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12行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是近20年来发展较快的研究方法。它那较易于掌握,特别适合于教师在开展学校教育科研中运用的优点,使它成为一种越来越流行的方法。一、行动研究的概念(一)、行动研究法的含义与历史沿革教育研究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果我们依研究目的及研究者的不同,又可把教育研究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别人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大学教师、研究机构科研人员。他们可称为专业研究者。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较普遍的原理、原则。第二类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己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学校教育实际工作者,包括教师和行政人员。其研究的目的在于此时此地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对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西方社会科学工作者分别以“研究”和“行动”概念来表述。把“行动”和“研究”两者结合里起来表述为“行动研究”是本世纪30年代的事情。美国的柯利尔在1933年致1945年担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局局长期间,安排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结合一起研究改善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关系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他得到启发,认为专家研究的结果还须靠实际工作者执行和评价,倒不如让实际工作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身工作进行研究,或许效果更好。他称此法为行动研究法。2/12的确,专业性的研究需费较长时日,注重实际应用者等待不了取得研究结果后再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对迫切问题的解决,难以采用全面研究的方式。更合适的是就已有资料提出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行为。行动研究法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这种适宜性使它很快得到发展。行动研究法的倡导者柯雷把行动研究法介绍到教育界,1953年在其《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措施》一书中指出:“所有研究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结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须个别及集体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造思考,指出应用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并须讲求方法,有系统收集资料,以决定新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对什么是行动研究法,有过种种的表述。行动研究的创始人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指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在一件合作的事业上。柏莱克威尔说:“所谓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中的问题,其研究人员是学校教职员,其研究目的是改进学校的各项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图使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密切配合,且能给予实际工作者以深刻隽永的印象。”还有不少的提法,但它们基本上大同小异。3/12把它们概括起来,可以认为,行动研究法是在实际情景中,由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际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有的人认为此类研究只不过是一种常识或良好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值得称为“研究”。但由于事实上,调查、观察、测查、统计等许多科学的方法都会运用到行动研究来,所以许多人认为还是应把它接受为研究方法。7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法发展很快。在教育领域,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行动研究,学者们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等思想。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的见解,也为广大学校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条件。(二)、行动研究法的特征。对行动研究法,还可以围绕其以下“行动”特征进一步理解。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传统上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普遍规律,是“为理论而研究”这种研究目的一方面使教育第一线中对教育最有发言权的广大教师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又使美好的教育理论仅仅停留于文字记载。尽管有人试图让教师成为使教育理论变成教育实践的中转站,但这种观点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估计得过于简单了。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结合要求行动与研究的紧密结合。行动研究打破了传统研究目的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发现,而是为了行动的改变、实践的改进。但这并不是说它轻视理论,而是他重在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行动实践的改进。4/12•从研究的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是抓住行动中值得关注的对象作为研究的问题。其他研究也会对行动进行研究,但它们没有行动研究这么专一。行动研究关注学生行动的改进,但它是通过关注教师或其它学校教育人员行动的改进来实现学生行动的改进。它要分析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最后达到解决问题。但是其它种类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某一方面。有的只调查分析现状;有的可能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但谁去解决问题,能否解决问题,则不管。而行动研究是一条龙服务,它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2、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身工作。这把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结合起来。3、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学校的教育行动者——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又运用于改进自己的工作,从而把探索结果结合起来。研究结果和运用研究结果结合起来。研究结果产生者和应用者同集于一身,这比起其它研究来说是绝无仅有的。5/124、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研究者研究的是自己工作中涉及的人、事物。其研究结果——问题的解决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内有效,不一定能普遍应用。5、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行动研究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的设定。它具有弹性和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因此它要求教师要有对实践问题的敏感能力、适时调节研究方法或侧重点的应变能力。这类上类似于中医治病,通过病人吃药后的反映和变化,多次调整处方,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6、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变、发展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学习行为、品德行为、社会性行为;二是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由于这样,所以进年来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与其说行动研究法是一种研究方法,到不如说它是一种研究形式。