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发展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论发展理论的联系与区别发展理论的新发展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是发展理论的最初形式,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批社会科学家首先创立的。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分析层次上,他们试图按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来解释经济发展规律,并至力于找出一系列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或原则上可刺激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的“现代性因素”。现代化理论所面对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自近代以来发生的结构性变迁。背景现代化理论关注落后国家的如何实现现代化,对其具体情况不了解,认为照搬西方的经验,一切问题都会解决。主要贡献不在于对落后国家的帮助,而是在于在总结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对现代化进程的性质做进一步的探讨。现代化理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理论,而是不同领域、不同学者关于现代化研究的理论成果的统称。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都会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工业市场经济、持续的经济增长、大规模的科层组织、较高的识字率、正规教育的普及、不平等程度的降低、社会流动的增加、较低的人口出生率、城市化、宗教影响力的衰落、能适应变迁的结构、现代的价值系统等。一、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1、理论渊源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和滕尼斯等。孔德社会静力学主要是研究社会协调问题,而社会动力学则主要是研究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等问题。智力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抽象)阶段;科学(实证)阶段社会发展三阶段:军事社会、过渡社会、工业社会斯宾塞作为社会学的先驱,他的思想和理论深得赏识,被学界视为“思想泰斗”、“维多利亚英国的亚里士多德”。社会进化论是他关于社会发展的的理论。早期的其于外力论的社会进化思想后期的基于竞争论的社会进化思想“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迪尔凯姆和腾尼斯迪尔凯姆:“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社会分工与社会变迁腾尼斯共同体社会社会发展韦伯韦伯毕生致力于探讨西方社会的合理化及其前途,并在比较研究世界各国宗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只有西方才能产生资本主义”,非西方社会由于缺乏“新教伦理”之类的内在因素,因而不可能产生资本主义。这就是著名的“韦伯命题”。循此学术发展路径,坚信社会变迁是单方向的、进步的、渐进的、不可逆转过程的进化思想,习惯于使用“传统与现代”二元分法的思维定式,以及基于“韦伯命题”之上,主张“发展”就意味着把西方社会的各种“现代因素”运用于无法自发现代化的非西方不发达社会的行动纲领,也就成为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框架。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从构成社会系统要素角度说明社会变迁问题。系统内部的紧张、偏差行为、社会控制构成系统的变迁从行动系统角度考察人类进化过程。社会进化的四个特征是分化、适应力提高、包容、价值普遍化。社会发展三阶段:原始阶段、中间阶段、现代阶段2、现代化理论兴起、发展的背景①二战后的世界秩序—“雅尔塔体系”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增长③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确立了它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如何摆脱贫穷落后成为头等大事。现实基础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西方学术界产生了乐观主义情绪,认为西方国家代表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非西方国家要要向西方国家学习。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新变化,要使新独立的国家留在西方阵营中。现代化理论的产生与战后独立国家开始现代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发展的实践对发展的理论提出迫切要求。二、主要内容(经典现代化)在20世纪50~60年代,一批美国科学家相继开展了现代化研究,并出版了一些著作,如《社会系统》(帕森斯,1951)、《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勒纳,1958)、《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学》(阿尔蒙德和科尔曼,1960)、《经济成长的阶段》(罗斯托,1960)、《现代化和社会结构》(列维,1966)、《现代化的动力》(布莱克,196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1968)和以色列学者的《现代化:抗拒与变迁》(艾森斯塔特,1966)等,现代化理论基本形成。研究对象是战后非殖民地区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发展阶段上,现代化理论普遍采用“传统”与“现代”来解释社会的进化。在发展原因上,第三世界国家的落后被看成是由自身的本土文化造成的。在发展途径上,认为非西方不发达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惟一途径,就是“西方化”。1、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一般理论①经典现代化理论关于现代化的定义一般而言,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欧美工业化国家已经进入发达工业社会。所以,当时的现代经济指工业经济,现代社会指工业社会,现代文明指工业文明。②关于现代化过程的阐述亨廷顿教授归纳了现代化过程的九个特征: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只能与人类起源的变化和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变化相比拟;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一个因素的变化将联系并影响到其他各种因素的变化;现代化是全球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但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现象;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时间才能解决;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的现代化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或阶段;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传统社会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现代社会却基本是相似的;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从长远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③关于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分析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的结果。学者们把处于现代化以前的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归纳为传统性,把已经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国家的现代工业社会特点称为现代性。