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文献梳理1.版本源流第一种版本系统:史潜刻《新编名贤诗法》中的《虞侍书诗法》。此书刻于1436至1449年明正统年间,这是目前能见到的存世最早的《二十四品》,此书《二十四诗品》只存十六品,缺八品,所存文字与传世《二十四诗品》基本相同。第二种版本系统:《诗家一指》中的《二十四诗品》。今存最早的《诗家一指》是朝鲜刻本《诗家一指》,前有怀悦序被刊刻时间为成化二年,即1466年,《诗家一指》包括《三造》、《十科》、《四则》、《二十四品》。第三种版本系统:成化十六年(1480年)杨成校刊《诗法》。依照杨成本翻刻或重新编校刊行者有六个版本:一、佚名氏《群公诗法》本(后序称得之在正德丙子1516,其刊刻当在正德或嘉靖年间);二、黄省曾《名家诗法》本(嘉靖二十四年刊本);三、《诗法》、《诗法源流》合刊本(嘉靖二十九年刻本);四、朱紱《名家诗法汇编》本(万历五年刻本);五、谢天瑞《诗法大成》本(万历刻本);六、《格致丛书》本(万历刻本)。都将《二十四诗品》放在《诗家一指》中,且都没有提作者。并在一些诗品的下面,列出相应的诗人,这是其他版本除具体字词、顺序差异之外的另一区别。《二十四诗品》的传承经历了一个重大转变:将《二十四诗品》从《诗家一指》中独立出来,并书署名司空图。以上三个版本是最初《二十四诗品》的版本系统,之后在《诗家一指》诗法的基础上,明末毛晋、郑郭、费经虞等开始将《二十四诗品》与司空图联系起来,明末郑鄤(1594-1639)《题诗品》(《阳草堂文集》卷一六)及费经虞(崇祯举人)《雅伦》。此后,《二十四诗品》开始出单行本,单行本和题名司空图著时间大致同时,此书刊本最早者有三,均出明季:一为1630毛晋辑《津逮秘书》,亦刊崇祯间,毛晋有跋注1633年,这是目前所知的《二十四品》从诗法书中独立出来被署上司空图名字的最早时间,此书学界认为是从《诗家一指》中分离出来的;二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本,崇祯刊。明末《锦囊小史》收《二十四诗品》,是这一版本之下的;三为宛委山堂刊陶珽重辑《说郛》本,刊于崇祯、顺治间。之后清刊本又有十多种,明陈天定《古今小品》卷一是清道光九年刻本,原有二十四选其半清新俊逸澹然玄对;明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四百三十九是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清同治艺苑捃华本;清曹寅《全唐诗》卷六百三十四是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正式刊行;康熙四十一年(1702)席氏刊《唐诗百家全集》本《司空表圣诗》三卷附;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历代诗话》本;乾隆五十七年(1792)《紫藤书屋丛刻》本;五十九年(1794)《龙威秘书》本;嘉庆十年(1805)《学津讨原》本等。称引《二十四诗品》归在司空图之下的,集中爆发期在清康熙年间。第四种版本系统: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二十五书二十五是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标注为祝枝山《枝指生书宋人品诗韵语卷》(楷书绢本)(对此版本的看法有多种,有人将此版本视为清代一抄本)。2.今人校勘及整理注释今人的校勘及整理注释大多在明清前人的基础上展开,如清人孙联奎《诗品臆说》和清人杨廷芝《诗品浅解》。1962年孙昌熙、刘凎将这两本书合并整理出版《司空图诗品解说二种》。其后1963年郭绍虞的《诗品集解续诗品注》是在《说郛》本和《津逮》本的基础上整理校勘并注以前人的注释,并将《二十四诗品》和袁枚的《续诗品》汇编,该本考订精确,收罗详尽,堪称力作,这也是至今为止有关《二十四诗品》校注较好的版本。之后整理的注析本有:蔡其矫《司空图诗品》该本最早也较简略,杜黎均《二十四诗品译注评析》在资料上较为详备。另外还有祖保泉《〈二十四诗品〉解说》,乔力《二十四诗品探微》,赵福坛笺释、黄能升参证《诗品新释》,曹冷泉《诗品通释》,刘禹昌《司空图诗品注释》以及一些有关二十四诗品的注释论文。二、主要内容1、作者生平与思想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因政治日乱,遂隐居中条山不出。唐亡,绝食而死,享年七十有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后称《诗品》),《司空表圣文集》(即《一鸣集》十卷,《司空表圣诗集》三卷)。司空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后半生处在黄巢起义和唐王朝行将覆灭时代,在历史大动荡中,他既没有勇气与反抗的百姓同盟,又不愿与腐败的官府合污,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选择为一个隐士,一个节士①。