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流派
外国书籍的发展与流派一·古代的书籍二·“册籍”的诞生三·书的开始四·古腾堡时期的书籍五·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六·现代书籍的发展七·“书籍之美”的理念八·20世纪现代书籍设计流派一·古代的书籍人类最早的文字是由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和闪米人(又称腓尼基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公元4000年,由22个拼音字母组成)。苏美尔人用一种三角形的小凿子在粘土版上凿上文字,笔画开头粗大,尾部细小,很像蝌蚪的形状。待泥板干燥窑烧后,形成坚硬的字版,装入皮袋或箱中组合,这就成为厚厚的一页一页重合起来的书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是用修建过的芦苇笔写在尼罗河流域湿地生产的纸莎草纸上,呈卷轴形态。纸卷在木头或象牙棒上,平均6或7米长,最长有45米左右,这也是目前可认知的书的一种形态。纸莎草纸未经化学反应处理,因此有怕虫咬,不易保存的弊端。当时,信纸在古地中海沿岸,希腊,罗马等地广泛使用,公元前3世纪,将近用了11个半世纪,约有4000年,而真正意义上纸的使用也只有一半的时间。蜡版书是罗马人发明的,是在书本大小的木板中间,开出一块长方形的宽槽,在槽内填上黄黑色的蜡做成的。书写时,用一种奇特的尖笔,字迹往往不易写得规矩,在木板的一侧,上下各有一个小孔,通过小孔,穿线将多块小木板系牢,这就形成了书的形式。为了怕磨损字迹,蜡版书的最前和最后一块木板不填充蜡,功能近似今天的封面和封底。在几个世纪里,学生们往往都在腰间系一块蜡版,这是很独特的书籍形态。二·“册籍”的诞生在阅读一个卷轴时,必须左右手同时进行,在左右手展开卷轴的一边的同时,右手则卷起另一边,当然更不可能同时使用几个卷轴,这给人们的阅读造成了困扰。此种情况促使以“页”为单位的羊皮纸的诞生。说到羊皮纸的产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公元前2世纪,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国王想建一个图书馆,而埃及托勒密国王担心这座图书馆会超越自己的,于是禁止纸莎草纸的出口,结果反倒激使帕加马成功研发出可以两面书写的新材料—羊皮纸。羊皮纸比纸莎草纸要薄而且结实的多,能够折叠,并可两面记载,采取一种册籍的形式,与今天的书很相似。但罗马人,希腊人把写在羊皮书上的实用类读物称为册子(code),而将文学类读物仍然记载在纸莎草纸上,显然是对新生的羊皮纸载体抱有轻蔑的心态公元3世纪和公元4世纪时,册籍形式的书得到普及,册籍翻阅起来比卷轴容易,可以很好的进行查阅,收藏和携带也更为方便。册籍出现后,卷轴的形式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两种书籍形态共同相处了两三个世纪。三·书的开始纪元初年的欧洲是一个由口头文化支配的世界,修道院成为书面文化和拉丁文化的聚集地。从纪元初至11世纪,文字记录仅限于教士阶层,书籍的制作也几乎都是在修道院等宗教机构完成。僧侣们传抄的作品多为宗教文学如:《圣经》,祈祷书,福音书等礼拜经文,还有法学著作,古代拉丁语经典作品和各类档案等。8世纪时,才出现了关于世俗作品的书籍。此时,鹅毛笔(在6世纪开始普及)代替先前的芦苇笔成为新的书写工具。手抄本中有大量丰富的插图,可以略分为三种类别:一是花饰首写字母,二是围绕文本的框饰,三是单幅的插图,他们装饰着书籍,也起到划分版面结构和传达信息的作用。绘画风格受拜占庭帝国一种细密工笔画的影响,精细而华丽。为了表达对宗教的虔敬,金色在插图中被经常使用。这些个性鲜明的书籍语言使中世纪手抄本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一张羊皮的折法决定了书籍的开本,对开是一折两页,四开是两折四页,八开是三折八页等等。像《圣经》一类的宗教书籍因需要当众朗读,开本通常做的很大,经典名著则略小,多为四开本。当时人们阅读习惯于发出声音,为了适应这一习惯,早期的手抄本书写不将单词断开,也没有标点和段落的划分,12世纪以后,才渐渐出现简单的标点符号,页码等现在书籍元素。由于文字编排日趋科学化,精细化和条理化,加上12世纪以后小开书籍的增多,一些更关注文字,侧重自己读书感受的读者,渐渐发展了无声的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书籍装帧艺术也得到发展。书籍封面起着保护,装饰的作用,材料多用皮革,有时配以金属的角铁,搭扣使之更加坚固。黄金,象牙,宝石等贵重材料也常用来美化封面,并昭示着书籍所有者尊崇的社会地位。