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课程论文·2013年6月1论文标题:论文副标题第一作者姓名第二作者姓名等(作者单位)摘要:此指引为提交“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论文全文提供一个简明的格式模板。所有论文均需提供中英文摘要。此处之摘要文本不宜分段,且不可超过三分之一页。关键词:研讨会论文集论文格式指引模板关键词不超过五个1引言此文稿为阁下提供一个格式模板以编写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的论文全文。文稿各主要部分已经有设定的格式,仔细跟随所设定的格式,你将大大协助论文集编辑小组的工作。切勿只把文稿编写成跟本文相似的模样,你应使用本模板中已设定的格式,如字体、行距、首行缩排、标题间隔、图表及图像等。后文已详细列明各部分的格式要求,请仔细参阅。你亦可只改变此文稿内容以达致所需要的格式。请勿自行修改任何已定制的格式,也不要自行定义任何其它格式。假如你不善于使用已设定的格式,请咨询电脑技术员或参考软件提供的“帮助”功能。不符合格式要求的论文,可能被拒绝刊载入研讨会论文集。1.1论文基本要求研讨会所有论文文责自负,请仔细核对用字及语法以避免错别字。论文全文应存档为DOC格式(即97-2003格式的Word文档),并于2011年5月4日(星期三)或以前上载到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论文提交系统。所有提交之稿件应为电子模式,同时,作者请尽量同时提交一份以PDF格式存档之文稿作为核对之用。假若你基于评委的意见,欲修改论文题目或内容,请留意文稿内容必须与通过评审的摘要尽量相符。本研讨会保留拒绝刊载任何不符原摘要内容论文的权利。1.2论文语言论文正文可使用简体中文或英文撰写。平素使用繁体(正体)中文撰文的作者,请在论文提交前将文稿转换为简体中文并详细检查。以中文撰写的稿件必须附有英文标题、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及关键词,具体格式要求见正文后、参考文献之前。1.3论文篇幅经论文评审后通知录用的每篇论文全文不得超过6页国际16开(A4)版面,以本模板提供的格式为准。作者应根据此模板指引所提供的格式编写论文全文,并核对最后的論文篇幅。如最后的论文长度超过篇幅限制,将会被发还予作者加以删节。如删节后仍未能符合篇幅要求,将被拒绝刊载入研讨会论文集。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22论文标题与摘要部分格式所有论文均要求具有中英文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2.1论文标题(格式01_Title)中英文标题居中排列,标题与副标题之间不换行。2.2作者(格式02_Author_C/02_Author_E)作者姓名居中排列。有多个作者并列的情况下,每名作者中文姓名之间以两个全角空格隔开,英文姓名之间则以两个普通字符空格隔开。对英文姓名中姓氏和名字排列顺序有不同习惯或规定国族的作者,可按惯例书写。所有作者的英文姓氏所有字母需大写以示区分。分属不同机构的作者,在“作者姓名”后加上标序号1、2、3等标识不同作者单位,同一单位只能使用同一序号标识。2.3作者单位(格式03_Affiliation_C/03_Affiliation_E)作者单位居中并放在括号内。多个单位的,单位名称前注明对应作者的序号标识。序号数字与单位名称之间用一字符空格隔开。不同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作者及单位书写格式如下例所示:第一作者姓名1第二作者2第三作者1第四作者3(1第一作者及第三作者单位;2被标识作者单位;3被标识作者单位)2.4摘要和关键词(格式04_Abstract)“摘要”和“关键词”字样加粗。关键词不超过五个,中文关键词之间以一之全角空格隔开,英文关键词之间以逗号隔开。2.5标题与摘要部分的双语要求所有中文论文都必须有英文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论文则须有中文标题、作者单位中文译名、及中文关键词。