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_何克抗
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何克抗[摘要]关于创客教育的理解,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其共性是,强调“在创造中学习”或“基于创造的学习”,认为这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主张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协作、交流与共享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特别关注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方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把创意转化成实体作品的创客人才;而我国学者心目中的创客教育,则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为了能正确地倡导与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创客教育,应当从如何培养与落实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素质入手,去努力探索。[关键词]创客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者简介]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北京100875)一、创客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一)创客教育产生的背景关于“创客活动”(MakerMovement),一般认为最早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比特及原子研究中心在2001年发起的FabLab(FabricationLaboratory,制作实验室)创新项目。[1]FabLab以个人创意、个人设计、个人制作为核心理念,旨在构建以用户为中心,融合设计、制作、装配、调试、分析以及文档管理的全流程创新制作环境。据Fab基金会统计,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建设了FabLab,通过标准化制作工具(激光切割器、数控铣床、嵌入式处理器、CAD/CAM软件、电路板等)与流程分享,形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分布式创新制作实验室。而“创客教育”(MakerEducation)的兴起,学术界则普遍认为与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EducatetoInnovate)”大会上的发言有直接关系。奥巴马在这次大会上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随后,美国白宫立即启动了“创客教育计划”(MakerEducationInitiative,MEI),并让《Maker》杂志的创始人德勒·东赫提(DaleDougherty)领衔负责实施。[2]该计划旨在通过推动创客空间建设以及发展各种创客项目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信心和创造力,让每个青少年都成为创客。在2014年美国白宫创客嘉年华活动(WhiteHouseMakerFaire)过程中,奥巴马呼吁:“全体国民加入到激发创新和鼓励社区发明的行动中来”[3],从而引导创客教育进一步扩展与深入。由于创客活动起源于MIT,所以早期的——12创客教育主要是在大学展开。到目前为止,全美已有包括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在内的几百所高校设置了创客空间,开展了创客教育;一直到2013年前后,美国开始有较多的中小学校参与创客运功,探讨在K12教育中如何进行创客教育。(二)创客、创客空间和创客活动的内涵创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或“创造者”。近年来,创客专门用于指代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勇于创新的一群人。[4]“创客空间”(MakerSpace)是指配备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软硬件工具、材料,便于创客们一起协作以实现他们创意的开放性工作场所。[5]前面提到的FabLab,就是国际上最早的一批创客空间。“创客活动”也称“创客行动”,最早是由前《连线》杂志主编克理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在其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中提出,其具体内涵是指人们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和计算机等相关设备(如3D打印机)、程序及其他技术性资源(如互联网上的开源软件),通过自己动手或与他人合作制造出独创性产品的一种活动。[6]作为国际上最为成功的创客空间之一TechShop的CEO与创立者马克·哈特赤(MarkHatch),则特别强调“制造实体作品”对创客行动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将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特征与标志[7];而率先提出“创客行动”口号的克理斯·安德森却认为,创客行动有三大特征——使用多种数字桌面工具;遵循共享设计和在线协作的文化规范;使用共同的设计标准以促进分享和产品的快速迭代[8]。(三)创客教育的内涵关于创客、“创客空间”和“创客活动”的内涵,尽管国内外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但其实际含义和上面所引用的表述大体相同;而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探讨,则要复杂得多,不仅中外学者对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方式有较大差异,而且具体含义也彼此大相径庭。国内学者认为,要弄清创客教育的内涵,必须先明确(可以从两种角度理解创客教育):一种是“创客的教育”,旨在解决创客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第二种是“创客式教育”旨在运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改造教育。[9]显然,当前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创客教育应当是指第二种,即“创客式教育”。在此前提下,通过国内外有关文献的调研发现,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可由美国学者马丁尼兹(SylviaLibowMartinez)和斯塔哲(GrayS.Stager)为代表,我国则可以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等人为代表。1.西方学者马丁尼兹和斯塔哲的表述西方学者马丁尼兹和斯塔哲认为,创客教育把“基于创造的学习”或“在创造中学习”(LearningbyMaking)看作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信息与知识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应用者与创造者;[10]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摒弃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11],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马丁尼兹和斯塔哲认为,成功的创客教育具有八个要素(特性)[12],这八个要素表述如下。目的和相关性——主要考虑相关的创客活动对于学生个体所具有的意义,例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和创造力。时间——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计划、执行、调试、修改、扩展和编辑他们各自的创客项目。——13有一定复杂性——最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并调用学生先前的知识与经验,使其有机会通过偶然发现和联想形成有创意的观点。