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东平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学案班级:姓名:科目:语文课题:兰亭集序编号:14、15、16课型:新授使用时间:2018.03批阅时间:2018.04学习目标:1.梳理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2.理解作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理解作者对生与死的认识及感慨。【预习案】本课话题——人生价值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这本身就是对生命个体有限的社会活动的极限概括。当我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处于一种“快然自足”乃至忘我的兴奋状态中,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消亡往往不易察觉。作者能超越当时的游目骋怀之乐,意识到怏然自足中孕育的怅然若失、人生易老之痛,不能不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鉴真和尚刚剃度皈依时,住持让他做了寺里谁也不愿意做的行脚僧。一天,日已三竿,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住持很奇怪,叫醒鉴真问为什么。鉴真说:“穿破一堆芒鞋,就能做一个光大佛法的名僧吗?我还是为庙里节省些芒鞋吧!”住持一听,明白了,说:“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寺前是黄土坡,昨天夜里刚下了一场大雨,路面泥泞不堪。艰难走过之后,住持问:“你能找到你刚才留下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住持捻须一笑:“你能否找到你昨天从这条路上走过的脚印?”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没下雨,这路又坦又硬,小僧哪能留下脚印?”住持听了,拍着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啊!”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2.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徐玮3.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4.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5.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癸.丑(ɡuǐ)会稽..(kuài)(jī)修禊.(xì)清流激湍.(tuān)流觞.(shānɡ)游目骋.怀(chěnɡ)管弦.(xián)晤.言(wù)万殊.(shū)嗟悼..(jiē)(dào)彭殇.(shānɡ)形骸.(hái)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通“故”,所以,因此)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一晤言一.室之内数词,表数量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用作动词,将…视为一体其致一.也副词,相同(2)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形容词,高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生命长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动词,修建(3)之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得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它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人(2)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3)所以游目骋.怀(使动用法)使……驰骋(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意动用法)把……看成一样(5)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列坐其次..古义:曲水的一旁。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指万物。今义:种类。(3)或取诸怀抱..古义:抱负,志向。今义:抱在怀里,胸前。(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一低头、一抬头之间,形容时间极短。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译文: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2)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译文: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译文: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4)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译文: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5)晤言一室之内。(状语后置)译文: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6)死生亦大矣。(判断句)译文:死和生是人生的大事。[常识·速览][识作者]书圣——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法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主要作品王羲之楷、行、草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集序》最具有代表性。[探背景]兰亭,为东晋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城西南郊名胜。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遂成为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宴集流连之地。穆帝永和九年(353年),51岁的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三月三日,他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聚于兰亭,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并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此序即《兰亭集序》。[知文体]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体·感知]《兰亭集序》通过写兰亭盛会表明自己对死生问题的基本观点。作者阐发这一哲理性观点是有其时代背景的,魏晋时期的士族们,受到了老庄虚无思想的影响,崇尚玄学,自命清高,厌弃世俗生活,以至感慨生悲。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观点,表明了与会者精神的睿智明达。[文脉·梳理]①________②________【答案】①死生亦大矣②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文本·层析]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下面的问题。1.下面选项中,全都属于兰亭聚会盛况之喜的一项是()①惠风和畅②群贤毕至③茂林修竹④岁在癸丑⑤一觞一咏⑥无丝竹管弦之盛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⑤⑥【解析】④只点名时间,⑥并非乐的内容。【答案】C2.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作者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再写近低处,然后总写一笔。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是正面烘托之笔,以加强表达赏心悦目之情。D.此时的良辰美景,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解析】应为反面衬托之笔。【答案】C二、阅读文章第二段,完成下面的问题。3.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先用两个“或”字,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B.“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的感受,正是针对文中“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的。C.作者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进而发出“终期于尽”的慨叹,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D.文章第二段,紧承上文的“乐”字,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并引发出种种感慨。【解析】应为正反对比的角度。【答案】A三、阅读文章第三段,完成下面的问题。4.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从亲身感受谈起,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指出昔人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B.作者认为老庄“一生死”“齐彭殇”的论调是“虚诞”和“妄作”的。C.正因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所以作者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交代了整理《兰亭集》的原因。D.文章末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解析】应为交代写《兰亭集》的目的。【答案】D四、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题目。5.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兰亭集序》是从文学和书法上共同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其文不但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一件瑰宝。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也就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积淀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它规定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解析】没有规定必须在“暮春之初,癸丑之日”。【答案】D[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情景交融在暮春之初,作者与友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仰看,世界阔大,宇宙浩渺;俯视,自然万物繁茂昌盛,生机盎然。在这良辰美景之中,作者王羲之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不由地感叹,“信可乐也”。文章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自然真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写法指导情景交融四注意(1)选取和自己心情协调一致的景物。(2)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景物。(3)借助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4)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迁移应用运用景物描写,将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50字左右)“这次考试成绩又不理想,我呆坐在窗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晴朗的天空不知何时飘来了一团乌云,将太阳也遮去了半边,天地间忽然变得阴沉起
本文标题:兰亭集序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3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