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社区发展组——(一)辖曼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前言社区组成员抱着深入当地学习的态度,运用PRA和利益分享者的方法和精髓,评估辖曼乡的旅游资源现状并探讨其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调查区的位置:若尔盖县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区北端、青藏高原东端,地处川、甘两省交界处。辖曼乡则是位于若尔盖县中西部的典型丘状高原,大部分地区草原辽阔,水草丰茂,牛羊成群。工作量:初步考察辖曼乡生态旅游的类型、分区、功能结构,开发现状、评估和分析辖曼乡生态旅游的开发潜力。主要资料:从网上收集关于若尔盖县和辖曼乡的资料,《若尔盖县志》、《若尔盖林业志》、“绿色骆驼”图书馆中得到的资料,队员亲自考察中获得的资料。二、调查区旅游环境1、自然状况:从地貌上讲,辖曼乡位于若尔盖西南部,属黄河水系,是丘陵状平原区,海拔3500m上下,是发展高原畜牧业的基地;从气候条件来讲,辖曼乡属高原寒带湿润季风气候,冬半年(11-4月)气候寒冷、干燥、晴朗、多大风,降水稀少,日照多而强,日温差大。而下半年(5-10月)受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气流影响,降雨明显增多而进入湿季,并多在傍晚和上半夜产生雷雨和冰雹大风天气。在辖曼乡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中,还有尚日、西玛昂托、加格、如其等海拔在3500-3900m间的高山,整个辖曼乡的东西两侧有黄河马曲和黑河墨曲两条河流紧紧环绕。调查区内较有名的湖泊是万诺若尔错,在湿地保护区还有昂其乔和黑青乔两大沼泽,尤其是黑青乔的湿地生态还保存比较好,不时能看到黑颈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沼泽中悠然散步。调查区内常见的野生动物有旱獭、灰尾兔、燕鸥、黑颈鹤、鹰、雕、狼、高原鼢鼠等;而植被则以高山灌丛草甸为主。2、社会环境状况:调查区行政区规划:辖曼乡成立于1956年7月,隶属于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区,乡内包括塔哇村、尕穷村、文戈村、西仓村、河拉村、卡加村。调查区有19个村民小组,5156口人,由858户组成。该乡面积827平方公里,调查区内的主民族有藏、回、汉、羌、白等。乡里的医疗卫生设施主要包括一个乡卫生院和一家私人诊所,该地区的文化主要是传统的藏文化,其中藏传佛教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了主导地位。其安全保卫机构主要由区骑警队,乡派出所和民兵连组成。3、其他交通条件:现有从若尔盖-唐克-辖曼的县级公路;省级环线公路若尔盖-唐克-辖曼-热尔大草原-花湖-若尔盖预计明年通车。电力供水情况:全乡已于2003年8月3日正式通电,暂时还无自来水,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是井水。食宿情况:当地居民主要食品是糌粑、酥油、奶茶、牛羊肉等,也有大米和白面;当地藏族牧民已定居,外地人可住在旅馆里。三、辖曼乡旅游资源状况成因:辖曼乡的主要旅游资源,如天然牧业、高原湿地、黄河和黑河等都是自然风貌,属天然形成的,而其他旅游资源如黄河第一古桥、藏式建筑、藏族衣饰等人文景观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类型:主要有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藏族文化物品。分区:根据自然地貌特点,可分为水流域、山区、草原区、沼泽区。特点:比较适合开展生态旅游,以显现当地特色。功能结构:根据其资源成因和类型的不同,其功能结构主要以下几种:观赏型旅游资源、参与式旅游资源、教学型旅游资源、探险型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考察区的旅游资源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但当地政府已有部分开发意向。四、辖曼乡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1、当地政府官员对旅游资源开发的认识不足,缺少合理的方法。2、当地藏族牧民中存在排外的心理。3、资金不足。4、技术和人才缺乏。5、交通不够便利,离一些交通枢纽和大城市(如成都)较远。6、旅游资源特点不明显,地理位置也较偏。