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人教版高一第一册《致橡树》课件wanglyan制作
王灵艳制作橡树林木棉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洲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当代女诗人.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拨,1972年返城.当过泥水工,浆洗工,挡纱工,焊锡工.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即1979年,才开始公开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朦胧诗简介“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隐喻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北岛、舒婷、顾诚、海子、江河、杨炼和于坚等。《致橡树》写作背景介绍十年动乱期间,人性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本诗写于1977年,十年动乱刚刚结束,当时年仅25岁的诗人,渴望自由,渴望爱情,渴望未来。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评析/: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请将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层(1-13行):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传统的爱情。第二层(14-36行):确立自己心中的爱情观-----伟大的爱情。第一层(1-13行):作者批驳了哪几种世俗的爱情观?意象爱情观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攀附、索取单方痴恋只懂奉献这一层诗人连用六个否定,表现了现代女性的觉悟意识。不攀援(凌霄花),不做依附品;不单恋(鸟儿),不做装饰品;不索取,也绝不简单的给予(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诗人以六个比喻直接列出三个否定,激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愤不平的块垒。第二层(14-36行):作者确立自己心中怎样的爱情观?(从具体诗句中总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独立、平等---相爱双方的基础。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双方互相珍爱,灵魂也能平等的对话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你-----伟岸、挺拔,有阳刚之气我----坚韧、内敛,有阴柔之美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同甘共苦、永不分离第二层(14-36行):确立自己心中的爱情观-----伟大的爱情。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的爱情观。灵魂上的相互依存,双方有完整的个性,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总结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容易流于一般。但《致橡树》却抛开了一般爱情诗表达或热烈或悲伤的感情的老套,以比喻手法,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爱情观。诗歌第一层以一组意象否定了传统婚恋中女性的爱情观,激昂强烈的感情如大江之水一泻行千里,不可阻挡,仿佛吐尽千年以来积压在女性心中愤恨不平的块垒。是反抗,是抗争,是战斗。旋律是昂扬、激奋、向上的。第二层感情趋于平缓,表达了自己理想的爱情是建立在男女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关怀的基础上,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依相伴,只有这样爱情才能更加具有生命力。而这样的爱情才是作者追求的。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致橡树》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象征,是诗歌重要的形式和特点。本诗运用象征手段,不是从整体上孕含象征意义,而是在具体的形象上直接地表达象征意义。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阴柔。橡树的“铜枝铁干”、木棉的“红硕的花朵”,正是阳刚和阴柔的具体形象。(2)对偶,是诗歌语言形式的核心。我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律诗,都大量使用对偶句。本诗继承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大量运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如第一句至第三句/第四句至第六句;第七、八句/第九、十句;第十一句/第十二句;第十六句/第十七句等等,这些对偶形式有的在字、音、义上严谨对应,有的在义和行上宽泛对应,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奔放自由,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围于传统的诗风。我[裴多菲]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比较思考:《我》与《致橡树》的爱情观有何异同?谈谈感想通过学习本文,你对爱情(包括“早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一第一册《致橡树》课件wanglyan制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6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