唱丧歌的、刻墓碑的、为别人洗衣服的。这些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隐忍善良又软弱自负,既淳朴坚韧又安于现状。他们依靠着一种简单的理想生活着,生活中的一点不幸都能给他们以致命的打击。迟子建在作品中写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世俗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为他们书写立传。迟子建赞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乐观的品质,用宽恕之心来对待他们的自负、狭隘等弱点,用爱意抚慰他们生活的苦难和不幸,用温情批判他们人性恶的抬头。(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甲)看花的姿态迟子建①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读者。四月底,青岛的春天正热闹着,白先勇先生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我刚好也在那里讲课,得以相识。白先生初来青岛,可他似乎并没特别的兴致看风景,他喜欢呆在屋子里,请他出来参加活动时,他才会下楼。天凉时,他披着一件大衣,天暖时,则是一件中式便服。他闲闲的,淡淡的,似乎与春天有着某种隔膜。②我曾看过白先生的《树犹如此》,是怀念他朋友王国祥的,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文章中,他多次写到花和树。王国祥离去了,花园中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树也随之枯死,花园荒芜了。那株青烟般消失的树,在花园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为“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其内心苍凉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③但他还是爱花的。海大校园中的樱花开得正盛,那天我们去报告厅,路过一树又一树的樱花,他一再驻足观赏,叹息着:“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眼神是怜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崂山太清宫去,在一处殿门前,逢一丛朝霞般鲜润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说:“这是芍药。”白先生走过去,大叫:“不是芍药,是牡丹啊!”芍药和牡丹虽然在花朵上相近,但叶片却不一样。我仔细一看,哦,确实是牡丹。白先生自从将汤显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台后,对牡丹可谓情有独钟。对于即将要去北京参加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的白先生来说,这丛牡丹,无疑是老天为他写就的福音书啊。那丛牡丹姿态灼灼,开得恰到好处,飘洒,浓艳,馥郁,蓬蓬勃勃的,没有一朵呈凋敝之态,白先生啧啧惊叹,连称:“不得了,不得了!”④今年夏天酷热难当。这时,我会放下笔来“歇伏”,以读书为主。好书是可以带来清凉。⑤我从书架上将郑愁予先生的诗集取下阅读。愁予先生的诗,韵律优美,婉约惆怅。愁予先生爱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请我去兰桂坊,我感受到他爱酒之切。他先是给我叫了杯鸡尾酒,然后又拉我进“冰屋子”,披着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中,品尝威士忌。愁予先生喝酒之后,谈笑风生,出口就是诗,他的热情能把一个冰冷的人都点燃。有一天晚上,他请我到他寓所去坐坐,一进去,他就举着一瓶酒对我说:“这是金门高粱酒,给你准备的,你带回哈尔滨吧!”我说我从香港出发,还要到北京开会,托运酒又麻烦,不如喝掉。愁予先生豪爽地说:“就听你的。”梅芳女士早已准备了几样下酒菜,我们围聚到桌旁,喝酒谈天。近午夜时,愁予先生举着杯,邀我到阳台看海。与其说是看海,不如说是赏月,那晚上的月亮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海上生了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⑥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比如他写长城:“长城像一个担夫担着群山,从地平线上彳亍走来。”他写“塔”:“塔,乃天问的形式吗?”他写微醺:“微醺是枕着山仰卧,全身成为瀑布;微醺是左手二指拈花,右手八指操琴;微醺,抬头满天的灯,低头满座的美人”,他写花:“百合花的嘴张得太大,像在惊讶”,他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着看花》,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神色。他们俩,虽然年过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⑦有一天,聂华苓老师来电,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郑愁予,他们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说:“他们与我们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是风雅的人!”聂华苓叫道:“很对很对!”⑧是啊,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文化的根基浅,缺乏琴棋书画的浸染,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为什么我们可以写出好看的作品,却难写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还不足,境界还不够深远所致的。我们看花,是用眼睛;而他们看花,用的则是寂寞、沧桑的心。看花姿态的不同,作品所呈现的气象就大不一样了。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几句诗,来为这篇小文作结:我们常常去寺庙常常去无人的海滩常常去上坟献野花给好听的名字(乙)诗意与温情——读《迟子建散文》梁海①当我读完《迟子建散文》时,那种温馨、恬静,还有里尔克式的“还乡”,都放射出穿透时空的光辉,带着精神的圣洁照亮了我的心田。②迟子建的散文执着于一个主题——诗意和温情。她一次次带着初生牛犊的勇气,用那充满灵性的笔拨开阴霾,在生活的边界和存在的缝隙中,捕捉着温情而诗意的光亮。她的散文内容很大一部分是对童年生活的追忆和对人间亲情的眷恋。《灯祭》《我的世界下雪了》《伐木小调》《两个人的电影》等作品,推开了我们那扇早已被世俗尘封的记忆之门,让我们在山间林谷的茅屋中聆听夜晚的溪水潺潺,在月光如水的倒影中品味清幽的夜色,在暮色的余晖中感受亲情的温暖……这些曾经离我们近在咫尺的温馨,如今却如童话般遥不可及。迟子建正是在这些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生命灵性中构建着人生的意义,追寻灵魂的安顿、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托。