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精品文档.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1.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2.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3.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4.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5.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6.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7.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精品文档.8.柜内的PLC等电子元件的布置要尽量远离主回路、开关电源及变压器,不得直接放置或靠近柜内其他发热元件的对流方向。9.主令操纵电器元件及整定电器元件的布置应避免由于偶然触及其手柄、按钮而误动作或动作值变动的可能性,整定装置一般在整定完成后应以双螺母锁紧并用红漆漆封,以免移动。10.系统或不同工作电压电路的熔断器应分开布置。11.熔断器、使用中易于损坏、偶尔需要调整及复位的零件,应不经拆卸其他部件便可以接近,以便于更换及调整。12.熔断器安装位置及相互间距离应便于熔体的更换。13.不同电压等级的熔断器要分开布置,不能交错混合排列。14.有熔断指示器的熔断器,其指示器应装在便于观察的一侧。15.瓷质熔断器在金属底板上安装时,其底座应垫软绝缘衬垫。16.低压断路器与熔断器配合使用时,熔断器应安装在电源侧。17.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18.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19.有防震要求的电器应增加减震装置,其紧固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20.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螺栓规格应选配适当,电器的固定应牢固、平稳。21.新落料的导轨端头处均需剪斜口,以防工作时的意外。22.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23.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紧贴墙面固定。24.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25.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26.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27.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28.排版时所用的麻花钻和丝攻配合见表G。29.断路器和漏电断路器等元件的接线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30.连接元件的铜接头过长时,应适当放宽元件与线槽间的距离。31.用于连接电柜进线的开关或熔座的排版位置要考虑进线的转弯半径距离。32.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的接线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33.其他载流元件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精品文档.34.控制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20mm。35.动力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30mm。36.中间继电器和其他控制元件与线槽直线距离20mm。37.电气元件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38.固定低压电器时,不得使电器内部受额外应力。39.低压断路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无明确规定时,宜垂直安装,其倾斜度不应大于5°。40.具有电磁式活动部件或借重力复位的电气元件,如各种接触器及继电器,其安装方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规定,以免影响其动作的可靠性。41.低压电器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可采用支架、金属板、绝缘板固定在墙、柱或其它建筑构件上。金属板、绝缘板应平整。当采用卡轨支撑安装时,卡轨应与低压电器匹配,并用固定夹或固定螺栓与壁板紧密固定,严禁使用变形或不合格的卡轨。42.元件附件应齐全、完好。43.电器元件的安装紧固应牢固,固定方法应是可拆卸的。44.紧固件应有镀锌或其他可靠的金属防蚀层。45.电气元件的紧固应设有防松装置,一般应放置弹簧垫圈及平垫圈。弹簧垫圈应放置于螺母一侧,平垫圈应放于紧固螺钉的两侧。如采用双螺母锁紧或其他锁紧装置时,可不设弹簧垫圈。46.采用在金属底板上搭牙紧固时,螺栓旋紧后,其搭牙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的0.8倍,以保证强度。47.设备安装用的紧固件应用镀锌制品,并应采用标准件。48.当铝合金部件与非铝合金部件连接时,应使用绝缘衬垫隔开,以防止电解腐蚀的影响。49.铝制构件与钢制件连接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直接接触,防止产生电解腐蚀。50.电源侧进线应接在进线端,即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荷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51.面板上安装元件按钮时,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应先用铅笔直接在门后写出代号,再在相应位置贴上标签,最后安装器件并贴上标签。52.按钮之间的距离宜为50~80mm;按钮箱之间的距离宜为50~100mm;当倾斜安装时,其与水平线的倾角不宜小于30°。53.按钮操作应灵活、可靠、无卡阻。54.集中在一起安装的按钮应有编号或不同的识别标志,“紧急”按钮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保护罩。精品文档.55.有机玻璃的螺杆支撑要在元件安装后立即完成,安装位置必须和带电导体的最短直线距离符合表E中的规定。