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基于微课的近五年研究的文献综述
基于微课近五年研究成果的研究摘要:本文从微课的内涵与特点、微课的研究状况、微课翻转课堂、微课的质疑对微课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近5年的分析。对微课的认识由形式到内容、由片面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学术界对微课的研究也是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微课和翻转课堂共同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却是长期的,因为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关键词:微课;内涵与特点;研究状况;翻转课堂;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方便快捷的移动设备广泛普及。与此同时,现代社会人们对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增长。以高科技产品为传播媒体、能满足任何人随时随地学习的微课,便应运而生。然而微课并非中国本土产物,而是“舶来品”2011年,中国广东省佛山市举办了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佛山教育局在大赛中首次正式给出“微课”概念。2011年,“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作品展播平台”和“微课网”创立,微课自此开启了在实践层面上的建设与发展。2014年举办的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已有28个省筹备参与。由此可见,微课的影响已经由广州一省逐步扩展到河北、河南、四川、云南、江西、浙江、内蒙、辽宁、广西、海南、山西等多省及北京、重庆、上海和天津市。微课在中国通过短短的几年时间,经历了由区域到全国、由中小学到高校的发展趋势演变,内容所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丰富。对微课研究也成了学术界一个很热的话题,介于此,我想从学者们对微课的解读、微课的研究状况、微课的发展课堂的理论研究以及对微课的理解的误区探讨近些年来学者们对微课的研究。(一)微课的内涵与特点微课又称微课例或微课堂,主要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课堂某学科知识点的教与学,此外还包括与其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专家同行点评等多种教学辅助资源。一个“微”字就可以说明微课的关键所在。“微”字意味着微课的上课时间短,而时间的短暂决定了课堂的学习内容少而精。微课是个“舶来品”,国内对微课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胡铁生是教育硕士,中学电教高级教师。他2012年起担任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评委,专注于微课等领域的实践与研究。他在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三个不同时期分别给出了微课的定义:(1)2011年,胡老师把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2)2012年,他定义微课是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扩展性资源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3)2013年,胡老师定义微课是“基于网络运行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微型网络课程资源。”通过把胡铁生老师不同时间对微课的定义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2011年到2013年,以胡老师为代表的微课研究专家们对微课的认识由最初的把微课定义为一种教学资源,到关注微课的基本构成及其应用环境,再到强调它是在线网络课程。其认识过程经历了由形式到内容、由片面到全面、由感性到理性、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此外,同一时期不同研究者对微课的定义也不同。(1)焦建利定义它是“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2)黎加厚定义它是“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张一春定义微课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由此可见,不同专家同一时期对微课内涵的侧重点不同。焦健利强调其表现形式和应用目的;黎家厚指出微课包括学习清单和学习活动的安排;张一春突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虽然各个专家的侧重点不同,但他们都认为微课的主要形式是视频,属性是教学活动,并明确了课程的简短性,突出了其作为学习资源的价值。从以上微课各个版本的定义可以总结出微课的特点是:般来说微课有四个基本特点:时间短、内容少、容量小、情景化。例如,微课的时间在5—8分钟为最佳;课堂只需要关注一个知识点的解决;视频容量只有几十兆,而且采用支持网上在线播放的常见格式(RM、WMV、FLV等),方便教师和学生播放、下载保存到手机或手提电脑实现移动学习。微课最具特色的是可以模拟真实课堂的教学环境,教师教学设计虽然紧扣学生的学习需要,但可以不需要学生在场学习,教师只要在录制视频时预设教学场景,把握知识点的演示或讲解就可以了。这样对缺乏名师指导或者交流不便、讯息落后地区的学生很有益处,他们可以通过观看网络微课视频,获得更多优秀教师的学习指导,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留言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疑惑之处,因此扩大了教师和学生群体交流的数量和范围,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正因为微课是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化结合的产物,带有科技产品易传播、高浓缩、易保存的特点,所以对辅助传统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便教师观摩反思、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多有益处。(二)微课的研究状况的统计(1)从教学实践来说,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迅速在全国中小学、职业院校、电大系统、高等院校甚至在企业教育等领域全面铺开,各个级别各种类型的微课作品征集、竞赛评选、教学大赛、应用推广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从2012年始中国教师报组织的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暨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包括了31个省级赛区、1400多所参赛高校、18000多位参赛选手,着实说明了微课应用的迅速发展和广阔前景。(2)微课对现代教育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引起了学术界的热切关注,学者、教育者对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了系统的统计微课的研究状况,我从中国知网()搜集了相关研究统计数据。图1.微课的学术关注度将数据梳理统计与分析之后,可以得出,2011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微课研究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同时可以看出2014年为一个大的分水岭,微课相关论文的数量的上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时间是2011-2012年,平稳起步阶段。第二个阶段的时间是2013-2014年,快速前进阶段。第三个阶段的时间是2015-2016年,飞速发展阶段,微课研究论文数量日益增长。