③迟子建的文字并不总是徘徊在记忆的长廊中,对于现实她也始终未曾忘怀。那些叙述各地见闻的游记,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自然风光、民情风俗,而且往往在不经意的瞬间道出了生命箴言。她对形而上的构建,并不是故弄玄虚,也不是浅薄卖弄才情。这使她的散文明显有别于小资做派,显得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她以文学的方式将个人的经验融化到大千世界中,让我们在光明和温暖中获得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和认识。④迟子建散文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她带着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在光明与黑暗的无间之隙寻找灵魂的安居之所。在故乡失眠的长夜中,大自然抚慰了她失去爱人的痛苦,“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在与母亲旅游的途中,她体会到“其实风雨也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甘霖,它可以升华苦难、化解悲伤,教人以慈悲心对待尘世的荣辱。人生哪有一路的晴朗?波折起伏,最能修习心性;动荡颠簸,才会大彻大悟。”的确,生活总是以残缺的形式表现出与理想状态的距离。正是从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乖违中,作家以温情的笔触,让我们在晦暗之中读出了对人性的悲悯和对神性的渴望,以及那种永远以不屈的勇气构筑起的希望和信念。⑤我想,迟子建笔下的温情和诗意,表现出了作家的责任感和写作伦理。在我们这个时代,温情和关爱这些闪烁着诗意光芒的东西,比批判和针砭更能够给予人们挣脱阴郁的希望。正是在人性温暖的理想支撑下,迟子建让我们看到了比阳光还要灿烂的精神的光辉。1.下列说法与甲、乙两篇文章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白先勇不喜欢看风景,也与春天有着某种隔膜,只有樱花与牡丹才能引起他的兴趣。B.郑愁予爱酒,酒后能出口成诗,是个热情而又风雅的人。C.迟子建觉得自己文化底蕴不足,境界不够深远,所以写不出有大品格的作品。D.梁海感受到迟子建散文中的诗意和温情照亮了自己的心田,从中获得了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重新理解和认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A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白先勇是喜欢春天,喜欢看风景的。文章中,他多次写到花和树。2.迟子建的散文有哪些特点?请根据乙文概括回答。【答案】①迟子建散文传递出了诗意和温情;②迟子建的散文显得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迟子建的散文中有着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解析】本题考查对迟子建的散文特点的概括。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把每段的首句内容概括即可。迟子建散文传递出了诗意和温情;迟子建的散文显得大气豁达,在柔肠中透出坚硬的质感;迟子建的散文中有着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这类题目考査对文章的理解,必须整体感知全文。3.两篇文章的语言都很精妙。请品析甲文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其表达上的妙处和丰富的意味【答案】这句话将“低沉而忧郁的歌声”与月色、夜鸟、花树等意象交融在一起,意境幽美而空灵;将歌声比作“夜鸟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比喻十分独特而又生动。这个句子形象地表现了愁予先生的歌声里传达出他那惆怅而美好的情怀,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一种幽寂而美好的意境之美和惆怅深沉的情怀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的修辞,分析其作用,还要写出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将歌声比作“夜鸟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比喻十分独特而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愁予先生的歌声里传达出他那惆怅而美好的情怀,触动了“我”的心灵。4.甲文题为“看花的姿势”,请你细读全文,说说“看花的姿势”在文中的含义。【答案】“看花的姿态”在文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①白先勇看花时的顾眷的神色。②他们以寂寞沧桑的心感受花的美好和花的蓬勃生命力。③他们的内心是超然、安详的,而美好事物的的追求是热切、执着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要把文章标题和文章内容联系起来,二要注意作者所运用的某种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某种感情。“看花的姿态”在文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①白先勇看花时的顾眷的神色。②他们以寂寞沧桑的心感受花的美好和花的蓬勃生命力。③他们的内心是超然、安详的,而美好事物的的追求是热切、执着的。5.乙文中第④段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答案】作为具体例子来说明迟子建的散文中有一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表明她能从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看到温暖的鼓舞人心的力量,她的散文用希望和信念构筑起灵魂的安居之所。(这部分内容的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作为例子,二是证明了“迟子建的散文中有一种面对命运不屈的顽强”这个观点,三是表明了迟子建能从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生活中看到希望,有执着的信念。【解析】本题考查具体例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仔细阅读画线内容可以知道,一是作为例子,二是证明了“迟子
本文标题:热点作家02-迟子建-2019年中考考前现代文阅读八大热点作家预测(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0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