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项目名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申报单位:**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申报时间:2011年10月8日**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案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号)要求,特制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申报国家重点专业建设方案。一、产业背景(一)行业背景分析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andCreativeIndustries,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以年5%的速度递增,成为发达国家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美国和日本,文化创意产业是最大的支柱产业,占整个GDP的20%-25%;在英国,文化创意产业早已成为国内就业人口第一的产业。纵观国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轨迹,一旦经济发展进入平稳期后,文化产业必将得到强势发展。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急速发展,无疑是当前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中的一个亮点。然而,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总值还不到GDP的4%,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表明,在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巨大的、诱人的发展空间。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0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将超过1000亿元,占全市总增加值的比重将超过10%,使北京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城”和“创意之都”。上海致力于创意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并命名了泰康路视觉创意设计基地等50家创意产业示范集聚区,共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入驻,集聚各类创意人才13000多名。上海市提出“十一五”期间创意产业力争年增长16%,到“十一五”末,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从目前占全市GDP的7.6%增加到10%以上。杭州着力打造“天堂硅谷”、“动漫之都”。深圳提出靠创意打造“设计之都”。**地处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紧临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十二五期间,**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高度,着力打造“创意之城”,将以创意、创新、创业为主题,重点扶持包括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印刷广告、展览展示、工艺美术、出版发行、演艺娱乐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而视觉传达专业正适应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经调研,本专业主要缺乏策划、创意、设计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人才需求分析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大批广告会展印刷方面的创意设计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计,我国目前广告、会展、印刷、影像市场需要设计人员400万以上,而全国从业人员还不到100万人,其中从事经营、策划、设计、管理的仅为35万人。目前,我国广告会展业的设计、创意和服务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存在很大差距,尤其缺乏高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三)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优势我院已有26年视觉传达专业(原装潢设计专业)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从1984年的2个班40多名学生,到目前拥有相关专业群1600余名在校生,50多名专任教师,1个国家级公共技术资源平台,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2个省级共享性实训基地,先后为社会培养高技能艺术设计类应用人才近万名,受到社会和企业的普遍欢迎,招生就业率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提出”有创意、能设计、会制作”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生产性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师生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社会服务项目数百项,为当地经济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时机,长三角经济圈良好的地域优势,我院多年的办学积淀,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为我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再次腾飞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专业建设目标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校中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实“双重属性”内涵,构建“双重属性”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继续加强“双重属性”师资团队的建设;提高“三平台、四层次”实践教学与项目开发体系的功能;完善“三合一”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更多的“懂策划、有创意、精设计、会制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社会开发出更多的文化创意产品,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成为具有校企“双重属性”的、在国内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的国家级重点专业。三、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长三角地区广告传媒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为依据,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技艺交融、美用并举,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技术应用和设计创新能力兼备,在视觉传达领域,成为以“懂策划、有创意、精设计、会制作”为特征的,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端技能技能型专门人才。四、采取的主要办法1、通过“双层属性”企业,推进校企对接以长三角创意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将核心价值观、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强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现有基础上,通过创建“双层属性”企业,进行公司化运作,来转换体制、机制。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环境与工作场所对接。2、通过“上衔下接”,探索系统培养明确高职教育是一种类型而非一种层次,通过与职业高中、中职、技校、本科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共同体“江南创意职教集团”,开展对口单招、注册入学、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等途径,探索技能型人才各层次的不同定位和相互递进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性,探索人才的系统培养。3、通过“三层四平台”,强化实践育人通过“三层”即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双层属性”企业(加减品牌创意机构),“四平台”即校企共建研究所(艺术设计与应用研究所、数字图像研究所),实训基地(艺术设计实训基地、印刷基地、展示设计实训基地、大型多功能影棚),工作室或一体化教室(摄影工作室、包装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中法设计工作室),社团兴趣小组(平面设计兴趣小组)等实训环节,实施8小时工作制和全天候工作室开放制,加强管理与引导,配备实训指导教师,协同管理,落实实训安全保障,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教学效果。4、通过“项目化教学”,转变培养方式依托“双重属性企业”的项目资源,开展实战性“项目化教学”。与广告协会等行业、企业联合举办平面设计大赛、展示设计大赛、影像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运用视频、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将企业实境引入课堂,改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效率。5、通过“五个结合”,打造教学团队通过内培、外引、特聘、外聘、兼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打造与视觉传达专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新、科研能力佳、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结合的“产学研”、“双师型”教学团队。以“五个结合”为特征,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艺术与技术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结合、国内背景和国际视野结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结合,通过专业带头人建设、“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与企业共同建立双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地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企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制度化,构建团队梯队,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一支数量足、结构佳、德艺馨的专业教学团队。6、通过“六方参与”,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科教城管委会、专业评估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法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实行毕业生五年发展轨迹跟踪制,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和分析,为优化专业设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调整与创新、教学质量管理、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五、课程与课程体系建设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制作、创意、策划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项目课程为导向,将广告设计师、展览陈列师、装饰设计师、工艺美术师、色彩搭配师等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同时率先申报国家数字图像设计师职业技能新标准的制订,与国际国内一流平面设计公司合作,引入先进的培训课程,经过重组整合,构建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CI设计和网页设计在内的5个模块的项目课程体系。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课程改革小组,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改革,用一个或几个实训项目囊括课程内容,并将课程标准与项目对应,对项目的目的、来源、内容、知识综合应用程度、实用性、创新性及达成目标提出要求,完善项目过程。对经试用完善的项目进行整理、汇编,按功能模块形成4门具备工学结合特征的核心课程。核心项目课程包括《C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方法、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到2012年9月,制订《CI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4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1、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社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并进行动态调整。适应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适时改进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结合课程建设的实际,先选取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通过网络课程、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1)网络课程建设到2012年底,完成《CI设计》、《包装设计》2门网络课程的建设;到2012年9月,完成《展示设计》、《广告设计》2门网络课程的建设。(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到2012年底,将《CI设计》、《包装设计》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到2013年,将《广告设计》、《展示设计》、2门课程建成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本专业其它课程建设。(3)精品课程建设到2013年,将《广告设计》、《展示设计》、2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同时以《CI设计》为龙头,整合序化课程结构,带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网页设计》4门课程形成整体课程群,共同申报省级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教材建设根据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点的教材。到2012年,编写《CI设计》、《包装设计》实训教材2部;到2013年,编写《展示设计》、《广告设计》实训教材2部。以上教材至少在4所职业院校中推广使用。3、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根据该专业岗位群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行以“双重属性企业”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时开出比例上,实践教学课时占到总课时的80%(目前是70%左右)以上,其中“生产性教学”或“生产性实训”占到实践教学课时的80%以上。对教学计划进行完善,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进校后第1学期利用1-2周时间进行专业岗位认知实习,最后1学年进行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在第5学期,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生产条件,采用以“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生产性教学”和实训,将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的教学安排在生产一线完成。第6学期的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实习学生按
本文标题:高职重点专业建设方案: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7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