有一定强度和挑战——分割成条块的传统课程忽视了青少年具有不平常的能力,而创客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强度锻炼机会;为此,创客项目要能长时间吸引学生,让学生高度投入,并确保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具有多维关联性——学生不仅可以与其他学习伙伴互联,还可以与专家、多个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术观点互联,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互联。可访问性——学生需要随时随地访问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和数字材料;学生除了可通过个人电脑来获取这些资料以外,也需要其他手工材料、书籍、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的支持;只有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访问有价值的资源,才有可能让学生摸索出从来没有人想到过或设计过的创造路径。共享性——创客项目的成果应可以与他人共享,而基于共享的动机将促使学生更愿意参与互惠学习,也更愿意提出并分享自己的创见。新颖性——每个班级和每一届的学生所完成的创客项目都应有所不同。2.我国学者祝智庭等人的表述我国学者祝智庭等人认为,创客教育中融合了体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创新教育以及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做)等理念中的多种元素:第一,创客教育强调了体验教育中的深度参与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思想;第二,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似,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分组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创客教育继承了创新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第四,创客教育还融入了一个新因素——科学技术成为实施创客教育的必不可少因素,并把DIY理念也融进了创客教育之中,即要培养学生动手创建、精益求精、尚工重器的“工匠精神”。[13]二、对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分析与比较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特别是价值观)有很大差异,所以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理解,我国学者和西方学者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所不同,其中有些差异与分歧还相当大。(一)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共性1.双方都强调“在创造中学习”或“基于创造的学习”(LearningbyMaking),认为这是学习者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这是马丁尼兹和斯塔哲定义创客教育内涵的基本出发点与核心内容。在祝智庭等人给出的创客教育内涵中,虽未直接提到“在创造中学习”或“基于创造的学习”,但他在关于创客教育融合了多种元素的表述中,第一个元素所强调的“体验教育中的深度参与和在实践中学习的思想”,正是“在创造中学习”的具体体现。此外,在国内另一篇有较大影响的、由杨现民等学者撰写的创客教育论文中,更是明确指出,“创造中学”是创客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14]2.双方都主张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似,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祝智庭等人关于创客教育融合了多种元素的观点中,涉及创客教育实施方式的第二个元素,其具体内容就是这样表述的——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似,要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在西方以马丁尼兹和斯塔哲为代表的创客教育内涵表述中,虽未直接提到创客教育的实施方式,但是他们所界定的关于创客教育的八个要素[15],已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这是判定一个优秀创客教育项目必须具备的要素与要求。这表——14明,西方所倡导的创客教育,其具体实施都是基于项目的、围绕一个特定任务来展开的;而选择与确定一个优秀创客项目的标准或依据正是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阐述的八个要素。3.双方都倡导在创客教育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协作、交流与共享来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祝智庭等人在其关于创客教育第二个元素(涉及创客教育实施方式)的表述中,在强调创客教育的实施应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相似,都是以一个特定的任务为中心,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学习”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并倡导这种“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的学习”应当是“学生分组协作的过程”——学生们既在分组协作过程中共同完成项目规定的任务,也在分组协作过程中通过交流、切磋与共享实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深化理解与掌握。在马丁尼兹和斯塔哲的创客教育内涵表述中,强调“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摒弃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式与思维方式,重新思考如何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并在他们界定的关于“创客教育八要素”多维关联性、可访问性和共享性等三个要素中,对协作、交流与共享的具体实施,以及如何通过协作、交流与共享来深化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4.双方都特别关注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动手创建、精益求精、尚工重器的工匠精神——这是祝智庭等人关于创客教育融合了多种元素的表述中第四个元素的核心内容;在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给出的创客教育内涵中,也明确提出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在西方学术界,还有不少著名学者也持有这种观点。例如,前面曾提到,马克·哈特赤就特别强调“制造实体作品”对创客行动的重要性,并认为这是将创客行动与早期的计算革命以及互联网革命明确区分开来的基本特征与标志。[16](二)中西方创客教育内涵的差异与分歧1.中西方创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培养的人才有较大差异(1)西方创客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要培养的人才由上述马丁尼兹和斯塔哲所代表的西方学者关于创客教育内涵的表述可见,西方创客教育的目标是要“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利用技术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西方创客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能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与方法创造产品与工具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者——也就是能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
本文标题: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_何克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67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