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第一节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马六甲天津汉口内地上海广州、澳门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及其时代背景第一节早期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大背景:世界文化交流地理大发现全球化具体原因:基督教在东方的传播2、历史上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卓南生:是“记”,不是“纪”。(1)创办者及主要编辑人员创办人马礼逊RobertMorrison(1782—1834)其他编辑人员:•米怜(Milne)(1785—1822),1813年7月来华,刊物主编及主要执笔者。•麦都思(1796—1857),1817年6月12日抵达马六甲,负责印刷部门。•梁发(1789—1855),又名梁亚发、梁阿发。广东的中国刻工,曾为最后数期撰稿。第一个中国新教传教士。其他编辑人员:(2)刊物内容1.阐发基督教义;2.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3.少量新闻报道。近代中文报刊上第一条消息:《月蚀》“查照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上,该有月蚀,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明,岬地诸人俱可见之。”一共54个字,明白易懂,新闻要素交代得很清楚。(3)编辑方针1.注意研究和迎合受众,主张刊物要简短、通俗、生动。2.刊物风格尽量中国化,有较强的读者观念。《特选撮要每月纪传》•破国俗,以立神道。•《中华诸兄庆贺新禧文》对中国春节的批判:浪费,酗酒,赌博,迷信。《天下新闻》•纪德(1799-1843),另译吉德,笔名修德•内容侧重时事政治•1829年停刊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及其他宗教性中文报刊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它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创办人兼主编: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又名郭实腊)内容特点:它虽然也由传教士主办,但宗教内容不占重要份量,着重介绍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科学、艺术等内容。增设新闻和言论专栏。•以上报刊本质上都是宗教性报刊,其基本内容,一是阐发教义,二是宣传西方文化。•后来宗教色才渐趋淡薄。三、《蜜蜂华报》等外文报刊的出版1、《蜜蜂华报》•1822年葡萄牙文报纸《蜜蜂华报》在澳门出版,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外文报刊。2、《广州纪录报》1827年由鸦片商马地臣创办,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刊。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中文刊物旨在宣传显示西方文明,英文报刊重在传递情报和信息•出于打开中国大门的共同目的,在华外人通力合作办报•担当主力的是传教士,扮演多种角色•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主旨不在报业经营,而是一种政治性很强的宣传和情报活动第二节鸦片战争后香港报业的兴起与商业性报纸的崛起近代香港报业诞生的时代背景:1、香港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商业发达。2、欧洲从14、15世纪就有了报道商业信息的报纸,外国人把欧洲的商业报纸带到了香港。一、英文商业报纸的纷纷出版1、《香港钞报》(HongKongGazette)(1841年):第一份在香港出版的英文刊物。2、《中国之友》(TheFriendofChina):1842年。3、《德臣报》(ChinaMail)(1845-1974):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4、《孖剌报》(DailyPress)(1857年):香港最早的英文日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日报。二、《遐迩贯珍》的问世•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1853年8月由马礼逊传教会创办,月刊。首任编辑是麦都思。•这份刊物虽然由传教士创办,但主要内容是新闻和时事。1、《香港船头货价纸》与《中外新报》•1857年由《孖剌报》报馆创刊,为该报的中文版,后改名为《中外新报》,由伍廷芳主持,黄胜参与了编辑工作。三、中文商业报纸的崛起1889年4月30日《香港中外新报》2、《中外新闻七日报》与《华字日报》1871年由《德臣报》报馆创刊,1872年改名《香港华字日报》,陈蔼亭任主编。•商业报纸促进了新闻实效性观念的提高•形成近代报纸散页出版物的模式第三节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商业报纸的出版基地近代上海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1、物质文明与经济繁荣2、上海文化发展的三种动力(1)移民文化的海纳百川(2)市民文化的繁荣(3)租界言论的相对自由一、上海外文报刊的发展•北华捷报北华捷报(英文母报)字林西报(1850-1951)上海新报(1861-1872){字林西报:1864年更名。