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36《夜雨寄北》的教学课件
夜雨寄北原文作者及简介作品分析小结课后练习讨论课后延展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返幻灯片1回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返回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Junwenguiqiweiyouqi,bashanyeyuzhangqiuchiHedanggongjianxichuanzhu,quehuabashanyeyushi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指作者的妻子。指回家的日期。什么时候才能。重头谈起。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何当共剪西窗烛,陡然一转,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却话巴山夜雨时。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的情景。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次句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返回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思。返回课后练习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何时能够再回叙李商隐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D4、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答: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返回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与《夜雨寄北》一诗有何不同?返回题目作者体裁内容情调名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五律送别友人奔放豪迈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黄鹤楼》崔颢七律吊古怀乡惆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泊秦淮》杜牧七绝怀古伤今沉痛深思商女不知记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雨寄北》李商隐七绝思念友人深情期盼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其他名句:《宫辞》——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春风犹自疑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无题六首其三》——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暮秋独游曲江》——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返回返幻灯片14回返回
本文标题:36《夜雨寄北》的教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5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