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十一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第十一章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马风华电话:13143371856E-mail:fenghua532@sina.com学习内容•谁提供货币?——货币供给的主体•提供什么货币?——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经济主体如何影响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控制机制•如何调控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的控制工具•货币需求如何决定?——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的关系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货币供给量是一定时点上流通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之和。谁提供货币?•现代信用制度下,货币供给是通过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经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完成的。提供什么货币?——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1.依据:流动性2.意义:(1)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2)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货币供给划分层次•我国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量•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量•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M2-M1为准货币货币层次IMF英国美国日本M0通货通货+储备存款M1M0+活期存款通货+非银行旅行支票+活期和支票存款现金+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私人部门通货+小额英镑存款M1+储蓄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个人退休金账户M1+准货币+CDsM4M0+私人部门所有英镑存款IMF、英、美、日货币供给现行口径2009.6-2010.6货币供给量变化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M1/M2↑——流动性、消费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热•宏观经济景气上升期往往可观察到M1“向上升穿”M2(M1-M2增速差扩大)的现象如何解读货币供给量数据变化——货币供给的”流动性”/流通速度M1/M2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怎样提供货币?——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货币供给机制分两个层次: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央行提供基础货币和对货币供给的宏观调控。•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谁控制货币乘数?谁控制基础货币?对基础货币和对乘数的调控。经济主体行为与货币供给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物价变动预期、银行信用、非法经济活动。1、居民持币行为:2、企业行为:贷款需求受经营规模和效益高低的影响3、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一是调节超额准备金率;二是调节向央行借款的规模。通货存款比/准备金存款比与货币供给量之间是怎样的关系?•1、公开市场业务:可作用于微观主体和基础货币;便于央行连续操作和控制。•2、贴现政策:影响贷款和基础货币,具有告示效应•3、法定准备金率:作用于货币乘数,作用强烈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央行通过什么工具/业务控制基础货币量?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银行准备金央行负债央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居民企业商业银行业务库(库存现金)中央银行发行库(发行基金)工资购物存款还贷存款还贷贷款取款贷款取款发行回笼提取准备存款再贴现再贷款购买证券外汇等增加准备存款再贴现票据兑现归还再贷款出售证券外汇等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三种办法:•1、增加税收——不改变货币供给总量•2、增发政府债券——购买者是公众或商行不改变货币供给•3、变动基础货币•(1)财政部发行债券,央行直接收购-增加支出-公司企业等存入商行-准备金增加•(2)国库直接向央行借款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外生论:货币供给不是由经济因素(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决定,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内生论:决定货币供给变动的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这一争论有怎样的政策含义?你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货币需求如何决定?——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马克思理论费雪方程式凯恩斯学派的发展凯恩斯学说货币学派的发展弗里德曼学说剑桥方程式西方的古典理论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货币流通规律公式:M=PT/VM为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P为物价水平,T为流通中的商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传统货币数量论YYY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只影响价格水平,不会影响社会实际就业量和产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着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前者强调交易手段功能,后者重视价值储藏功能;•前者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后者重视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比例;•前者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变动解释价格,后者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函数•交易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投机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M=M1+M2=L1(Y)+L2(r)流动性陷阱(liquiditytrap)•当利率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会产生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此时,若央行增加货币供应,将全部被货币需求吸收,从而对市场利率不起作用。后凯恩斯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鲍莫尔模型:利率对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有影响•平方根公式:表明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收入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其变动幅度较利率变动幅度小。rYkM•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是比较稳定的。货币需求分析的角度•微观角度: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行为•宏观角度: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准确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微观与宏观分析结合货币均衡与非均衡•货币均衡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即•货币非均衡指货币供给超过或满足不了货币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和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MMdsOMMdsr0MdMs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1、市场总供给:由提供给市场的商品、服务构成。•市场总需求:由指向于市场的支出构成。市场总需求AD市场总供给AS总供求均衡条件: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2、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市场总需求D=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出口X•若货币供给承载的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说明货币供给是适当的。•3、市场总供给对货币的需求•经济体系需要的货币,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再生产过程。•宏观货币需求通过微观主体对货币的需求体现出来,且微观货币需求有独立性,因此,二者总和并不总相等。ASADMdMs市场总供求与货币供求的关系•4、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等量;•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5)总需求可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目标。•货币均衡并不意味着市场均衡,原因:•1、市场供给提出货币需求,但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市场供给÷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对现实流通货币的需求+对现实不流通货币的需求•2、并非所有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货币供给=现实流通的货币+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市场需求=现实流通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1、面纱论:货币变动除对价格产生影响外,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部门的变动。•2、马克思的“第一推动力”说:如果企业没有掌握足够的货币,即使客观上存在可利用的资源,再生产规模的扩张也无从实现。•3、联系潜在及可利用资源状况的分析OPAB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Y货币扩张对潜在资源利用的三阶段学习重点•货币供给量的统计口径•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演变•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的关系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与货币均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4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