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94高二语文玩偶之家
易卜生与《玩偶之家》•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一、创作道路•1、早期(1850—1868)浪漫主义历史剧。过渡作品:哲理剧《布朗德》、《培尔金特》•2、中期(1868—1891)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3、后期(1891—1906)象征主义心理剧。•《建筑师》、《小艾友夫》、《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社会问题剧”:•1868—1891年,易卜生用散文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小结•题材极尽变化,思想艺术保持统一。•思想的统一:“精神反叛”,反对资产阶级拜物教。•艺术的统一:创造并发展了现代悲剧。《玩偶之家》(1879)《玩偶之家》探讨揭示的问题:•在资产阶级家庭中,妇女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揭露。•妇女的出路问题。《玩偶之家》艺术特点:•作者善于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口,使观众从容地进入戏剧的高潮处,也使整部作品情节紧凑,毫无拖沓之感。易卜生的这种结构手法,被称为“动作压缩法”或“情节压缩法”。•全剧矛盾冲突不断,高潮迭起。•巧用伏笔,构思精巧,情节完整,前后呼应是《玩偶之家》的又一特点。•陈弘:《易卜生“妇女解放”思想质疑》,《吉首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李鸿泉:《易卜生与女权主义》,《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张文涣:《〈玩偶之家〉的人物关系设计》,《外国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沈默:《〈玩偶之家〉的结构艺术》,《河北戏剧》1981年第3期。返佣网
本文标题:94高二语文玩偶之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76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