这使得西方很早就确立了坚实,华丽的“精装”书籍传统。四·古腾堡时期的书籍12世纪城市的复兴,随之而来的大学的建立,王公贵族对藏书兴趣的增加以及小开本宗教图书的广泛传播,使人们对手抄本的需求猛增,书籍开始走出宗教领域,向“专业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13世纪左右,中国造纸术传入欧洲,这些客观的需求与条件促进了新的印刷技术的诞生。在德国的美因茨地区,一位名叫古腾堡的人发明了图书制造的革命性技术—金属活字版印刷术,它深刻的改变了人类思想传播的历史。1454年,由古腾堡印制的四十二本《圣经》是第一本因其每页的行数而得名的印刷书籍,看成是活版印刷里的里程碑。四十二本《圣经》中的字体都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模仿手抄本中使用的哥特体。在手抄本向印刷本的过渡时期,书籍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有其延续性:《圣经》依然是被普遍印刷的内容;印刷书籍外观上努力模仿手抄本的样式,如采用相同的字体,相同的版面安排,相同的装订方式等,以至于根据手抄本的标准安排铅空,印出手抄本中辅助抄写的参考线也常被看作是印刷者社会声誉的展现。此时从印刷所出来的书并没有最后完成,还要靠手工绘制上装饰首写字母,框饰,插图,并加注上标点符号。这时期,作者名,书名,印刷商,印刷时间和地点等信息,一半被标注在书的最后,还常配有印刷作坊的标志。书通常以单页的形式出售,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他们装订起来。将刻有插图的木板插入到活字印刷版中一起印刷就得到了印刷出的插图。此方法于1461年,1480年后,带有插图的印刷书籍渐渐多了起来。五·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风行全欧洲。人文主义者与印刷商,出版商密切合作,积极开始对新图书的探索。在对古代文化巨著的研究中,发现了伽罗林王朝的书抄本,他们借鉴此手抄本中的字体并融合古代简介铭文的特征,创造了完美的罗马体铅字。印刷商阿尔多·马奴佐模仿人文主义者手稿中的草书,创造了优雅的斜体字……这些成就的取得使书籍不再只是古代作品的重版复制。这一时期的书页开始有了内部空间,不同的字体常常综合交错在一起,形成了文本的多层次传达表现;印有出版商标志与地质的版权页已成型,并与卷首页开始成为书籍固定的元素;标点法的不断丰富,阿拉伯数字页码的使用等,很大程度上方便的读者的阅读和查找。随着袖珍图书的增多,书价的降低,书籍日趋平民化。版面中一些引导阅读的美术字体,标点,页码,插图等,如同在文章周围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框架,使文本的条理更加清晰,也促使无声的阅读方式慢慢普及。由于西方对新大陆的探险,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世界的范围也超乎想象的扩大了。由此新的图书品种不断出现,阅读可以学习到知识,不仅以宗教为出发点。1486年在美因茨印制的《圣地朝拜》是印刷使上第一本关于游记的书籍。作品中最早使用了插在书中的折叠版面,用于印刷地图或大城市的景色,这是在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对书籍形态进行的探索。1499年,阿尔多·马奴佐出版了图书史上极为著名的作品《博利费勒的梦》,此书的影响相当大,被看作是16世纪威尼斯人文主义的象征。他以一种精到的语言,漂亮的古体字,172幅铜版画和38个首写字母,叙述了博利费勒的梦以及他对波丽娅的爱情。出版商克里斯朵夫·普朗坦最著名的多语对照本《圣经》分八卷,共五种语言,创新的文本编排满足了人文主义者对文本对照的迫切需求。随着凹凸版印刷和木制雕版技术的进步,书中出现了大量插图。以此为基础,自然科学书籍也相应获得很大的发展,如L·富士(1542)的《植物采集》,A·维萨尔(1543)的《解剖学》。同时,插图的民族性传统也开始显现,意大利,德国南部,丢勒等艺术家发展着德国的传统,其版画作品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法兰西岛则形成了一种受哥特式艺术影响的风格。六·现代书籍的发展16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多事纷乱的年代,德国的宗教改革,英国内战……但这个时期却是书籍不断发展与革新的时代,书籍的现代特征更加明显起来。大开本的书籍已不再流行,小说,诗集等大多采用4开或更小的开本印刷;小开本大小从8开,12开到16开,甚至有24开本的书籍出现。