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高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探析
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1引言高密因莫言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而出名。因张艺谋的《红高粱》而为世人熟悉。然而说起高密具体在哪里,很少有人能说清,因为它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级市。具体说来高密位于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结合部,是青、烟、威等沿海城市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高密虽归属潍坊,但其经济往来与青岛更为紧密。不过地理位置处于夹心层、区域优势不明显的高密,在招商引资方面优势并不明显。青岛、潍坊两大城市圈形成的集聚效应反而使得高密经济发展后继乏力。高密从青岛招徕的许多产业技术落后、附加值低,并不具备竞争力。事实上,近年来高密一直在寻求经济转型。莫言获奖无疑给缺乏地理和区位优势的高密的经济转型带来新的契机。高密文化将借势整装待发,为高密旅游业增添新的生机。一、高密文化旅游资源高密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文化部命名的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情、民俗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使高密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化“富矿”。近年来,高密一直致力于发展文化,并将“文化名市”作为自己新的城市定位。高密发展文化旅游是有基础的,因为高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规划离不开整合,首先,本文将对高密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介绍。(一)莫言与红高粱文化1987年,张艺谋来高密拍摄了由莫言小说改编的《红高粱》,电影一经上映就拿下了400万元的票房,创当年票房纪录,从此,张艺谋让全世界知道了红高粱。莫言也成了高密的符号。2006年高密市政府在莫言母校高密一中建立了莫言文学馆,建筑面积1900多平方米。与莫言有关的莫言故居,莫言书屋及作品研究院以及电影场景中深入人心的红高粱酿酒作坊等都是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2010年高密举行了第一届红高粱文化节,每年一届的节庆活动更是打造高密文化旅游的亮点,尤其是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文化节是一个传播高密文化,招商引资的良好平台。(二)三贤及历史文化遗址高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在齐鲁历史文化中居重要位置。高密是春秋时期著名丞相晏婴,汉代大司农、经学大师郑玄,清代吏部尚书、大学士刘墉等一批历史名人的故籍。这三位并称高密“三贤”。除此,高密境内还有顷王冢、袁绍墓、大圈墓等古文化遗址近20处,现馆藏文物4000多件。其中的郑公祠,大圈墓等曾一度是文化教育基地,作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未为不可。(三)高密“三绝”扑灰年画、剪纸、聂家庄泥塑被统称为高密“三绝”。1984年,高密“三绝”民俗产品进京举行全国第一个县级民间艺术展览,产生的效果非同凡响。2006年,“三绝”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扑灰年画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高密年画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三种形式,即扑灰年画、半印半画、木版年画。其中长生最早的是扑灰年画。高密扑灰年画的内涵丰富,其取材大都源于世俗的社会生活,主要为城乡的劳动大众服务,在传播文化知识,丰富和美化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发扬畅通美德等方面作用显著。总结归纳起来,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神类,戏曲人物类,老婆孩儿类,人物传说类,山水花卉类等五类。不同类型的扑灰年画又反映了不同的民俗,其张贴悬挂的位置也十分讲究。高密扑灰年画历史悠久,是现存世界上的古老独特的画种之一,其制作工艺和体现的艺术特色别具一格,一张扑灰年画要经过烧炭条,打壳子,起稿,画灰,扑灰,落墨,粉脸、粉手,开脸,涮脸、涮手,乌眼,开眉眼,熏脸,点嘴,丝发,上色,涮道,涮花,磕花,描粉,画金,耙胡子,罩明油等前前后后大大小小的20多道工序。高密扑灰年画独有的制作手法彰显了个性,成为中国年画家族中不可替代的形式之一,其魅力将会引起更多人士的瞩目。2、高密剪纸1994年高密因其剪纸被评为“全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高密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戏曲和神话故事,所剪的花草虫鱼、飞鸟走禽、人物等都栩栩如生,象征性凸显,虽造型夸张,但粗犷中尽显清秀,拙朴中深藏精巧,从中可以看出独特的民间审美观。高密凭借昌盛的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养育了勤劳智慧的一方人,创造了形式各异的民间艺术,高密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中华民间艺术之林。第一,高密剪纸构思精巧,满生活气息,并且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第二,高密剪纸造型粗犷,风格淳朴,线条刚劲有力,金石味甚浓,这是高密剪纸有别于其他剪纸品种的显著特征。第三,高密剪纸由块与线组成,呈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韵律感强,手法对立统一。第四,在形象刻画方面,高密剪纸强调夸张,但不失真。2006年5月高密剪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泥塑流传在民间“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子乐哈哈。”民谣是对高密泥塑的真实写照。高密泥塑有4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高密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人们又把装火焰的泥坯塑成形象各异的娃娃型,焰火放过以后,泥坯就可以当玩具或装饰品用来把玩或摆设。随后民间出现了各种泥塑,有诸如老虎、猴子、狮子、小狗、小猫等各种小动物,也有七仙女、猪八戒、孙悟空等传奇故事人物,图上各种色彩之后活泼十足。自此,泥塑脱离焰火,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手工艺术品。到清朝乾隆期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吸取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和着色方面日渐新颖,且逐渐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将色泽、声音和动作等融为一体,备受孩子们的喜爱,每逢庙会泥玩具都抢购一空。如今它已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保留下来,并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四)高密茂腔茂腔归属于山东地方戏曲的“肘鼓子”系列,是在民间说唱形式“肘鼓子”(姑娘腔)的基础上,吸收花鼓秧歌的剧目及表演程式,逐步形成声腔系统。高密茂腔,以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气息浓郁,通俗易懂,委婉动听,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论文3颇有“一声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欢起此时”之妙,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胶东之花”,俗称“拴老婆撅子戏”,在广大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矗立于高密茂腔话剧团演出的现代戏《盼儿记》曾于1990年应邀进京演出,颇受好评。