56.电器的接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防锈层的螺栓和螺钉,连接时应拧紧,且应有防松装置。57.当元件本身预制导线时,应用转接端子与柜内导线连接,尽量不使用对接方法。58.设备的外壳应能防止工作人员的偶然带电部分。结线首先就是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时要考虑到由于柜内元件的损耗发热,使得温度要比柜外高的特点留足余量。对于控制电路的结线就是要考虑其在特殊条件下对抗拉强度的保证。对控制电路导线的颜色以其导通的电压等级来区分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用意:对于操作维护维修的人员来说就相当于明显的标示了对电压危险程度的分级也大致示意导线所使用的回路。而且柜内使用不同颜色的导线也能一定程度的减少维修人员维修时的枯燥情绪。(试想,如果柜内是清一色黑色的话)对于主线路的标示(黄,绿,红)通常情况下是使用三色绝缘包带对主电路的包裹来实现的。但是就要受到就包带本身质量,工人包扎的熟练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使用了市场上的成品彩塑套,就使得这道工序简便许多。同时整个主电路的标示看起来就非常统一整齐。控制柜的柜门上都有按钮等元件,就使得柜门上备用线的放置就极其必要。因为在现场针对实际工况而修改和增加电路是有极大可能性的,而柜门上的线束通常是使用缠绕管保护,就使得在现场对柜门上元件增加导线的情况就显得特别的麻烦。所以备用线的颜色也是非常显眼的黄色,这样对柜内修改增加过的回路也会一目了然。控制线路的接线线端处理必须使用专用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在厂家中发现其控制线路线端的处理竟然使用斜口钳的刃部进行剪切式压接或使用其他钳具的受力平面进行平面挤压式压接。但使用这些方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每个线端接头的压接质量都会随着接线人员本身的握力,接线人员手腕的疲劳程度而起很大的变化。握力过大会使铜接头和铜线一起被剪断。如果握力小一些,就只能保证铜接头暂时不和铜线分家,可是在一般的检查时这些问题根本不会被发现,就会给本身就很复杂的现场维修带来更多的“试题”。也就根本谈不上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所以对压接工具的要求是:必须是标准的和带棘轮机构的以对每一个铜接头压接质量的保证。导线的颜色已经有了个完整的颜色标示规程,这将统一以后的柜内导线颜色使用给现场维护和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精品文档.由于柜内导线的集中排放,对于信号线的型号统一用屏蔽导线,以防干扰。对于信号线屏蔽接地问题将在接地及绝缘篇中讨论。1.配电板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mm2,对于低电平的电子电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mm2的导线(但不得小于电子设备制造厂对安装导线截面的要求)。截面积不大于8mm2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3倍。配电板面板等活动部分的过渡导线,应有足够的可绕性。2.连接导线的绝缘应是耐潮、耐霉及滞燃的,其绝缘电压等级为:线路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0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250V;线路工作电压大于100V小于或等于45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500V。3.导线应严格按照图纸,正确地接到指定的接线柱上。4.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5.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6.接线应按接线端头标志进行。7.连接电源指示灯导线线径为1.5mm2。8.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单回路线径最小为1.5mm2。9.单主电路线径最小为1.5mm2。10.开关跨接线路最小线径2.5mm2。11.进入变压器初级绕组最小线径为1.5mm2。12.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线径为1.5mm2。13.控制线路最小线径为1.0mm2。14.面板控制回路至底板接线最小线径为1mm2。15.电压表导线连接导线用1.5mm2。16.电流互感器导线连接线用1.5mm2。17.面板备用线用1.0mm2黄色导线。18.柜内照明用线1.0mm2。19.面板至底板的控制线用多芯型软线。20.底板接线用软硬线。21.特殊情况:PLC、x41、y41等接插件可用0.3mm2。当面板及柜内空间狭小时可用,但必须经负责人同意。22.主电路导线头、尾端部及中间一律用彩色塑套管进行标示(黄、绿、红)。23.电源指示灯连接导线颜色与电源电压等级相符。24.电压表连接导线颜色与其指示的电压等级相符。33.电流互感器线用黑色。34.电柜内所有接地线线端处理后不得使用绝缘套管遮盖端部。35.连接导线端部一般应采用专用电线接头。当设备接线柱结构是压板插入式精品文档.时,使用扁针铜接头压接后再接入。当导线为单芯硬线则不能实用电线接头,而将线端作成环形接头后再接入。36.如进入断路器的导线截面<6mm2,当接线端子为压板式时,先将导线作压接铜接头处理,以防止导线的散乱;如导线截面>6mm2,要将露铜部分用细铜丝环绕绑紧后再接入压板。37.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38.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39.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40.设导线端部的绝缘剥除长度为L,当导线端部用管状接头(闭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的长度L1再加上2~3mm,即L=L1+(2~3);当导线端部用板状接头(开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的长度L1再加上1~2mm,即L=L1+(1~2)。41.导线端部无接头的:对插入式接头,L取插入式接线板的插接长度;对环形接头,L取环形接头的长度以适当直线部分。直线部分的长度应按平垫圈半径考虑,使平垫圈恰好紧靠绝缘切口
本文标题:电气接线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9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