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六讲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
主讲人:任其斌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一、修辞方法(一)修辞的基本概念★考纲要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基本概念:根据表达需要,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1、概念一、修辞方法(一)修辞的基本概念★初中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高中修辞:引用、对比、对偶、反语、反复、借代。2、类型高考必备12种修辞比拟考试频率昀高!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概念:根据两种事物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方法。★类别:明喻、暗喻、借喻。(1)明喻(甲像乙)例如: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比喻词:像、如、似、好像、好比、仿佛、宛如等。1、比喻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比喻注意:比喻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若是同类事物,即使有“像”,也不算比喻。例如:他长得很像他父亲。(不是比喻)(2)暗喻(甲是乙)(甲成为乙)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比喻词:是、成为、成了、变为、就是等。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3)借喻直接把被比喻的事物甲说成/比喻成物乙,无比喻词。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常见作用)使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议论文)1、比喻注意:回答“作用类”题目,要考虑两个角度——(1)形式上,可准备的“套语”;(2)内容上,联系上下文的作用。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类别:拟人、拟物。★概念: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1)拟人(把物当作人)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或语言。例如:山上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地挤进门缝来。2、比拟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2)拟物(把人当作物)把活生生的人写成静态的,或者动物。关键在模拟,并不求相似。例如: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作用:拟人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拟物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2、比拟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概念: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1)扩大夸张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太阳刚一出,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夸张要以现实为基础,但要避免同事实相混淆。3、夸张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概念: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故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分类:扩大夸张、缩小夸张。(2)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体现作者气概之大;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作用:突出特征,启发联想,烘托气氛,表达强烈的感情。3、夸张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概念:把名言、史实、资料或诗词、典故、成语、谚语等有选择地引入文章中。例如:春分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直接饮用)谈话中毛主席关切地问到他,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怎么样。(间接引用)说明:引用原文,要求准确,并加引号;概述大意则不必加引号。★作用:加强真实性;增强表现力、说服力;收到言简意明的效果;使写作更有文采。4、引用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概念: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分类:分句排比、词组排比。(1)分句排列例如: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2)词组排列例如:这是你的损失,我的损失,他的损失,世界的损失。5、排比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概念: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分类:分句排比、词组排比。说明:语气、结构要求相同或相似;字数不一定相等。★作用: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议论文/记叙文)叙事透辟,条分缕析。5、排比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概念: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问题。例如: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说明:形式上是“一问一答”。★作用:自问——引起读者注意,引发阅读兴趣;自答——启发思考,加深理解;中间过程——承上启下。6、设问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概念: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语言?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作用:更鲜明有力;更富启发性;语气、感情更强烈。7、反问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设问、反问、疑问的区别1、疑问句只问不答,设问和反问则有问有答;2、设问句无疑而问,自问自答;3、反问句无疑而问,答在问中,寓答于问。新课标为你补充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8、对偶★概念: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两个相近的意思。★分类:正对、反对、流水对。流水对范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正对例如: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明:上下句意思相近,互相补充。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8、对偶(2)反对说明:上下句意思相反,互相对比。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用: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表意凝炼,抒情酣畅。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9、反语★概念:用与本意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的修辞格。