从母报创刊时间1850年开始计算,出版时间长达101年。近代上海最早的英文报纸。《上海新报》:西方媒介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中文化。《字林西报》与报社大楼二、中文宗教性报刊1、《六合丛谈》(ShanghaiSerial):“今予著《六合丛谈》一书,亦欲通中外之情,载远近之事,尽古今之变。见闻所逮,命笔志之。月各一编,罔拘成例。务使穹苍之大,若在指掌;瀛海之遥,如同衽席。”——伟烈亚力《六合丛谈小引》•麦家圈:上海传教士中形成以麦都思为首的传教士组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秉笔华士”的模式,即外国人出面,中国人襄助.•洪仁玕,沈毓桂,王韬2、《万国公报》:前身为《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创刊,1874年9月5日出至301期起更名《万国公报》。林乐知YoungJohnAllen(1836-1907)1883-1889年停刊李提摩太TimothyRichard(1845-1919)1889-1907年:成为英美传教士控制下的重要舆论工具《万国公报》的主要内容:1、变法宣传2、西学介绍自然科学西方社会科学1、《申报》的创办(1872-1949)•创办人:英国商人美查兄弟,其中以弟弟安纳斯脱·美查为主。(一)《申报》三、《申报》等中文商业报纸的出版•1872-1889:早期•陈庚莘,钱昕伯申报报馆《申报》创刊号2、早期《申报》的人事安排•历任总主笔:蒋芷湘、钱昕伯、黄协埙、金剑华、张继斋等。“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申报》创刊号告白3、与《上海新报》的经营竞争(1)降低成本,采用中国国产的的毛太纸,而《上海新报》使用的是进口的白报纸;(2)搞好发行,建立全国各地的发行网络;(3)多拉广告,对于中国商人采取价格优惠以吸引广告;《申报》上的广告1936年1月15日《申报》刊登上海大新公司开业的广告配有插图的香烟广告(4)多种经营,除报纸外,报馆另有三家图书出版机构:申昌书局、点石斋书局、古今图书集成书局。4、早期《申报》的内容特色(1)在办报人员和报纸样式上尽量中国化。(2)重视言论。“现闻华官禁止演戏,西人皆不以为然,若欲禁止演戏,必使已唱戏之伶人有所改业,赖此生活者不下万人。一旦绝其生活,使弱者为饿殍,强者为盗贼矣!”清末四大奇案•杨月楼奇冤•杨乃武与小白菜•张汶祥刺马•太原奇案•杀子报案(3)重视新闻报道,扩大新闻通讯网。(4)刊载文艺作品。(1911年创办副刊《自由谈》)•1889-1906:第二阶段,由外商独资转为华洋合资。席子眉。•1906-1912:第三阶段,国人自主经营。席子佩。•1912-1934:第四阶段,史量才家族控制。•大力开展广告业务•加强报纸发行•在国内外建立庞大的新闻信息网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更新技术设备•重用新闻人才,建立强干的记者队伍黄远生,邵飘萍,俞颂华•“无党无偏、言论自由、为民喉舌”。“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宋军在《申报的兴衰》一书说:“史量才和《申报》的无党无偏,不带色彩的独立精神,并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只是这种观点是不以一个政党或集团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大多数人民利益出发。”•《申报》编辑葛豫夫说:“编辑者持七寸之管,以为宣传,应以打破势力、金钱、感情三大障碍物,为无旁贷之天职焉。”“一国之报者何也?倡民权,迪民智,振民气,厉国耻,启发国家思想而明政治之善恶者也。”•《申报》一息尚存亦将奋其老马之力,一洗无功之耻。•至于军阀问题,我想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我史量才办报历来主张言论独立,岂能受军阀反动分子操纵?•《欢送》•《国民党不再是一个革命集团》•《论剿匪与造匪》:“政治黑暗如此”,“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政治不清明,民生不安定,虽十次武力围剿,亦必无功。”•《中大学潮评论》•黎烈文使“自由谈”迅速成为“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章太炎先生评价:伟丈夫•1934-1937,第五阶段,孤岛时期•1937-1945,第六阶段,史量才家人艰难维持•1945-1949,第七阶段,国民党插手,成为国民党的媒体(二)《字林沪报》•1882年创办,是字林洋行继《上海新报》后发行的又一份中文版刊物。•1897年,《字林沪报》创办了中国报纸的第一份副刊《消闲报》。(三)《新闻报》汪汉溪主持《新闻报》时的口号:•新闻快速,纸张洁白,•校对精良,编排醒目。总结:在华外报的类型1、宗教报刊2、商业报刊3、外文报刊(《察世俗》、《东西洋考》、《遐迩贯珍》、《万国公报》等)(《中外新报》、《华字日报》、《申报》、《新闻报》、《字林沪报》等)(《蜜蜂华报》、《广州纪录报》、《德臣报》、《孖剌报》、《字林西报》等)传教宣传经营获利在华外报的历史评价:1、在华外报的产生与基督教的传播直接相关,但也沾染了西方殖民侵略的痕迹。2、外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3、外报的实践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
本文标题: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