(3)微课的运用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图2.微课的学科分布由此图可得,微课在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领域的运用最为广泛,占到5成以上的比例,在和教育相关领域也有着一定的运用;微课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方面的研究成递减趋势,可以看出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微课的研究越热。纵观2011-2016年期间的微课研究,以翻转课堂教学为主要目的,实现微课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涉及到微课平台软件设计、微课设计、微课实现、微课程实践、微课建设、微课应用、“微课”资源开发、微课件的学习活动、微课资源库建设、微课制作软件等诸多内容,如果能够很好地对微课研究进行综述与分析,对翻转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三)微课的翻转课堂通过对微课研究状况的统计,可以看出微课与“翻转课堂”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介于此,我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也做了相关分析。图3.微课的关键词翻转课堂是指通过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念图将翻转课堂分为前提、过程和结果三个阶段。其中前提指教师制作微课和学生课下观看微课;过程指学生记录学习疑点和难点以及课堂师生交流疑点难点;结果指课堂上师生共同完成作业和高效学习。翻转课堂的特征:(1)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以及微课的设计制作者和提供者。(2)学生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可以自定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学习量,成为主角,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上完成知识内化。(3)课堂时间的重新分配:课堂讲授时间缩小,学生学习活动时间变长,增强了师生交互,实现了知识的深度内化,提高了学习效率。(4)“翻转”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经过对于微课的提前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形式变为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和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等,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便于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满足学习个性化需求有着积极的作用:(1)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释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2)学生知识储备体更完善,英语教学素材内容更丰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体系。(3)大大提升班级整体的英语水平,激发了不同等级学生的最大潜能。互换教与学的位置,可以让学生更主动,使其自己主导教学进程和学习内容。(4)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更具灵动性。英语教学课堂氛围更有灵性,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也得到了丰富完善。(5)实现了真正的“有教无类”,个性化教学理论得到了丰富发展。通过实施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学习”与“选择”的有效互换,学生在整个教学活。理论研究表明,微课和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大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知识点的学习和利用,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显著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但微课能否真正被广泛运用并达到这些效果有待进一步通过实践考证。动中,主动性更强,自主权更充足,这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实现了教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四)对微课的质疑与误解(1)面对突如其来的微课热,有不少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教育领域突然掀起的一次“短时炒作”。微课噱头虽大,实用性却很小,对教学改革的作用不会很大。而中山大学王竹立曾说“微课热是暂时的,微课却是长期的。之所以说微课是长期的,是因为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当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之后,会发挥更大的作用。”(2)很多人凭借所见有限的微课作品误以为,微课不过是传统教学视频切片的代名词,是装着“旧酒”(教学视频切片)的“新瓶”。其实,微课并不是教学视频切片。虽然两者均是短小精炼的微视频,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教学视频切片的缺点是信息含量较大,“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互为干扰。而微课则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为便于分享、交流和重用,微课资源包除微视频之外,还应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及其源文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3)有些人认为,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同时拥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致命缺点,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零碎、割裂、不成体系。但这一短板是可以弥补的。单个、孤立的微课将知识点进行切割、碎化,形成信息孤岛,确实无法达到知识连通、统合综效和融合创新的目的,也不能解决知识整合、融会贯通的问题。但如果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将某个专题、某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那么孤立的微课就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将微课程体系化后,学生就可以沿着“切碎→连通→整合→聚焦”的知识创建顺序进行课程学习,从而达到“约取→博观→约取”的目的,最终实现知识的连通和融合创新。因此,利用微课程进行学习,并没有与“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的学习方式相悖。从这个意义上看,微课程比基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更有价值和用途。从微课走向微课程(微课程平台),是必然的趋势。参考文献[1]钟健.浅谈“课程与课堂设计”与“翻转课堂”两个全覆盖教学模式——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J/OL].北方文学(下旬),2017,(06).[2]王迪.简析微课程设计研究的意义[J/OL].中国培训,(2017-0
本文标题:基于微课的近五年研究的文献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79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