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背景材料课文写于1926年,作者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经历。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1.梳理文章脉络,划分层次。默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考虑段落的划分。(提示:可以分三部分。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2.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明确: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他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3.学生默读11—23段,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记叙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明确:事情思想品质添改讲义对工作认真负责、热心助人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循循善诱、治学严谨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对我关心、体贴入微了解女人裹脚对骨学的兴趣与求实的精神4.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写法?可以为我们写类似作文提供哪些借鉴呢?明确:以上四例都是写实。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经历的实事,既可信,又耐人寻味。这些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藤野先生为人正直热诚,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借鉴之处: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叙事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5.课文一开头未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件事,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描写赏樱花的“清国留学生”“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比喻修辞;“还将脖子扭几扭”,他们以丑为美,丑态百出;“标致极了”是反语,讽刺这些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描写学跳舞的清国留学生,展示他们留而不学,于国不顾,与爱国的作者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对此嗤(chī)之以鼻。他鄙视、憎恶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作者到日本留学的目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学习有益的知识和本领,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东京无非是这样”,表明东京不足恋,“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一句引起下文,这又为他去仙台结识藤野先生作了铺垫。6.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有深刻的印象?“日暮里”,含有“日暮途穷”的意思,屈原的《离骚》中有“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鲁迅先生在他的《彷徨》的题辞中曾经引用过。鲁迅来到异国他乡,必然会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看到“日暮里”,自然会触动作者思念故国之情。至于“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朱舜水在明亡后图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失败后亡命日本,在日本讲学二十余载,力图恢复明朝,“自誓非中国恢复不归”,最后客死在异国。鲁迅很崇敬舜水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志。由此可见,作者对“水户”有深刻的印象,是他具有强烈的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表现。这篇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仙台医专的工作人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的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1.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2.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学医的主要动机。3.写仙台医专的工作人员对他的优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衬托)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反衬)5.看电影的事件: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7.如何理解“匿名信事件”?作者气愤地叙述了这个事件后,又非常愤慨地议论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本不是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复句,并且用“当然”加以强调,深刻地揭露了这种逻辑的错误,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懑与抨击。然而作者冷静下来后,觉得:“也无怪他们疑惑”,马上意识到,弱国国民受歧视,遭凌辱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更加激发了作者立志学好本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8.提问:如何理解“看电影事件”?在学习霉菌学的课堂上,“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被杀的是愚昧的中国人,围观的也是愚昧的中国人,影片的内容震撼了作者的心。“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更是刺激了作者,加之周围“酒醉似的喝彩”。这一切自然加剧了作者“弃医从文”思想的转变。9.提问:在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为国战斗的句子,并加以体会。“……,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几句话,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自己的爱国思想统一起来了,把对藤野的怀念与自己未来的使命结合起来了。作者所说的“良心发现”,就是作为中国人,为了祖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增加勇气”,就是增加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以及它们的御用文人斗争的勇气。作者决心用笔作刀枪,同“正人君子”们开战,为革命呐喊,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10.总结文章的主题提示:以上五个问题我们都是围绕着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析的,可以说爱国情是文章的核心,鲁迅因爱国而厌恶滑稽无聊的清国留学生,因爱国而弃医从文,因爱国而犹为感激藤野先生,因爱国而时时鞭策自己。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贯穿文章,是文章浑然一体。这与文章表现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明线并不矛盾,不仅如此,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统一的整体。主题: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为主的散文。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片段作文:《我的老师》要求: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②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③叙事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④叙事应该有详略
本文标题:1藤野先生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82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