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林乐昌武天林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的字源学含义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由Philos(爱)和Sophia(智慧)词组成,意为爱智慧。中国古代的哲字,就是智慧的意思,因此,经日本的学者西周的翻译,古希腊的爱智慧的学问就叫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中,哲学又被称为形而上学。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下的定义,在理解这个定义时,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是什么关系,世界观和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等问题。3、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是从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关系角度下的定义,在理解这个定义时,要注意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门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哲学的产生为各门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提供理论武器,进行辩护和宣传的工具。哲学为社会的统治阶级提供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二、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2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由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不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不可能是哲学。其次是由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的,一部哲学发展史,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斗争的历史。再次是由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了哲学中其他问题。最后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它必须成为哲学的根本问题。3、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党性原则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党性就是其派别性。我们所说的哲学的党性原则,指的是在哲学的基本派别斗争中,应当坚定地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反对和批判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4、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第二种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是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本质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但它在表现形式上却是形形色色,归纳起来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种: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既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还有阶级和认识方面的根源。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3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其他的哲学形态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的性质,因为它是建立在当代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为它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了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社会的知识和思维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科学是揭示某个领域特殊规律的学问)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武器,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条件1、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在19世纪40年代已经比较充分地显示了社会发展中物质力量的决定作用,使人们唯物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19世纪40年代西方的无产阶级已由自在的阶级上升为自为的阶级,要求有自己的世界观来武装自己。2、科学知识条件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有三个伟大发现,这些知识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自然知识基础。另外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知识基础。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逻辑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直接提供了思维方法。3、理论思维条件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理论思维条件,或者说是直接的理论来源。其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最大。4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用实践的观点扬弃了自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实践观点中既包含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又吸收了唯心主义的能动性思想。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它在事物的肯定性中发现了事物的否定性,因而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它为无产阶级进行彻底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但正确地概括了各门科学知识,而且还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它是开发的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理论教条。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武器。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1、正确解决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明确了哲学的研究对象。2、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次使劳动人民有了自己的哲学。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旧哲学的灭亡,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第三节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起,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但以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方面,由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时代潮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一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新变化;二是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所发生的变革;三是全球化浪潮所产生的新问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革命现代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哲学问题,量子力学、系统科学、分子生物学、复杂性科学的成就向近代科学的决定论思想提出了挑战,非决定论思想崛起,引起了哲学中的非理性思潮泛滥。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哲学一方面是科学主义思潮对“形而上学”的否定;另一方面是人本主义思潮对唯物史观的发难。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改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历史根源)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物论、辩证法、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民本主义的历史观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新民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方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使中国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6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1、帮助我们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2、学会用唯物史观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4、学会哲学思维,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高度理解和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1、最根本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2、哲学理论学习还须特殊的方法哲学理论是最抽象的理论,初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掌握学习哲学理论的特殊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很快地适应哲学学习。这里提出几点想法,仅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一是要准确理解概念,切忌含混不清;二是要全面掌握观点,切记孤立记忆;三是以理解增强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四是要活学活用理论,切忌本本主义;五是要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培养理论兴趣。第一章知识点、难点和重点一、知识点1、识记(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7(7)客观唯心主义(7)主观唯心主义2、理解(1)哲学基本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意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和意义(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二、难点(1)什么是哲学(2)哲学基本问题三、重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2)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意义第一章思考练习题一、解释概念1、马克思主义哲学2、哲学3、唯物主义4、唯心主义5、客观唯心主义6、主观唯心主义8二、区别范畴1、哲学和世界观2、世界观和方法论3、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三、简答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条件有那些?说明了什么?6、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四、论述分析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伟大意义2、试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和意义第二章世界的本质第一节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历程1、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哲学分歧世界本原问题就是对我们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事物共同本质问题的思考,归根到底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有以下几种答案:(1)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因而世界是统一的,这个统一的本原派生出万事万物,用这个统一的本原可以说明一切事物。大多数哲学家都是一元论者。二元论则认为世界不是统一的,世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这些本原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不存在派生和说明的关系。在哲学史上只有少数哲学家是二元论者,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笛卡儿和波普尔。9(2)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在一元论的阵营里,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精神,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物质。(3)唯物主义一元论内部的对立在唯物主义一元论内部,由于对物质本原认识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历史形态和不同哲学流派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我们重点考察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世界的物质本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位。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这里所说的古代是指人类认识史上的古代,它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在这个历史阶段形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观点。(1)古希腊时期哲学家的观点: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限”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观点: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它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观缺乏科学根据,只是根据生活经验所作出的一种朴素的直观猜测,这种猜测混淆了物质和物质形态。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10这里所说的近代是指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9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