上述另一种文字的标题、作者信息与摘要及关键词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该部分之标题使用格式“01_Titel_bilingual”,作者及单位的格式依据中英文不同而使用以“_C”或“_E”为后缀的格式,摘要和关键词格式则统一。请参见本模板后文样例。3第一级标题(格式11_Heading1)每一级标题排序及格式都已于本模板中清楚制定,并以样例示意如本节。你可简单的使用本文提供的格式编排每一层标题。作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第四或更低层级之标题。论文标题:论文副标题33.1第二级标题(格式12_Heading2)3.1.1第三级标题(格式13_Heading3)3.1.1.1第四级标题(格式14_Heading4)4正文及格式论文正文应包含精简的引言及总结,以及相关的文献回顾、研究方法及假设、论点、论证及观测结果。如有需要,可于附录中附上资料如调研表格,然全文总页数亦不应超过设定的标准。4.1正文(格式21_Paragraph_C/21_Paragraph_E)请注意正文格式中中英文格式稍有不同,以中文撰写之论文需使用中文正文格式“21_Paragraph_C”。正文每段中间亦毋须有空白行,重要文字可以斜体或粗体表示。4.2点式列及数字列大纲文字点示列大纲(22_Paragraph_outline_dot)只需以简单圆点表示,不可使用层级。数字列以各层级分别以阿拉伯数字、小写英文字母和小写罗马数字加括号表示。可使用三层层级,样例如下:(1).第一层大纲(23_Paragraph_outline1)(a).第二层大纲(24_Paragraph_outline2)(i).第三层大纲(25_Paragraph_outline3)4.3注释论文正文中之注释包括两种:参考文献注和页下注。参考文献注的具体说明参见后文第6部分。如果正文中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标注页下注。在文中需要标注的地方右上角插入页下注角标“①”,然后在当页的页末撰写注释文字①。角标编号使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每页的注释均独立编号。请在Word程序中使用“插入脚注”功能进行页下注释。4.4页面设置请以8½”x11”纸张﹝标准A4纸﹞编写论文文稿。版面应为左右相对,上缘空白为3.5厘米,下方空白为2.5厘米,内缘空白为2.8厘米,外缘空白为2.3厘米,毋须预留钉装位置。4.5页眉及页脚页眉为1.5厘米,页脚为1.25厘米。请于从第三页开始之奇数页﹝右页﹞页眉右端填上论文标题。假若论文标题长度超过一行,请省略副标题或将标题缩短,请留意首页及偶数页﹝左页﹞页首文字不可更改。此文稿已备有自动页码设定,故毋须处理页码。①页下注注释示例。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45图表及其它5.1插图插图包括手绘图、图表、相片以及电脑绘图等。所有插图应以解析度300dpi以上图像,直接以格式“31_Figure”插入内文中首次引用后的相应位置。请仔细留意图像是否清晰,特别是经过电脑扫描之图像。插图建议使用黑白两色或灰阶图像,作者亦可以选用彩色图像,唯论文集将采用单色印刷,作者有责任保证其选用图像的黑白印刷效果清晰明确。所有插图均应有相对的图名,并在各篇文章中独立编号为“图1”、“图2”等,按顺序排列。图1插图图名5.1.1插图格式插图可使用如下数码图像格式:高质量jpg、压缩的tiff、bmp或gif图像。请务必将所有由数据自动生成的图表(chart)转换为图像置入内文,亦请尽量避免在插图图像范围内使用复杂的文本标注。如有需要,所有图像内文本标注(包括图例)需使用“插图说明(32_Figure_text)”而非“插图(31_Figure)”格式编写。所有附有插图的论文全文提交时需附上PDF文件供编辑小组对照,否则论文集中插图图像的任何与作者原文文稿不符之处,均由论文作者承担。所有插图可以选择两种宽度尺寸:即75毫米(半幅页宽)或155毫米(全幅页宽)。图像居中布置。插图版式需选用“嵌入型(inlinewithtext)”,切勿选择置于任何内文部分之上或之下。若有需要,请把图像加上图框。5.1.2插图图名及图注说明图名置于图像以下居中排列,编号与图名之间以两个全角空格隔开,并应于内文中有编号的引用指示,插图应置于内文所示的段落完结之后。由数幅图组成的一整幅插图,各个图的大小不要太悬殊。