四、行动研究的实施(一)、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采取行动研究法遵循以下原则:1、行动研究是不断的行动,要从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6/12要从一系列的行动中,逐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逐渐改善原有状况。2、合作行动研究常称为合作性的行动。它要求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共同研究,特别是本学校的人共同研究。有时也可以要求学校的其它人员共同研究。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可以是合作研究的对象。3、弹性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切预定的计划均可以改变。在行动研究中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可能,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死板地坚持原定计划不变是有害的。4、不断考核或检讨行动研究要利用多种方法与工具,不断考查工作的结果,搜集各种情况改善的证据,测量研究对象发展的程度。在每一个行动之后,都要予以考核或检讨,以便随时修正行动,促成问题的妥善解决。(二)、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关于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或程序,有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表述。1、勒温的基本思想勒温作为行动研究的创始人,曾确立了行动步骤的一些基本思想。他认为,行动研究的开始是对问题的介定和分析;行动研究中应该有对计划极其实施情况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应该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2、柯雷的五步骤柯雷在50年代初提出了行动研究过程的五个项连步骤:7/12(1)、明确问题;(2)、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3)、按设计行动,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4)、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关系之间的一些一般原则;(5)、在实践情景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3、凯米斯的四环节凯米斯对行动研究过程步骤的描述更多地继承了勒温的传统,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设想计划--------------------------------------反思----------------观察----------------行动修改计划------------------------------再行动反思--------------再观察------------------(行动研究螺旋图)(1)、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它包括了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设想。计划始于对问题的意识和分析。研究者首先要明晰学校现状,意识到所存在的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产生立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需要;然后进一步分析问题的性质和范围,分析制约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以及学校教师是否有解决该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对解决问题的设想,要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考虑创造什么条件,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要考虑整个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计划方案,尤其是第一、二步行动进程。设想要有多种考虑。应该明确。对行动研究来说,它不要求设想完美的计划,任何计划都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作出调整和修改。8/12不管是提出怎样的设想,它必须符合以下几点原则:任何行动必须是自己能够实现的;计划必须与学校政策相协调;采取的行动不应干扰学校的正常活动;所采取的行动必须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能测量结果。(2)、行动实施计划,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这里采取的行动,就是对研究对象的干预,即施加自变量的影响。它比起实验研究的干预来说,无须严加控制。它在研究计划所要求的大方向下容许更多的灵活性。它要求行动实施者在这一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以不断调节行动,使之逐渐靠近解决问题的目标。(3)、观察即考察,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搜集资料,从而对行动的整个过程、获得的结果、行动的背景等尽可能有详细的了解。从过程方面,主要了解何人参与了行动,采取了什么行动,遇到何种意外情况或干扰,如何应对等。这些是属于自变量方面的资料,用以分析判断造成结果的原因。从结果方面主要是了解行动取得何种结果,包括预期的和非预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它们是属于因变量方面的资料,为考虑如何进一步调整行动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对非预期的和消极的结果的充分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从背景方面,主要是了解行动背景因素,它可以作为分析整个计划有效性的基础资料。显然,它无须在每一次循环中都要加以考虑。9/12在搜集资料中,会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方法,包括前面所介绍的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量、内容分析。4、反思是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这一环节包括了: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整理和描述是对搜集到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的资料,据次对本循环过程和结果作出描述;评价解释,即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不一致之处,从而形成关于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改、作哪些修改的设想。以上四环节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循环都有所改进提高。在我国许多教育改革研究和探索中,研究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行动研究的几个环节。有学者以湖南汨罗市的素质教育探索为例进行了分析:(1)、设想----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课堂教学造成了这样一些弊端: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思,重灌不重趣。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呢?看来,首先应该改进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2)、计划-——课堂教学中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上来;突出“思”字,从让学答转到培养学生学问上来;突出“乐”字,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3)、行动——改造教法、学法,为学生提供“学案”,让学生可以自己走路;用疑激思,把教学活动变成全体学生的“思维体操”,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乐中求知、得知。(4)、考察——考察备课、上课、评课是否都突出了“学法”、“思法”。10/12(5)、反思——对整个教改的实践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教改“三字经”,即注重学、思、乐。另外一
本文标题:行动研究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1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