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17人教新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年级历史上册(RJ)教学课件新课导入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习目标1.了解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2.知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时间:原因:意义:1905年1.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2.它的考试内容不仅不济实用,而且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人才。3.有识之士不断呼吁改革甚至废除科举制。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一、科举制度的废除举子看榜图科举取士创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宋代以后考试内容以经义为主,明清时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文为文章格式。宋代科举考场清科举考试简图科举制度的废除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废除成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确立的前提。唇枪舌剑辩科举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甲午战争之后北洋西学堂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新式学堂的创办,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时间:1904年(晚清时期)特点: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内容: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阶段:三个第一阶段:仿西欧学制(时间:晚清)初等教育(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中等教育(中学5年)高等教育(高等学堂3年、分科大学3~4年,通儒院5年)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初级师范(=中等教育)优级师范(=高等教育)艺徒学堂(=初等小学)初等实业(=高等小学)中等实业(=中等教育)高等实业(=高等教育)第二阶段:改革了旧学制时间:1912—1922年(民国时期)特点: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调自然科学。第三阶段:仿美国学制时间;1922年内容: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6年影响: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教会学堂的学生:他们是最早接受西式教育的一部分中国人1872年8月12日,清政府首次派遣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留学风气形成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正好上中学,我一定选择师范教育。因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中,国民素质又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提高国民素质。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学,你会从哪个方面培养自己?为什么?三、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1.创办时间:2.地位:3.改名:4.校长:当时全国最高的学府,兼具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蔡元培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牌匾早期北京大学的先生大学堂原址京师同文馆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1862事务衙门。它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它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原址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它的建立使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①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②办学宗旨——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聘任教师,活跃学术氛围。③办学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④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说一说北大名人:陈独秀: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班,由于贫困没再继续读。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茅盾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马寅初小结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新式教育的发端时间:1905年意义: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标志:1904年,清政府颁布实施近代中国第一个学制发展:1922年,参照美国的学制进行改革,至此,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时间:1898年7月,开办京师大学堂性质: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改名: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四.新闻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报纸的出现有何作用?(1)反映了民间心声,具有一定舆论导向作用(2)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于习惯(3)丰富人们信息来源和知识来源(4)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增加了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队伍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民国时期著名的刊物五.出版业的发展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华书局生活书店开明书店出版的书籍延安新华书店旧址现代化的新华书店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六.文学艺术成就1.文艺成就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作者作品作者作品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老舍《骆驼祥子》郭沫若《女神》徐悲鸿《愚公移山》茅盾《子夜》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曹禺《雷雨》洗星海《黄河大合唱》巴金《家》2.典型代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鲁迅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齐白石的虾代表作品《愚公移山》《六骏图》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3.影视艺术的发展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早期照相机慈禧太后画像及照片《定军山》剧照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定军山》。《歌女红牡丹》剧照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课堂小结报刊:《申报》《大公报》《新青年》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文学艺术成就教育: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校的兴办绘画:齐白石、徐悲鸿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出版: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歌曲:聂耳、冼星海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随堂演练1.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五四运动时期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时务学堂D.福州船政学堂AB3.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4.《家》这部白话小说是谁创作的()A.鲁迅B.郭沫若C.老舍D.巴金BD5.下列作品属于鲁迅的是()①《雷雨》②《骆驼祥子》③《狂人日记》④《阿Q正传》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民族战歌,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这首歌的词作者是长沙人()A.鲁迅B.冼星海C.田汉D.聂耳DC7.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和平建国D.抗日救亡D
本文标题: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17人教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