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福建经济林现状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1福建省2001年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森林培育和经济林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福建经济林现状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胡明芳(福建省林业厅350003)摘要:本文分析了福建经济林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并探讨了新世纪我省经济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介于东经120°44′-155°56′、北纬23°33′-28°20′之间,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小地形类型众多。气候受海洋和地形影响很大,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小气候环境多种多样,且植被保护较好,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众多的经济植物生长。自古以来,福建的经济林名优品种繁多,荔枝、龙眼、枇杷、柚子、橄榄等果品名扬海内外。建国以来,我省的经济林事业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福建经济林资源现状分析1.1福建经济林资源概况根据1998年第四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2000年全国经济林情况调查,到2000年底,我省经济林面积已达1,034,400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4.07%,其中木本果树548,067hm2,干果林80,133hm2,木本油料林110,167hm2,工业经济林94,133hm2,饮料林149,933hm2,其它经济林51,967hm2。木本果树中,柑桔153,113hm2、荔枝87,693hm2、龙眼101,293hm2、柚子38,353hm2、柰27,773hm2、李33,067hm2、桃15,265hm2、梨16,580hm2、杨梅14,507hm2、枇杷13,507hm2、青梅12,627hm2;干果类中,锥栗39,780hm2、柿子22,173hm2、板栗14,960hm2;木本油料类中,油茶占109,973hm2;工业原料类中,松脂2林占90,120hm2;饮料类只有茶叶,面积为149,960hm2。2000年经济林挂果投产总面积682,160hm2,经济林产品总产量337.84万吨,其中:荔枝产量19.63万吨居全国第一;龙眼产量17.69万吨,居全国第三;人均果品占有量119.5公斤,居全国第二位。总产值88.04亿元。与1978年相比,经济林总面积增长了6.8倍,水果总产量增长了25.08倍,果品总产值增长了52.93倍,人均果品占有量增长了24.49倍。全省已形成了“四带三区”的区域化经济林布局,即:福州以南沿海的南亚热带龙眼带、荔枝带、香蕉带和芦柑(柚)栽培区;闽西北中低海拔河谷、盆地以温州蜜柑为主的宽皮桔、甜橙、柿子栽培区;博平岭(南坡)、戴云山、鹫峰山系以桃、李、柰、锥栗、油茶等为主的落叶或常绿经济树种混栽区;武夷山东坡梨、柰为主的落叶果树带。1.2经济林资源特点及存在问题1.2.1林种类型呈多元化的趋向,产品供应也越来越丰富,但结构不均衡,林种比例严重失调(详见附表1)。具体表现为,果树面积、产量、产值各占经济林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的52.98%、79.79%、63.12%,在各林种中均居第一位,其它7个林种三项指标合计分别仅占47.02%、20.21%、36.88%,尤其是香料林、木本药材林三项指标所占比例合计均不足1%,材用经济林则还是个空白。而这7个经济林种是发展经济林工业和林产化工的基础,是制约我省经济林产业发展的“瓶颈”。1.2.2经济林产值增幅很大,但产业结构严重畸形,具体表现为种植业所占比例过大,产品加工量所占比例太小。据调查,2000年我省经济林产品年加工量(不含茶叶)27.26万吨,仅占七大林种产量的8.5%;储藏保鲜量仅55.25万吨,仅占16.35%。合计加工、储藏保鲜量为82.51万吨,占24.85%,加工、储藏保鲜能力严重不足,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林产业的发展。31.2.3分布有区域特色,但地区间发展差异较大。表现为沿海地区经济林水果面积大,产量产值高;而内陆山区面积小,产量、产值低。根据附表2、附表3、附表4的统计,沿海的漳、泉、莆三市林业用地面积合计1828433hm2,占全省的19.6%;其中经济林面积达414,000hm2,占三市林地面积的22.64%,有林地面积的25.29%。而内陆的南、三、龙三市林业用地面积合计为5,660,133hm2,占全省的60.66%,是漳、泉、莆三市林地面积的3.10倍,但其经济林面积仅418,333hm2,仅占林地面积的7.39%,有林地面积的8.03%。尤其是沿海三市的果树面积合计达316,653hm2,占全省的57.78%,优势明显。特别是漳州市的果树面积达208,413hm2占全省果树面积的38.03%,占该市经济林面积的83.18%。沿海经济林在林业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从产量、产值的比较来分析,内陆三市和沿海三市的经济林面积大致相当,但沿海三市的经济林产量、产值合计为146.9万吨、32.84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9.44%和54.2%,在全省所占比较较大;而内陆三市的经济林产量、产值合计为102.79万吨、14.59亿元,分别占全省34.6%、24.08%比沿海少14.84%、30.12%,差距明显。1.2.4投产面积、产品优良率提高较快,但低产低值林分所占比例仍然很大。到2000年低,我省经济林投产面积1023.27hm,占经济林总面积的65.95%,但亩均产量只有407.42kg,亩均产值只有860.45元,说明低产低值林分仍占相当比重。据了解,全省低产林面积目前仍占40%左右。同时,近几年我省优良果品虽然已提高到目前的60%以上,但普通品种仍是市场的大宗产品,劣质果品仍占相当的比例,优质果品和优良品种所占比例还很小,尤其是有农药残留量的果品还很多,真正属于绿色食品的有机肥果品还不多。2.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2.1发展思路新世纪我省经济林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立足现有的经济林基础,突出比较资源优势,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体,积极拓展外销市场,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大力推进加工业4发展和产业化进程,综合开发,整体提高,实现跨越式发展。2.2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2.2.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夯实资源基础。80年代以来,由于受国家农业经济政策和地方政府行为两方面因素的积极推动,我省经济林产业与全国一样,持续十余年高速发展,面积迅速广大,产量大幅提高,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省内市场的果品短缺问题,并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当时全国经济林发展处于短缺经济条件下,市场以卖方为主导,产品供不应求,数量的增长即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造成我省经济林发展只求数量,不讲质量,缺乏超前意识,生产取向较单一,果类品种发展的盲目性、趋同性较大,因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区域林种、品种结构发展失控,导致“八五”后期和“九五”期间柑桔等主栽品种产品滞销,价格大跌,龙眼、荔枝价格也跌至历年的最低水平。