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单元_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_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三单元坚持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莫泊桑买踢•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个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上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喂,请踢我几脚吧?”•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了莫泊桑的屁股一下。•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输羊血到输人血•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位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率。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4、既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又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做到知行统一•实践出真知,只有积极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由于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都去亲身实践,因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也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寻找千里马•头颅高高隆起,眼眶深陷,背脊缩着。•哲理分析:伯乐的儿子错就错在把书本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不善于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结果只能错把蛤蟆当千里马。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的:“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二、认识的辩证过程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3.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和创造。•5、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6、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一个正确的认识的获得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世界上的事物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终结,人类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的过程•7、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小儿辩日•孔子在周游列国时,遇到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就让马车停下来,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两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谁是谁非了。孔子只好哑口无言。两个小孩失口笑了起来,说:“谁说你知识渊博,无所不知呢?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啊!”•哲理分析: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看法,而要克服认识的片面性就必须进行辩证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深化认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高,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行统一,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知识才能变成财富。三、真理及其指导作用1、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谬误•谬误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3、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二者有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真理和谬误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另一方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背盐的驴子•一头驴子背盐过河,在河边跌了一跤,落入水中,把盐融化了,驴子顿觉轻松了许多。驴子因祸得福,非常高兴。后来,驴子又一次背棉花过河,它以为再次跌倒的话,可以像上次一样减轻负担。于是,走到河边时,就故意跌倒水中。谁知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立起来,且一直下沉,直到被河水淹死。•哲理分析:经验是重要,但不能机械地套用经验。真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真理逾越一步就是谬误。四、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1、勤于学习,是人生成功的前提•2、积极实践,锻炼能力,是成功的必由之路•3、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不断反复、无限发展,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并用真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苍蝇“改邪归正”•在澳大利亚,苍蝇已经“改邪归正”,成为人类的朋友,澳大利亚牧场多,人口稀少,城市卫生水平高,垃圾、脏物几乎见不到,因而使苍蝇失去了滋生的场所。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苍蝇进化成了吸食花蜜、植物汁液的昆虫,可以为牧场、果树和农作物授粉。就是说,苍蝇成了有益的昆虫。•生活环境的改变也使苍蝇“洗心革面”。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化验结果表明,它们身上已经不再带有病毒和细菌,此外,它们飞行时也不再发出令人讨厌的嗡嗡声,翅膀呈现出美丽的金黄色,身体变得大而漂亮。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澳大利亚的苍蝇已经成为蝇虫中的珍品,成为澳大利亚人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购买这种苍蝇,有的用作教学、科研,有的用做钓饵,有的还做成美味佳肴。•(1)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澳大利亚的苍蝇为什么会“改邪归正”、“洗心革面”?•(2)运用矛盾的统一性原理,分析苍蝇由害虫能变成益虫的原因。•(3)运用认识发展的规律,说明人们对苍蝇的认识的变化第八课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买椟还珠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说明“海市蜃楼”的现象与本质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结论:古堡擒凶•在印度的塔尔沙漠,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古堡。近百年来,这座古堡不断发生商人和马队遭难的事件。凶手是谁?法医验尸,竟找不到任何伤迹,无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险家乔治无视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人们“谈堡色变”,百思不得其解,连警方也束手无策。于是贴出布告用一万卢比重金招贤。•几年后,来了位叫比特利克的老人声称能破此案。他买了一个大铁箱,一只猴子,一副渔网。在乔治遇难的大厅里,他给猴子注射了麻醉药,放进张开的渔网内,自己钻进了大铁箱,手里紧握渔网。午夜,一团黑影从堡顶飞下,扑向猴子,一声惨叫,令人毛骨悚然,比特利克却不慌不忙地收紧了渔网,说:“凶手在此!”网内竟是一种奇怪的红蝙蝠。原来,它长着像刚针一样的嘴,扎入人脑,专吮脑汁,致人死亡。一位老人怎么如此神通广大?这个比特利克原来是剑桥大学生物学教授汤恩·维尔特。他观察研究红蝙蝠已有20多年的历史。难怪他胸有成竹,一举揭开古堡百年之谜。•请问:你认为汤恩·维尔特之所以能揭开古堡百年之谜的原因是什么?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瞎子摸象•从前在古代印度有几个瞎子,都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就让人领着他们到大象那儿去。瞎子甲高一点,伸手摸到了象的耳朵,便激动地说:原来大象像一把扇子。第二个瞎子乙矮一点,一把抱住了象腿,听到甲说大象像一把扇子,马上反驳道:不对不对,大象像一根柱子。这时摸到象身的丙慢条斯理地说:你们说得都不对,大象就像是一堵墙。拽住尾巴的丁哈哈大大笑起来:哪里,哪里,大象像根绳子。被象鼻子卷住的戊气喘吁吁地说:我觉得,我觉得大象跟一条大蟒蛇一样。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就一直争吵,谁也不让谁,谁都想占上风,谁都想要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请思考回答:究竟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仅凭这几个瞎子用手摸就能得出正确结论呢?•启示:这个故事比喻只认识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两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们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三、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一)明辨是非是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正确和错误。•(二)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三)明辨是非、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四、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1.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2.必须学会正确地区分真象和假象,不为假象所迷惑•3.必须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4.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周正龙“华南虎照片事件”•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对外称陕西省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农民周正龙拍到了野生华南虎照片,照片多达70余张,陕西省林业厅经“鉴定”认为照片真实,并奖励了周正龙20000元人民币。•然而,此事却引起了众多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华南虎照”真伪之辩不绝于耳。一些网友认为,老虎“表情”过于一致、老虎皮毛过于干净等问题;拯救中国虎国际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_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_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