伴随着小开本的普及和新的图书种类的不断出现,18世纪出现了一股阅读的狂潮,书籍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书籍中,标题页变得越来越重要,文字根据级别不同被排列的错落有致。一种新的书籍要素——扉页此时开始出现,上面往往没有文字,只用插图描绘出文章的内涵或者作者画像。内文版面的创新编排方式是在不同章节之间用空白分开,由一个美术字母或一个小结加以引导,在每个小结及空白之前再标注数字章节序号,旁注则被固定安排在每页页面的低脚位置。由于版面的合理安排,书籍也变得越发清晰可读。随着插图数量增多,绘画风格开始朝着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发展,16世纪,铜板插图逐渐比木版插图突出优势,但不版插图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多是文章开头的首字母或章节开头的标题。插图的上色最初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的,此时期,人们进行了双色或多色版画的印刷实验。18世纪末,以德国人雅各布·克里斯多夫·勒博隆首创的三原色法为原理,书籍开始出现印制的彩色插图。书籍装帧艺术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从16世纪到18世纪,巴洛克艺术的神秘气息,古典主义的崇尚理性和自然之风,启蒙运动的象征意味和装饰性,洛可可艺术的纤巧,华丽,繁密,五一不在书籍设计中有所体现(15世纪,封面主要是关于图书内容的简要介绍和书商,印刷着的标记。16世纪,开始添加进去框饰和插图。法国和意大利流行的封面更是开始署上了作者的名字,短标题,印刷地址及其年代。)至18世纪,书籍设计艺术更是呈现了千姿百态的风貌,装帧形式出现了许多华贵的类型,如使用颜色各异封皮的马赛克形式等,还流行在封皮上印上拥有者的纹章。在书店里,人们可以买到按普通方法装订的书,也可另请装帧师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个性化的装饰。另一方面,针对读者较低的经济收入,一种被成为“蓝色丛书”的小开本大众读物得到了极大发展。它得名于封面的颜色,其内文的排版相对紧密,并使用旧的字模,一般附有木刻插图,其内容有娱乐,有实用常识,涵盖了丰富的图书种类。地图册的出版也独具特色。荷兰北部的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逐渐发展成地理书和地图册的出版中心。阿姆斯特丹的地理学家兼出版商布拉厄出版的大幅地图是其中成功的一例。另外,穹布拉尔1662年完成的内含600多幅地图和3000多页文字,长达11卷的《主要地图集》,是一部辉煌的巨著。18世纪可以说是词典和百科全书的世纪,其创新的文本结构为所有人提供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人类知识整体的机会,在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正如D·莫尔奈评价的那样,是“已有的进步之总结,未来的进步之保证”。七·“书籍之美”的理念自16世纪以来的300年期间,图书的社会地位变了,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大众交流媒介,至此,我们面对的就是一本具有现代特质的书了。为了便于阅读,书籍制作者开始更加注重设计的成分。然而作为独立的书籍设计艺术概念,创造“书籍之美”的意识当始于20世纪初。而为其作后盾的是印刷技术的革命。机械造纸机,轮转印刷机的发明加快了印刷的进度;石印,摄影等技术的发展,使书中图像的还原性不断完善,但那时只有以来版画印刷技术,还达不到分色制版的水平,随着锌板制造术,网版技术和胶版印刷技术的使用与普及,使书籍设计拥有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这些优势使书的制作趋于容易,也使个人做书更为方便,促使以“创造美的书”为使命的艺术家们组成艺术团体,互相切磋设计艺术;也促使个性化的小印刷所,出版社蔓延滋生,使艺术家们创造美的书籍成为现实。1928年,伦敦出版了专业的书籍设计杂志,公开倡导书籍艺术之美的理念,向世界展示书籍设计艺术家的进展状况。艺术家们别发表他们的艺术主张和流派宣言,组成各种俱乐部。成员不仅仅局限于美术家领域,还狂翻联系其他领域的诗人,作家,音乐家,并与之交流。使书籍设计艺术越发活跃繁
本文标题:外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与流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46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