7、当地手工艺品和文化不突现。五、辖曼乡旅游资源一览表a、自然旅游资源1、湿地;2、草原;3、高山;4、蓝天、白云、红土;5、黄河b、人文旅游资源藏文化:藏传佛教的寺庙、藏族风俗、礼仪、宗教。c、珍稀濒危动物名录黑颈鹤白鹳黑鹳玉带海雕胡兀鹫灰鹤小天鹅大天鹅秃鹫猎隼藏原羚d、珍稀植物名录e、名胜古迹保护名录一、黄河第一古桥(1200年)传说中的黄河第一古桥位于若尔盖县辖曼乡四大队境内的黄河上,据当地人尤其是老年人介绍,黄河第一古桥是由传说中的格萨尔王修建的,至于修的原因也有不同。其中一种说法是格萨尔王最健壮的一头牦牛偷偷跑到河对岸,为了把牛赶回来,格萨尔王临离河岸之时一摔手,把一个大石头甩到了河对岸。于是就成了桥墩。现在到了黄河岸边,我们能看见的最清晰的就是那个桥碑了,那个碑上露在土上很清晰的一个字。据当地人介绍这个字是藏传佛教的一句经语中的第一个字,就像我们汉语说“阿弥陀佛”中的“阿”。至于河中的桥的遗址部分,由于夏天河中水涨而且水比较浑浊,所以基本上什么都看不到。但当地人介绍说,在冬季黄河冰冻的枯水期,就能透过冰面看不到。但当地人介绍说,在冬季黄河冰冻的枯水期,就能透过冰面看到河床上的木桥遗址,比如很粗的木桩,还在木桩上遗存着一些木板。但这个桥是黄河第一古桥还只是流传于当地人当中的一个传说,其真实性还有待科学考证。二、230年哲蚌寺(内有光绪皇帝赐匾)哲蚌寺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是若尔盖第二大寺庙,又称辖曼寺,藏语称辖哲蚌图桑郎加林。曾设有讲、修两院,四壁观音像印版和释加牟尼金属像以及第一世尚桑活佛罗让曲真灵塔等多种文物及法器。1757年,藏三大寺庙之一的哲蚌寺果芒扎仓堪布嘎让俄周代理人罗让曲吉银巴,由第七世达赖罗让嘉措赐六臂扩法神,轴象和麦根之封号以及谕,受领在多麦拓展一座寺院之愿来到若尔盖地区,在今辖曼乡建起哲蚌寺,规模仅有隐寺大小,开设药师佛修供。后罗让曲吉银巴前去拜见六世班禅巴登益西,班禅赐给密制马头金刚轴像以及见灵缘度母铜像登,返回后扩建寺院。1797年,从郎木寺迎请在西藏哲蚌寺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喇嘛任“至明尚桑仓”,罗让旦真僧格将寺交其管理。1815年,罗让旦真僧格56岁时,秉回缔法轮节日于藏历六月四日,建立记诵《五部大论》及辩经制,取寺名为“麦雄土桑郎佳林”。1819年设密宗院。1829年罗让旦增僧格圆寂,喇嘛能珠旦增任寺主,从卓尼赎回《甘珠尔》大藏经,经堂正中塑有宗喀巴师徒像。民改前,哲蚌寺有法相殿、密宗大殿各一座,马明金刚庙、花生大师庙、丹珠尔庙、弥勒庙、白度母庙各1座、护法神殿3座,僧舍230间,僧众382人。寺内有《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14套;用金汁写的《洛扎•南康坚赞全集》一套,《宗喀巴三师徒全集》20套,甘珠尔和菩提道次第经轮大小近1200本,其他经书27000余册,舍利银塔7小座(4大3小),泥和铜质大小佛像10万余尊。1958年,该寺设有法相座,密宗,宗教舞蹈3座僧院和1座隐寺,僧众507人,其中活佛8名,法台2名,卸任法台和掌堂师各2名,财务师4名,僧王1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寺院得以开放。到1988年,哲蚌寺有僧众207人,活佛4人,驻寺僧118人。三、藏拉活佛于河边上所建白塔。白塔位于黄河边古桥位置上方。瓶状、塔身白色,塔尖金色,四周围墙。1958年哲蚌寺受到破坏,藏拉活佛于是在黄河边修建了这座白塔(现是被修复过的)供当地僧人和藏民念经。近30年哲蚌寺修缮完工,宗教活动便又重新转移至辖曼乡政府所在地。(二)辖曼乡经济调查报告一.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辖曼乡经济发展现状辖曼乡是一个以饲养藏系绵羊、牦牛为主的纯牧业大乡。辖曼地区在民主改革前处于封建农奴制社会,社会生产力低下,牧业生产停滞不前。民改后,牧业生产迅速发展,商业、交通运输等行业也从无到有。特别是80年代初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牧民自主经营,土地承包日趋完善。21世纪初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取消乡统筹、农村教育集资、屠宰税等税费,牧民负担总额控制在3%以内。全乡2002年牧业生产总值:9486456元。牧业产品:牦牛44561头,藏系绵羊104719只,马2869匹。草场/围栏1070350米,面积1454462平方米,暖棚29140平方米,敞棚面积50006平方米。调查区经济收入概况:(2002年)运输业收入:76500元商贩:125000元其他收入:1870974元人均纯收入:14884元二、牧业1953年7月,若尔盖包座委员会设建设科,主管农、牧、林、水利及交通事业等方面的建设工作。