2006年5月,高密茂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密茂腔剧团是目前全国两家专业茂腔剧团之一,该剧团对茂腔加以研究,不断继承发展,并下乡娱乐广大百姓,加快了高密的文化建设,也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高密茂腔从最初的民间小调发展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值得每一个来到高密的游客体会它的乡土风味。二、高密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高密作为一个县级市,它没有优美迷人的风景、名中外的古迹,但其吩咐的文化旅游资源足以撑起旅游的这片天。事实上,近几年,高密市一直致力于打造文化品牌。(一)“三绝”品牌十年浩劫——“文革”使得民间艺术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高密三绝”也未能幸免。1983年,高密县委成立抢救民间美术小组,挖掘,修整高密民俗产品扑灰年画、泥塑、剪纸等。次年,“三绝”民俗产品进京举行了全国第一个县级民间艺术展览,影响轰动。“三绝”借势成为高密最早的文化品牌。随着“三绝”品牌的打开,像剪纸之类的民间艺术作品逐渐增多,慢慢商品化。2006年,“三绝”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为鼓励和宣传“三绝”,对剪纸艺人发放补助,国家级剪纸艺人补助3万,省级补助1万。但是政府的自助和宣传也未能阻止“三绝”的日趋凋敝。如今,以泥塑出名的聂家庄只有少数人在做泥塑。据调查了解,那种制作最简单的你老虎,一个艺人一年可做一万多只,但每只售价只有几块钱。更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聂家庄往西,壁纸的柏油马路走出几里路,便是一片工业园。“三绝”的凋敝使高密转变了文化思路。(二)“三贤四宝”品牌随着2006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文化品牌由“高密三绝”变为“三贤四宝”,所谓“四宝”即在“三绝”基础上加上茂腔。然而这次转变仍未使民俗文化产品擎起高密文化名市的大旗,尽管高密为发展“四宝”产业下了很大功夫:修缮了市内小康河,在河边又修建了文化市场。可文化市场中的民俗产品商店,即使在周末都门可罗雀。高密还是那座沉寂的小城,外来游客更是少之又少。(三)“红高粱”品牌2009年8月,高密市政府首次正式提出打造红高粱品牌,自此,红高粱成为高密的主打品牌,一直延续至今。三、高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莫言获奖之前高密在文化产业在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收效甚微,起码在经济方面的作用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观念陈旧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论文4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文化宣传系统内部对文化的精神属性和教育功能十分重视,却忽视了文化的产业属性和商品价值。许多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人就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等问题严重。更不用观念创新,用文化发展旅游更似天方夜谭。观念落后导致的市场观念淡薄,生活与消费托脱节,经济管理缺乏科学性,更使文化产业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机制不健全从政府过去一段时间的举措来看,文化产业虽已引起其重视被纳入经济发展的范围,但从宏观角度看,还没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发展管理体制。政企不分,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文化投资、融资方面受到限制,渠道不通,政府提出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口号只是空喊,并未带来实际效果。如“高密三贤”和“高密三绝”的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机制就没有建立起来,这也是这些产业没有起色的根本原因。(三)规模不大最近几年,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稍有起色,但是普遍规模不大,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低,市场总量很小,发展后继乏力。高密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民间艺人市场观念不足,缺乏远见,生产经营以作坊为主,生产不具规模化,行内更无组织可言,秩序混乱,缺乏领头企业,品牌产品更是寥寥无几。(四)投入欠缺高密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需要大量资金的扶持,融资手段和财政支持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之势杯水车薪。事实证明,文化旅游以及整个文化产业想在高密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大规模投入资金。(五)品牌不响在过去的几年里,高密市政府对高密的文化品牌几经变换,然而走出去调查的结果表明公众对于高密还是很陌生,就连后来的“红高粱文化”,也得提起张艺谋的电影,提起作家莫言大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红高粱’在高密啊”。可见高密的品牌效应实在了了。如何打响高密的文化品牌让世人牢牢记住高密并纷纷前来旅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四、借莫言之势打造文化旅游名城的措施2012年10月11日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夜之间成为世人的焦点,莫言故乡高密更是超越山东跟随莫言作品走向世界。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老家平安庄挂起了30多盏红灯笼,进村的大桥刷了两遍漆,桥上的字描成了金色。“祝贺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成了高密这段时间最流行的祝酒词,在酒桌上,推杯换盏之前,几乎每个人都会说一遍。“世界”、“国际”和“文学圣地”,这样的字眼也频繁地和高密联系在一起。莫言获奖后其家乡更是一片热闹,除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一拨儿又一拨儿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莫言老屋里的青砖石瓦,一草一木,甚至地里的萝卜,莫言结婚时买的收音机、吃饭用过的白瓷碗等都是游客好奇的对象。仅仅几天高密市的高级宾馆就爆满。莫言的获奖使高密发展文化旅游不再是梦想。10潍坊学院本科毕业论文5月14日,在加快旅游业发展座谈会上,高密市市长杨建华表示,为了发展旅游,高密将着力打造“三贤四宝,莫言家乡”文化旅游品牌,挖掘莫言“红高粱”文化旅游资源。在我看来莫言获奖之于高密是天时地利,只要高密市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高密人民万众一心,高密定能成为文化旅游名市。那么高密市在总结之前经验并充分利用目前大好形势的基础上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应该做些什么呢?(一)准确定位品牌文化。近期高密市政府确立的“三贤四宝,莫言家乡”文化旅游品牌,借莫言效应来造势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定位,因为莫言使高密打开了知名度,同时“三贤四宝”又突出了高密的文化特色,能够使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高密。这样的品牌定位既合理又不单调
本文标题:高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3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