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届社区教育与农村发展工作坊
第二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飲食文化與農村記錄】1◆活動緣起:鍾理和文教基金會鍾理和文教基金會鍾理和文教基金會鍾理和文教基金會////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的年度活動「社區教育與社區教育與社區教育與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農村發展工作坊農村發展工作坊農村發展工作坊」在今年是第二次辦理。在去年七月份(7/12-14)所進行的第一屆工作坊中,共有來自全台灣各界共六十多位青年朋友台灣各界共六十多位青年朋友台灣各界共六十多位青年朋友台灣各界共六十多位青年朋友參與參與參與參與。第一屆的主題為「「「「有機農業與跨界交流有機農業與跨界交流有機農業與跨界交流有機農業與跨界交流」」」」,共安排了五場精彩的講座,講者包括來自美濃本地組織幹部、澳洲雪梨、台灣主婦聯盟、菲律賓另類交流組織、以及日本有機企業農園經營者等,為參加者提供了許多新的視野與想法的刺激。累積了第一屆的期許與經驗,旗美社區大學今年再以「「「「飲食文化與農村記錄飲食文化與農村記錄飲食文化與農村記錄飲食文化與農村記錄」」」」為主題,結合目前特別且具前瞻性的議題,期許一年一度的聚會,讓農村中的終身學習機制與社區自主運動,激盪更多的激盪更多的激盪更多的激盪更多的有志於農村發展的人士有志於農村發展的人士有志於農村發展的人士有志於農村發展的人士投投投投入入入入。◆活動宗旨:掌握農村生活脈動掌握農村生活脈動掌握農村生活脈動掌握農村生活脈動,,,,集結青年志工投入集結青年志工投入集結青年志工投入集結青年志工投入,,,,向農村學習向農村學習向農村學習向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活動時間:2003年8月1~3日(週五晚上至週日傍晚,兩天兩夜)。◆指導單位:教育部,行政院青輔會◆活動地點:美濃鎮美林長青休閒活動中心、廣善堂◆主辦單位:高雄縣政府◆承辦單位: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高雄縣旗山區旗美社區大學◆協辦單位:美濃愛鄉協進會2目錄目錄目錄目錄準備好出發了嗎?……………………………………………………....1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3椰林源的想像……………………………………………………………4人民科學運動-----「掌握平常」的激盪………………………………10鄉村圖書館-----公共生活空間的開拓………………………………...13我們要綠金古巴綠色農業的故事……………………………………19吃出健康活出在地產業………………………………………………25【農村與紀錄片:國際經驗】小川紳介與山形影展………………..31【農村與民族誌】影像民族誌放映穿過婆家村……………………39富而美的台灣是夢嗎?----『穿過婆家村』影像記錄有感………….40農業經濟生活圈的芻議………………………………………………..42「有機農業論談」芻議與說帖…………………………………………49「歐洲有機農業政策」專書介紹………………………………………52向農村學習,讓農村學習………………………………………………593準備好出發了嗎準備好出發了嗎準備好出發了嗎準備好出發了嗎????八月初到美濃交流農村記錄與飲食文化的感動八月初到美濃交流農村記錄與飲食文化的感動八月初到美濃交流農村記錄與飲食文化的感動八月初到美濃交流農村記錄與飲食文化的感動◎洪馨蘭(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文宣專員,清大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生)「第二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和去年暑假第一屆一樣,選擇在南部大穀倉之一的美濃鎮舉行。