同时,香精香料、药材、饲料等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经济林种在我省几乎还是空白,林产化工近年由于资源的枯竭,其生产规模已越来越小,濒临绝迹。根据这一情况,“十五”期间我们要加大林种、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尤其是要优先发展市场前景看好的短缺林种、树种,如:木本粮油、干果、森林食品和饮料、药材、香料、饲料、保健品等林种,能生产人们生活的日用品,是食品工业、香料工业、化妆品工艺、医药工业、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制约我省非木材林产业特别是林化工业发展的瓶颈,应该着手大力发展。同时,我省的自然和资源条件也有利于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此类林种,如:锥栗是我省土生土长的优良木本粮食树种,适合在闽北山区发展;香樟、山苍子等在我省广大山区不仅有天然分布,生长良好,而且曾经也有过一定的生产基础,还是香料、化妆口等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其提取物在国外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值得大力发展。此外,许多经济林树种木材材质很好,如酸枣果实维生素C含量为桔子的17倍,是生产维生素C的重要原料,而且其木材材质坚硬,纹理和色泽美观,是制作家俱的理想材料,培育酸枣果材兼用林可以做到长短兼顾,综合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52.2.2、发挥区域优势,建立特色产业。我省虽然已经形成了“四带三区”的经济林格局,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导致了地区间经济林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闽南沿海由于经济比较发达,人们的市场意识、超前意识、开拓创新意识较强,充分利用了国家和我省的各项扶持政策,选择的当家树种、品种市场潜力大,适应性强,而且接受新科技、新技术较快,优良品种推广迅速,所以这十几年来经济林发展迅猛,经济林面积、产量、产值在全省经济林和当地农林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漳州市充分利用自己的气候优势和地缘优势,大力发展以龙眼、荔枝、芦柑、蜜柚为主的名特优经济林,积极引进台湾的名特优经济树种,开展闽台经济林产业合作,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经济林种植业结构,取得了规模效益,其面积、产量、产值均属全省第一(详见附表2、3、4);莆田市的林业用地面积只有福州的31%、龙岩的15%,但紧紧抓住市场价格好的枇杷、龙眼良种,大力发展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经济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经济林产值达福州的93.99%、龙岩的79.75%。而我省的广大内陆山区和部分沿海地区,由于市场意识、超前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接受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较慢,经营水平较低,因而虽然自身的自然条件优越,但其经济林发展的速度明显慢于闽南沿海,如南、三、龙三市的经济林面积合计占全省的37.23%,比漳州市高13.01%,但其产量合计只占全省的34.59%,接近漳州的33.46%;其产值仅占全省24.07%,与漳州的38.74%相比,差距明显。因此,“十五”期间我们必须调整政策,鼓励和扶持内陆山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林种、树种、品种,在南、三、龙等气候、土壤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锥栗、薄壳山核桃、柿子等干果林,漆树、油桐、松树等化工原料林,山苍子、香樟等调香料林,杜仲、厚朴等木本药材林,南酸枣等果材兼用林等等。闽东北沿海和山区则大力发展油茶为主的油料林和水蜜桃、橄榄、杨梅等水果林,及山苍子、香樟等调香料林等。各地市确定2-3个重点林种,各林种确定2-3个主栽树种,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林种植业结构,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62.2.3、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林增产、增效的第一要素,是提高产品产出率、增长率、商品率的现实途径。“十五”期间,我们要依靠科技,强化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集中力量解决生产中的难点问题和关键技术。特别是要针对干果林、油料林、工业原料林、调香料和药材林优良品种少的实际,在优良品种选育上下功夫,加大这类经济林名优品种选育的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推陈出新;其次是要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优良经济林树种、品种和新技术、新方法,注重开发当地的乡土优良品种,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为大面积推广做好贮备;第三是要通过良种嫁接换冠、修枝整形、树体矮化、控梢、人工授粉、疏花疏果、摘叶转果、铺反光膜。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等方法,改造现有的中低产林;第四是建立科技示范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力求与常规技术组装配套,使其成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目标园、标准园、样板园,推进经济林培育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第五是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大力推广有机经济林培育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狠抓栽培标准化,增加无公害果品的产量,并实行标准化分级,应对入世的挑战和出口要求;第六是加强果品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加工业的发展和果品销售提供技术保证。2.2.4、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加工业的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应继续从政策、税收、土地、行业管理、资金等方面创造优惠条件,吸引外资、台资、侨资和内资企业到产区建厂办公司,提高产品加工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推进产业化进程。其次,要选择一批加工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的企业,将其列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予以重点扶持,帮助其做强做大,成为区域经济林产品加工的龙头,带动区域经济林加工业的发展。第三是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合作或联营,
本文标题:福建经济林现状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