司空本人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合流的影响,绝食殉国是他儒士的一面,自称居士撰文礼佛,是他佛学思想的一隅,同时他又追求率性自然,有向道之心。但是,就《诗品》所表露的思想来看,老庄思想才是它真正的思想源头,这一点,只要把《诗品》和老庄的书对照着读一下便可证明了。2、《诗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诗品》的思想现今一般看来是玄学思想。在老庄看来,“无”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它无形无象又体现在万物之中,这就是“道”,万物不过是道的外化。司空在《诗品》中口述笔提的就是这种“道”。“少有道气,终与俗违”、“由道返气,处得以狂”、“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忽逢幽人,如闻道心”等等,“道”的例子俯拾皆是,同时他在《诗品》中描绘的“畸人”、“幽人”、“高人”、“可人”、“碧山人”淡泊如菊之人,皆是充盈“道”气摈除杂念之人,他所幻想出来的“畸人”、“幽人”的生活环境,就是玄学家们理想中的仙境帝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个以“无”为“本”的“道”,在《诗品》里是无处不在的。司空在《诗品》里不仅从老庄著作里汲取思想营养,甚至在语言表达上,也带有明显的学习老庄的痕迹②。《诗品》的艺术主张主要是韵味说。司空在《与李生论诗书》提出“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愚以为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明确表明了自己在诗歌评论方面看重的“韵味”。这种韵味说蕴含一下几点特征:首先,思与境偕。从创作角度来说,这要求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而从诗的形象角度来说,是“意”与“象”的统一,达到“意象欲出,造化已奇”(《缜密》),即“意”与“象”相契合,犹如造化那样自然浑成。其次,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这是说,诗歌形象鲜明具体,能使读者感到近在眼前而不流于浮泛,同时诗歌意蕴深远,能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人感到言语已尽而留有醇美的咀嚼不尽的美感享受。最后,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前一个象与境乃是具体有形的实质,后一个却是暗示和象征出来的无形虚象。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意境就是虚实结合,有无相生,既有具体描写,又有“味外之旨”的艺术空间。3、《诗品》的前世后生前世篇~《诗品》着重探索诗的意境、风格,从它对意境、风格的基本观点和表现形式看,带有鲜明的历史继承性。关于文学风格问题,首先论及的是曹丕③,继而有陆机④和刘勰⑤,特别是刘勰还将文①《新唐书》将其列入《卓行传》赞曰:节谊为天下大闲,士不可不勉。观皋、济不污贼,据忠自完,而乱臣为沮计。天下士知大分所在,故倾朝复支。不有君子,果能国乎?德秀以德,城以鲠峭,图知命,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真丈夫哉!②详见原文③《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指出作家各自具有独特的创作个性,触及了文学风格论的核心。④《文赋》:“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也触及作家创作个性对文章风格的影响问题。⑤在《文心雕龙》中写了《体性》《风骨》《定势》等篇,专门讨论文学风格上的重要问题。章风格归纳为八体①,他的风格论对司空图的诗品无疑有着启示作用。到了唐代,论及文学风格的,以唐初李峤的“十体”②和中唐皎然的“十九字”③较为重要,这两位详细的风格划分为司空图提供了艺术营养。其后的诗人、评论家如殷璠、刘禹锡等涉及意境的意见也给予司空一些理论指导。在语言表达方式上,《诗品》在表达方式上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问题,也颇师法前人。这种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评论诗文,在六朝是常见的事情④。在体裁方法上,及至唐代,诗人们更加喜欢运用诗歌来品评诗文。尤其是杜甫,开以诗论诗的先河⑤,其后,白居易,韩愈等亦有以诗论诗之作。