如有需要应在每个图下用(a)、(b)、(c)依次标注,并以“插图图注(34_Figure_note)”格式编写,括号内的字母编号使用英文小写和斜体格式。插图图名下可使用文字说明,亦以“插图图注”格式编写。如须有对图中编号内容的图注说明,编号项和说明文字之间用“—”隔开,两个说明项之间用“;”隔开,最后一项后不用标点。参见图2样例。论文标题:论文副标题5图2墙角热桥及对应的一维墙组元(a)墙体示意;(b)墙体材料示意1—墙体;2—墙体材料注:资料来源:1.柳孝图.建筑物理.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王瑞兆.建筑节能.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2表格请将所有表格置于内文所提及的段落以下。表格应置于版面中央。表格名称位于表格上方,居中排列。所有表格以阿拉伯数字按表1、表2编排。表格首行的每栏标题应以居中表示,在文字不多的情况下宜加粗。单位亦应置于每栏的标题位置。表格不使用左右两侧最外侧边线。表内数据要对齐,如果不添数据的空格处要画一短横线。表内文字若需要分项表述,可直接用阿拉伯数字分项排列,分项之间用句号“。”间隔,最后一项句末不加任何标点。如需对表格内容进一步说明,可在表下撰写表注,在“注:”字后可以阿拉伯数字分项撰写。各项表注文字间用分号“;”或句号“。”隔开,最后一项后用句号“。”结尾。如需标注表中某处文字或某个特定项目的说明,需使用“呼应注”,以上标形式将编号(以阿拉伯数字加圆圈编号,如①、②等)标注于表中文字之后,在表格正文或表注后以在相应编号(如①、②等)后作相应的文字说明。表1论文全文模板格式一览表应用范围格式名称格式主要特征论文标题01_Title01_Title_bilingual1.中文字体:宋体;西文字体:TimesNewRoma。2.14磅(四号)字;粗体。3.居中;段前0磅,段后6磅;单倍行距①作者姓名02_Author_C02_Author_E宋体/TimesNewRoma;10.5磅(五号)字;居中;段前24磅,段后2磅;单倍行距作者单位03_Affiliation_C03_Affiliation_E宋体/TimesNewRoma;10.5磅(五号)字;居中;段前0磅,段后24磅;单倍行距图例:QT:墙体DM:地面(a)(b)12QTDM图例:QT:墙体DM:地面QTDM12(a)(b)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6摘要、关键词04_Abstract宋体/TimesNewRoma;9磅(小五号)字;两端对齐;悬挂缩进1.7厘米;段前0磅,段后6磅;单倍行距第一级标题11_Heading1宋体/TimesNewRoma;12磅(小四号)字;粗体;两端对齐;大纲层级1;悬挂缩进1.2厘米;段前18磅,段后12磅;单倍行距第二级标题12_Heading2宋体/TimesNewRoma;11磅字;粗体;两端对齐;大纲层级2;悬挂缩进1.02厘米;段前18磅,段后12磅;单倍行距第三级标题13_Heading3宋体/TimesNewRoma;10.5磅(五号)字;粗体;两端对齐;大纲层级3;悬挂缩进1.27厘米;段前18磅,段后12磅;单倍行距第四级标题14_Heading4宋体/TimesNewRoma;10磅字;粗体;两端对齐;大纲层级4;悬挂缩进1.52厘米;段前18磅,段后12磅;单倍行距致谢、参考文献标题15_Heading_reference宋体/TimesNewRoma;12磅(小四号)字;粗体;两端对齐;大纲层级1;段前36磅,段后12磅;单倍行距中文文稿正文21_Paragraph_C宋体/TimesNewRoma;10.5磅(五号)字;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0磅,段后6磅;单倍行距英文文稿正文21_Paragraph_ETimesNewRoma/宋体;10.5磅(五号)字;两端对齐;无缩进;段前0磅,段后6磅;单倍行距点示列大纲22_Paragraph_outline_dot宋体/TimesNewRoma;10.5磅(五号)
本文标题:标准论文范本-图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3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