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毕孟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它的设置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以“劳而获,创而活”为宗旨,树立农村劳技教育新思维,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创造性为主,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劳技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劳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优势,认真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以及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二、总体目标1、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努力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新的增长点。形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充分挖掘现有的课程资源,开发一批高质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要重点建设好包括劳动技术课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与以人为本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课程综合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2、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平台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增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适应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要注重:(1)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难问疑;(3)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直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4)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5)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6)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7)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充分认识到农村这一广阔天地是大有作为的。3、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于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1)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2)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4)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引导教师钻研教育理论,培养探究意识,积累课程资源,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要努力抢抓课程改革契机,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力度,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示范辐射作用更为充分。三、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1、增进学主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共同工作;(4)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作为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等。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1.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4.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5.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昂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步骤1、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领导机构(1)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管理决策机构,负责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的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制订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培训教师队伍;决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和课务安排,组织校本教研,审查和编著校本教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物质和人力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组长:郑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和决策者,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设计,总体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研究和实施。);副组长:王啸林(分管具体实施校长的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督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协调各学科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安排教师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成员:彭生翔、周国云、张成明、刘文、赵海翔、朱德永、程顺平、郭峰。(2)工作小组:以校长室牵头,成立以全体行政科室及一线骨干教师参与的工作小组,倡导一种全员参与的的意识,全面开展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工作。2、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网络3、培训师资我校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际出发,以新课程为导向,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灵活运用理论学习、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骨干教师对话、说课、听课、评课、录象课观摩、专业人员与骨干教师合作研讨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对教师进行各种模式的培训,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1)培训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2)培训方式:①“讲座”模式。学校长期聘请有名望的学者,专家来校授课、带徒。这种模式让年青教师受益非浅。②“研修班”模式。学校定期选送相关学科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的业务脱产培训,邀请有名专家对相关学科教师进行培训、专题讲座,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③“课题研究”模式。学校将新课程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作为课题来研究。4、撰写课程纲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5、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申报与审定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研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授课规则”、“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评价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制度”、“龙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奖励制度”等,以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实施正常有序、规范进行。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内容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另外,为了充分体现学校“劳而获,创而活”的教育特色,把班级活动、团活动、校传统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来加以开发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既对学生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应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应体现综合性的特点。我校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以综合主题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切入点、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获取知识和研究方法途径、以基于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为手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在系统学习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的基础上,更多地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主动探究来获得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教师提供范围,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各种现象的探究;可以着重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与一般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90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