现代性具有一些基本特征:现代性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现,如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组织科层化、现代主义、普及初等教育等。④关于经典现代化发展动力的研究有大量文献美国学者殷根哈特教授归纳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三种观点:其一是“经济发展决定论”,主张经济发展决定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认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推动力。受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影响较大。其二是“文化发展决定论”,认为是文化影响了经济和政治生活,民主化是现代化的推动力;受韦伯“新教伦理和理性化”思想的影响较大。其三是综合决定论,认为现代化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⑤经典现代化的模式许多学者认为,经典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和路径依赖性,受历史文化和地理条件等影响。例如普尔教授认为:--英国和美国现代化是由民主化和工业化推动的;--法国现代化是先有民主化后有工业化;--德国现代化是先有工业化后有民主化。--东亚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的现代化模式与德国相近。--有人认为经典现代化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内源的”和“外源的”等--何传启把经典现代化分成创新型、跟踪型、嫁接型和学习型等四种模式三、经典现代化理论关于不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论述1、在发展阶段上,认为非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传统社会”阶段2、不发达的原因是其社会内部的传统性3、现代化不是只有在西方才能产生的现象,发展中国家通过输入西方的物质文明、制度和价值观念也可以实现现代化4、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样板5、价值观念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四、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1、传统理解的平面化;2、价值取向的贫困化;3、发展道路的简单化。五、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不再把“传统”与“现代”视为一对排斥性概念不再支持“单线进化”的发展模式,提倡多样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不再对现代化过程作抽象的描述和分析,而是更加注重具体的历史的比较研究不再拘泥于进化论和功能主义的范式,而是企图拓宽自己的理论视野和分析框架不再忽视外部环境的作用,而是从内外因素相结合的角度来考察现代化过程第二节依附理论依附理论依附理论—心理学的实验关于依附理论的一著名系列动物实验是哈利·哈洛(HarryHarlow)对恒河猴所做的实验,此实验显示依附不仅仅是由生物本能如饥饿所激发。在这一系列实验,新生恒河猴出生后很快从它们母亲身边带走,并为它们提供了两个代理母亲,一个是由铁线做成,另一个是木头套上泡沫橡皮和毛衣做成,两个人偶皆加温并可在胸前装上奶瓶提供食物。此实验是观察猴子会趴附提供柔软衣物接触的人偶或提供食物来源的人偶,结果是这些猴子会趴附柔软衣物人偶,无论提供食物与否。这些猴子在柔软衣物人偶在附近时也较为积极探索周遭,似乎此人偶为它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由于现代化理论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和明显的不足之处,许多发展中国家运用现代化理论所提供的增长第一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未收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局面,使人们对其产生了怀疑和批评。于是,一种新的阐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原因的理论——依附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在拉美出现,是在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争论中形成的。依附理论由阿根廷学者劳尔·普雷维什提出在20世纪60-70年代最先提出。该理论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是一种依附、被剥削与剥削的关系。在世界经济领域中,存在着中心--外围层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受着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控制。该理论是新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学派之一。关于依附的定义多斯桑托斯关于依附的定义:所谓依附,人们指的是某些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影响。当有些国家(主导国)能够扩展和自我发展,而另一些国家(依附国)只是这种经济扩展的一种反映,而这种扩展对依附国的发展或产生积极的影响,或产生消极的影响,这时两种或两种以上经济形式之间以及这些国家和世界贸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就采取了依附的形式。从这一概念出发,依附论探讨了不同的国家(主要为中心与外围国家)在依附中的不同的结果。如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更多的是从这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中获得发展和优势;而对于不发达国家而言,则情况相反,即依附的存在是外围国家不发达的根源或一个主要的因素之一。即使是从这种相互依存中获得好处也只是发达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结果,或者说,不发达国家应充分利用这些外部条件,实现自身的发展。“简而言之,全球性相互依存关系愈发展,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就愈加深。”一、理论来源1、马克思关于资本剥削与资本扩张的理论;2、列宁的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理念;3、借鉴了一些发展经济学的观点。二、现实背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证明,西方化作为现代化理论开出的药方不仅未能带来社会的全面发展,反而造成广大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政治上混乱、经济上对外依赖和社会动荡。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化理论指导下的现代化过程,绝不是通向自主现代化的发展过程,而恰恰是一个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并最终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的依附化过程,是一个经济社会日益畸形化以致不得不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拉美实践的反思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原材料出口降低,于是“替代进口”工业化受到重视,开始发展内向型经济。但二战后,拉美国家深刻认识到依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罗尔·普雷维什和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中的一些社会学家开始反思拉美国家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发达与不发达的“中心—边缘”模式。三、主要内容1、外因论的发展观。2、非西方国家“不发达”的原因是人造的,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扭曲现象。3、非西方国家发展过程:殖民主义阶段、替代进口工业阶段、真正自力更生阶段。4、发展道路上,主张打破依附,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四、对依附理论的评价1、理论意义(1)依附理论的产生结束了现代化理论的独尊地位,促使人们对发
本文标题:第三章社会发展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5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