★分类:表讽刺、表亲密关系。(1)表讽刺(说明:反语多用于嘲弄和讥讽。)例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2)表亲密关系例如:几个女人有点失望,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指丈夫)★作用:使语言幽默,增强讽刺的力量。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0、反复★概念:为强调某种意思,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分类:连续反复、间隔反复。(1)连续反复例如: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2)间隔反复例如:敌人把你们城镇变成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家园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作用:表达强烈深挚的感情;突出主题,分清条理。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1、对比★概念:把两种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举出加以对照,使对立面更加鲜明。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明:对比以意义对比为主要特征。★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更为鲜明、突出。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2、借代★概念: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类: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专制代泛称、特征代本体、借形象特征代人。★作用:以简代繁,代实代虚,以事代情,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并引发读者联想。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2、借代(1)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明:“一针一线”代群众财产。(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说明:“枪杆子”代武装斗争。(3)专指代泛称例如:要按劳取酬,不要大锅饭。说明:“大锅饭”代平均主义。一、修辞方法(二)常见修辞的表现形式12、借代(4)特征代本体例如: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说明:“袁世凯”指银元。(5)借形象特征代人例如:花白胡子正坐在墙角吸旱烟。说明:“花白胡子”代指老人。一、修辞方法(三)几种修辞方法辨析1、比喻和比拟(1)侧重点不同。比拟是依照“拟体”的特征模写本体,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本体地位不同。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一、修辞方法(三)几种修辞方法辨析2、反问和设问(1)共同点。两者都是“明知故问”,与要求对方回答的“有疑而问”的疑问句不同,都并不要求对方回答什么。(2)不同点。(表意/作用)设问本身并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反问的意思则是确定的,它本身就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承上启下。一、修辞方法(三)几种修辞方法辨析3、对偶和排比(1)两者联系。排比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2)两者差异。①数量差异。对偶是两句相对,只限于两句或两个句子成分,排比至少是三个句子或词语构成;②用词差异。对偶要力避字同意同,排比却以字同意同为常式,甚至大半相同;③字数差异。对偶字数大致相等,排比可长短不一。一、修辞方法(三)几种修辞方法辨析4、借喻和借代(1)相同点。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2)不同点。①作用不同。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②基础特性。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③可替换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一、修辞方法(三)几种修辞方法辨析5、反复和排比(1)相同点。都有一定数量的同字同意。(2)不同的。排比必须是三个或更多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紧密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反复则是同一词语或句子的重复出现。★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引用、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反语、反复、对比、借代等12种。★其中,最常出现的、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是初中学习的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这6种修辞。★比较容易搞错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和比拟、反问和设问对偶和排比、借喻和借代、反复和排比等5类。★掌握修辞的基本概念,牢记每种修辞的形式作用,就能避免在阅读、写作中犯错。新课标为你小结一、修辞方法二、修辞综合运用(一)高考真题分析1、例一(03年上海卷第9题)“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2分)原文:王洛宾:我一生坎坷是因为音乐造成的,曾经,我想到过死。然而,也是音乐在最痛苦时救了我。所以,我并不抱怨。人,如果只会从一个角度看问题,那就很容易钻牛角尖。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这就好比下一场大雨,如果别人身上都是干的,只有我全身湿透,那我可能就活不下去了。恰恰相反,那时候,所有人身上都是湿的,我也许湿得厉害。况且,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二、修辞综合运用(一)高考真题分析1、例一分析:(1)考点分析。①考点:句子在文中的涵义。(2)句群分析。①“况且”,表递进;②“恰恰相反”,表转折;③“如果……那么”,表假设。(3)句意理解。①我和别人只是“五十步”和“百步”的差别;②我“湿”是值得的;③涵义“乐观面对逆境”?④“雨中的美”,可能是音乐带来的快乐;二、修辞综合运用(一)高考真题分析1、例一分析:(3)句意理解。⑤音乐,可能就是句中的“雨”;⑥“钻牛角尖”,可能就寻不到“雨中的美”了;⑦“多方面看问题”,与前句“一个角度”对应;⑧关键句“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4)寻找捷径。①文中有一个词,可迅速切入答案——好比;②“大雨”比喻生活中的磨难;③“这”指代“多方面看问题”;二、修辞综合运用(一)高考真题分析1、例一分析:(5)得出答案。①运用比喻的修辞。以生活中下大雨我看问题态度的变化,形象生动地说明“历经磨难,我学会了多方面看问题”。(03年上海卷第9题)“在大雨中,我仍然可以寻找雨中的美”这句话蕴涵的道理是(2分)应该多方面看问题注意:(1)阅读理解中,可能出现修辞手法的变形考法。(2)要善于寻找关键词(比喻词、本体、喻体),对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可能是答题的捷径。二、修辞综合运用(二)课内语段比较阅读1、例二甲组9、《药》选自鲁迅的作品集。)《呐喊》10、写出这段文字中,使用比喻的两个句子:答案:①“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②乌鸦“铁铸一般站着”;③乌鸦“箭也似的飞去了”。注意
本文标题:第六讲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修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4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