1956年5月,分设畜牧科、农林科。1959年7月设农牧科。1963年11月设牧业科。1979年5月,改科为农牧局。一、生产关系及变革1民政前生产关系①畜牧占有②草场占有③剥削2民主改革3合作化4人民公社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牧业生产管理计划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三、收益分配1总收入分配:1968年,全县实行以工分形式体现的按劳分配方法2畜牧产品分配: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分配方式是“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自己的四、畜牧业分区辖曼乡属于西部高寒丘原畜牧区,区内气温偏低,雨量偏高,地形平坦开阔五、草场资源调查两次:1,1961年5月到9月2,1980到1982年总面积:117万3千8百零7点32亩可利用面积:954612亩人均草场面积200亩全乡16万牲畜六、草场利用与管理1草场利用的两种方式:放牧利用是主要方式割草利用:每年8月下旬至9月底,割草场牧草用于冬春补饲(政府规定35公斤/羊单位)2草场管理:1983年开始对牛羊进行折价归附,95年进行试点承包到户,2000年到位七、草场保护和建设1限制放牧数量:以草定畜,不能超载。政府规定4亩/羊单位(5养单位=1牛单位,6羊单位=1马单位),如果超载要交“超载过牧费”,草场资源有偿使用费)2灭鼠治虫:灭鼠(高原鼠兔—农药灭鼠,高原鼢鼠—物理灭鼠)灭鼠期4到6月,8月底到11月中旬3围栏:建设围栏后可以减少牛羊践踏,可以实行轮牧,休牧4防火:卫星监测5治沙:温家宝多次批复,国家,省,洲政府比较重视林业局负责植树6人工,半人工草地的建设每户每年3到5亩三、商业辖曼乡商店类型及民族分布图辖曼乡总共5000多人,一条不足700米的街道居然有58家商店(类型及民族分布如上图所示),可见其繁华程度,特别到冬季,是商品出售的旺季。本乡的远牧民及其他乡的牧民都会驾车前来大量购物。经营商店的民族以藏族为主,但回族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辖曼乡商店品种较为单一,多为小杂货店,商品有衣物、生活用品、食品等。未形成规模,可发展为超市。摩托车在辖曼乡甚至若而盖县都很受人们欢迎,代替了原来的马,例如:辖曼乡西仓村91户人家,有85部摩托。一辆内地价格在3000—4000元左右的摩托车在这卖价为5000—6000元。可以发展摩托车美容、维修等业务。整个辖曼乡牧民家中家电极少,没有一台电脑,8月3日辖曼乡乡政府所在通电后,家电将会大量进入牧民家庭。当地牧民先入为主的思想较强,比如:洗衣粉开始用的是雕牌,后来就很少改变去用其他品牌。商家应该抓住商机,抢先占领市场,并同时做好售后服务等工作。藏民的收入一般用于购买项链(珊瑚,象牙等)和首饰。一般一串珊瑚项链的价格在万元以上。辖曼乡多为藏民,夏季主食为糌粑,冬季的主食为牛羊肉。蔬菜品种很少,而且经过长途运输,变得不太新鲜,建议可以开展大棚种植业,种植蔬菜水果。当地哲蚌寺活佛也投资开设饭店、商店(街道北面属寺庙,南面为普通人开的商店)。当地饭店的菜品种繁多,除面食外,还有手抓羊肉,干炸羊排,五香牛肉等。四、辖曼乡农牧经济发展的潜力辖曼乡农牧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潜力,根据辖曼乡现有的牧业经济发展状况和它的发展特点,辖曼乡的牧业经济可能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第一、实行轮牧制度由于近些年草原牧业的发展较快,大部分地区的草场已出现退化,有些甚至已经沙漠化。而定居放牧的实施,也不利于草场的轮替和休养生息,因此为了改良草场,缓解畜草矛盾,今后有必要在牧区逐步推广轮畜制度。第二、进行畜种改良和培育。由于高原畜种长期未经改育,致使现在的牦牛和高原绵羊的发育期普遍过长,因此很有必要普及应用农牧业新技术,缩短高原畜种的发育期,改良肉质。第三、牧业与其他产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互利互惠。在草原上发展旅游业已呈现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草原也成了城里人周末和假日休闲的好去处,因此在高原上发展草原旅游,并带动相关服务业,如餐饮、住宿、娱乐等业的发展,对提高牧民收入
本文标题:社区发展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4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