仲夏八月開張的首三日,我們邀請所有對農村關心、好奇、不解、疏離的各界青年朋友們,搭上高雄客運或屏東客運的巴士,來到美濃月光山腳下,打開窗門,不吹冷氣,鄰接水圳環繞,輕搖蒲扇,從身到心都放在獨特的種作氣味之中,聆聽友人們的專題報告,不拘束地也與大家分享來自您生命經驗的迴響。這一次,我們聊「農村記錄」,也聊「飲食文化」。教科書裡常喜歡這麼描述現代社會的;說進入到工商業發達的時代,分秒必爭,變遷加速,所有對於現代化社會的描述大多指向城市發展與步調。但城市的快速進步不是沒有代價的,事實上在整個世界體系中,無以數計人的生活方式正面臨著因著現代化而將被摧毀的命運。我們想邀您來看看農村,貼身凝視農村價值的崩解和重建過程,思考我們在這場與時間競逐的紀錄工作中,未來該如何穩穩地、紮實地作出努力。我們得開始細細思量,什麼是第一步要去記錄的。由社區大學醞釀的農村記錄,和過去的農業歷史、農訓紀錄、農村調查等,最有可能的差異在什麼地方。您還可以談談,該由什麼樣的「人」來擔任這吃重不討好的蹲點工作;是研究生、紀錄片工作者、記者、政府部門、農民團體、還是大家來寫農村史。我們還有好多可以聊,像是農村記錄該記錄些什麼呢;記那農村中已經消逝的手工藝、不再喧騰的廟埕、鄰家那遠從南洋來的新媳婦、亦或就記錄我們自己,那從城市裡來、流入城市尋覓機會的親族朋友們,在擺盪的歲月中,對農村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與依賴。農村的氣味,是年節蒸籠中散發出來的那股充滿勞動力、情感張力的溫濕感覺。城市早在整個現代機械化的碾輾之下,習慣了從自動化機器製作、包裝出來的食物。我們想分享也想聽您說說故事,告訴大家原來農村的價值不僅僅是農業勞動、交雜緊密的人際脈絡,還有那一桌統稱「家常菜」的農家手藝。而那些集中在屋簷下或間房角落裡、一甕一甕的醃菜(啊,是高麗菜、豆腐、白蘿蔔,還是豆豉呢),所散溢出來除了發酵的味道之外,還有許多我們或許已然忘記的生存飲食哲學。是的,那泥土裡來的飲食文化、環境經驗、地理結構才是吃的根。這裡面還包括了地理學者們所談的環境水土、大地結構、宗教儀式、祭品文化,以及內化到農村社會的味覺經驗、飲食空間倫理、烹調的地域原理、菜系的時空流變、廚房空間組織、食譜與風土病。野食探險與文明的精緻菜單之間的大戰,也已經在農村與城市的交界處對決了數十年。而當我們知道每天所選擇吃進肚子裡的菜單(包括吃什麼、怎麼料理),將決定農村裡種些什麼以及如何種,也決定人們怎麼對待土地,那我們對於飲食文化的重新檢視,其實是為農村找到活路的另一個敲門磚。於是,邀請您來與我們享用大鍋菜。開著您心愛的小車停在種植綠肥的田埂邊。行4李箱只要裝滿三天的時間和三天的專注,讓我們一起在美濃,交流農村記錄與飲食文化的感動。◆◆◆◆活動日程活動日程活動日程活動日程(研習地點:美濃鎮美林長青休閒活動中心、廣善堂)日期/時間內容主持人/引言人8/1(五)14:00—17:00會場整理(自由參加)17:00—18:00報到,食夜學務組18:00—18:25工作坊開幕,營隊理念說明主持人:鍾鐵民旗美社區大學主任,著名作家18:25—18:30工作坊流程說明課程組18:30—20:00【民以食為天】《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作者:FrancesMooreLappe,AnnaLappe,大塊,2001)分享人:鍾蘭珠、鍾怡婷20:00—相互認識學務組8/2(六)08:00—09:00食朝學務組09:00—11:00【【【【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袁小仙袁小仙袁小仙袁小仙中國社會服務及發展研究中心幹事(香港)11:00—11:10轉擺(休息一下)11:10—12:00◆提問與討論主持人:鍾景生旗美社區大學副主任和春技術學院通識中心主任12:00—13:20食晝,午休與自由交流時間學務組13:20—15:00【【【【農業與飲食文化農業與飲食文化農業與飲食文化農業與飲食文化】】】】舒詩偉舒詩偉舒詩偉舒詩偉青芽兒永續教學中心發起人15:00—15:20轉擺(休息一下)15:20—17:00◆提問與討論主持人:邱靜慧旗美社區大學主任秘書17:00—18:00夕陽西下,散步田埂,玩圳水學務組18:00—19:00食夜學務組19:00—20:30【【【【農村與紀錄片農村與紀錄片農村與紀錄片農村與紀錄