另外,司空的韵味说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悟加以发展和创造的。早在钟嵘时,就已提出“文已尽而意无穷”,皎然也有“但见性情,不睹文字”“情在言外”的观念,司空在此更加精细的区分了“近”与“远”,“实”与“虚”,“有形”与“无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突出强调了诗歌的美感作用。以上就是《二十四诗品》的源流。后生篇~而司空的“韵外之致”“象外之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观念,深受后世文学理论家的注意,在后世的文学评论著作中,或明或暗的宗承他的观点,如宋代严羽的“妙悟说”⑥,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⑦,可以说是司空图的继承和发展。另外,《诗品》的表现形式,对后世影响也很大,许多人评论诗文,都以四言十二句为模式来撰写自己的著作。如袁枚著《续诗品》顾翰著《补诗品》其效仿自不用说,更有许奉恩著《文品》、马祖荣著《文颂》、魏谦升著《二十四赋品》、郭麐著《词品》、杨夔生著《续词品》等,皆在形式上效仿《诗品》。4、品目简析《二十四诗品》又名《诗品二十四则》,简称《诗品》,将古代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品。每品各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解释,在诗歌理论中独树一种评论体例。论诗崇尚冲淡自然,强调“韵外之致”,推尊王孟韦柳诗风,有玄虚色彩。限于篇幅能力,不一一详述①《文心雕龙·体性》:“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縟,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②一曰形似,谓貌其形而得似也。诗曰:“风花无定影,露竹有余清。”二曰质气,谓有质骨而依其气也。诗曰:“霜峰暗无色”,“雪覆登道白。”三曰情理,谓叙情以入理致也。诗曰:“游禽知暮返,行客独未归。”四曰直置,谓直书可置于句也。诗曰:“隐隐山分地,苍苍海接天。”五曰雕藻,谓以凡目前事而雕妍之也。诗曰:“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六曰影带,谓以事意相惬而用之也。诗曰:“露花如濯锦,泉月似沉钩。”七曰婉转,谓屈曲其词,婉转成句也。诗曰:“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八曰飞动,诗曰:“空葭凝露色,落叶动秋声。”九曰清切,诗曰:“猿声出峡断,月影落江寒。”十曰精华,诗曰:“青田拟驾鹤,丹穴欲乘凤。”③《诗式、辨体一十九字》:“高、风韵切畅曰高。逸、体格闲放曰逸。贞、放词正直曰贞。忠、临危不变曰忠。节、持节不改曰节。志、立志不改曰志。气、风情耿耿曰气。情、缘情不尽曰情。思、气多含蓄曰思。德、词温而正曰德。诫、检束防闲曰诫。闲、情性疏野曰闲。达、心迹旷诞曰达。悲、伤甚曰悲。怨、词理凄切曰怨。意、立言曰意。力、体裁劲健曰力。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谓淼淼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④如《世说新语·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住往见宝。”又如钟嵘《诗品》“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⑤《戏为六绝句》。⑥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其中“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和司空的“三外”是一脉相承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也就是司空“象外之象”、“如觅水影,如写阳春”更为形象的说明。⑦他在《香祖笔记》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品目内容①,只做简析。雄浑——含思浑厚,笔力雄健,属辞壮丽,气势轩昂,读来使人有汪洋浩瀚之感,在风格上可目之为“雄浑”。如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李白《蜀道难》。冲淡——思想闲
本文标题:二十四诗品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33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