片::::國際經驗國際經驗國際經驗國際經驗】】】】小川紳介與山形影展吳乙峰吳乙峰吳乙峰吳乙峰全景映象工作室創辦者20:30—20:50轉擺(休息一下)20:50—21:30◆提問與討論主持人:張高傑旗美高中歷史教師社會學碩士,全景受訓結業21:30—22:00點心時間(可以一面觀賞紀錄片)21:30—23:00(自由參加)【農村與民族誌】影像民族誌放映://穿過婆家村//87min(導演:胡台麗,中研院民族所出品,1997)主持人:洪馨蘭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23:00--休息學務組8/3(日)08:00—09:00食朝學務組09:00—11:00【【【【農業經濟生活圈農業經濟生活圈農業經濟生活圈農業經濟生活圈】】】】彭明輝彭明輝彭明輝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11:00—11:10轉擺(休息一下)11:10—12:00◆提問與討論主持人:林英清美濃愛鄉協進會常務理事12:00—13:00食晝學務組13:00—15:00座談會:社區大學在農村經營與農村記錄上可能的努力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區大學副主任美濃愛鄉協進會前總幹事15:00—16:30紀錄片放映(自由參加)課務組16:30返回工作崗位囉5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印度喀拉拉的民眾科學運動及人民計劃運動◎◎◎◎袁小仙中國社會服務及發展研究中心幹事(香港)1.為什麼要談喀拉拉的運動-批判發展及持續學習2.印度喀拉拉的背景簡介-人均國民收入:約300美元(美國36,300美元)-人口:約三千萬-識字率:95%以上3.運動的源起-1962年的社會背景(反種姓、圖書館運動)-知識份子的角色4.1989-91的掃盲工作-一個幫十個的志工運動5.資源譜圖:後掃盲運動-讓人民心與身的參與6.人民計劃的出現(1996)-20%的邦財政由鄉決定-兩條腿走路7.再談培力、民主、發展6椰林源的想象椰林源的想象椰林源的想象椰林源的想象◎劉健芝1996年2月第一次踏足喀拉拉邦。Kerala,coconut之意;椰林一望無際,一、兩層的平房錯落有致,夾雜其中。沒有明顯的城鄉之分,也沒有明顯的豪宅與貧窟之分。差別有,但不彰顯。第一次的訪問,大部分時間留在喀拉拉東北部帕拉格(Palakad)一個山坳裏。鬧哄哄地,來自亞洲多國的農民和知識分子,興奮地、艱難地試圖在多重語言障礙之中溝通,中、泰、日、韓、越、菲、斯、馬等國語言互譯,來自同一國家的與會者又形成小圈子,喀拉拉邦的「馬來椰林語」(Malayalam)與英語對譯的小圈子旁邊,是普通話、南昌話、客家話和廣東話的譯談;知識分子的理論交談中,「全球化」、「同一化」、「文化差異」、「另類實踐」等詞彙反覆出現;而那邊廂,不靠傳譯員的中介,在一支由太陽能點亮的昏暗天台燈的光照下,並不介意蚊子打擾的男女農民用手勢、圖畫來交流有機肥如何製造,水稻田裏養鴨有甚麼好處,以至星相與人體有甚麼關係。那時,並不意覺五年一次的喀拉拉邦大選正密鑼緊鼓進行,也不知道LDF「左派民主聯盟」(LeftDemocraticFront)幾個月後再次上台執政,延續那1957年以來的政權更迭----LDF與UDF(統一民主聯盟,UnitedDemocraticFront)輪流以些微票數險勝當選。那時,還不知道一場席捲全邦的「民眾計劃運動」(People’sPlanningCampaign,PPC)即將如火如荼開展。相比半年後的沸騰,1996年2月顯得平和含蓄。可是,那時的喀拉拉邦,已經深深吸引了我。未及細嚐那是甚麼味道,但它牽引了內心深處的一種感情,打開了一種令人激動的想象。要把這種感覺呈現描述,總覺得力不從心,就像從飛機窗口外望,被星光的淒清、朝陽的絢麗、雲海的延綿、雪山的雄偉所震懾,趕忙拿照相機把一刻留住;相片沖洗出來,卻是抹不去的飛機窗口的積垢,橫亙其中。你無法讓傳看照片的人共有那驚喜與感動。比起旅遊雜誌上的名勝風景圖,你的相片平凡得黯然,只有你,在模糊的影象中,重溫那一刻的
本文标题:第二届社区教育与农村发展工作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