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毕业论文(浅谈对会计的认识)
浅谈对会计的认识一、会计的概念“会计”一词起源于西周。会计依存并服务于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但会计能否满足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对会计提出的要求,在客观上起到促进或制约着社会进一步的作用。如果我们将社会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会计就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股子系统。任何系统需要子系统来相互配合,这样这个系统才会健康的运行下去。会计制度需要不断的改进来适应这个系统,我们需要现代先进的会计制度来约束它。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它反映的一定是当前经济的现实内容,现实的经济业务事项如何真实展示和说明才是会计的重要问题,有观点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以中经济管理活动。”如果我们将它更简单的称述出来,它就是:“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更简洁一点则:“会计是活动”它有统一性,确定性,强制性。综上所述,会计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制度。我认为会计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会计,也可以称为纯粹的会计就是指会计的核算,反映,监督这三项基本职能。广义的会计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账簿该如何设置,该采用什么样的记账方法,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如何制作会计报表以及应当设置哪些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等。我们可以将会计的精神表述为:会计是一种制度,制定这种制定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规范公司企业的做账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国家税收,其价值可以等同于税收的价值。二、会计应具备的原则任何一种制度都需要一定的准则去约束它,去规范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现代化企业中存在的会计制度不规范,死账、烂账的现象,我们需要制定一定的原则去引导、规范。所以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原则来约束。(1)稳健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所规定的会计要素定义,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作了具体明确的说明,体现了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企业存在着资产不实、利润虚假的现象。例如,在行业会计制度下,由于坏账摊取比例较低,致使大量呆、坏账长期挂账,造成企业资产不实,妨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企业会计制度》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订,从制度上促进了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体现了稳健性原则。(2)一致性。就目前我国会计实务来说,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还没有形成,企业会计人员尚不习惯于自己设计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一套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制度,推荐会计科目,解释会计科目的性质及使用方法,交代会计程序,提供主要经济事项分录范例,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运用会计准则,提高会计效率,加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督,还是有必要的。(3)统一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其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组成,打破了行业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界限,解决了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而不同的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也不同,由此而形成的行业内各企业之间信息不可比的问题。特别是解决了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外商投资企业,也有股份有限公司的集团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统一会计政策时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克服了行业的分行业会计制度不能讲所有的新兴行业和企业类型涵盖进去的弊端。(4)可操作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既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政策的采纳、会计要素的定义、计量标准等一般会计核算问题,又规定了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运用方法、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方法等具体核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分行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只规定了一般的账务处理原则,操作性不强,造成了会计制度不能知道企业进行还是问题的出现。会计制度就是要满足有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制度制定的越详细越好以便使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有据可依,同时也使审计。税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在检查时有据可依,《企业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使之成为可能。建立何种会计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模式倾向于较为松散的“协会型”即以会计职业团体为会计工作的管理机构,而在计划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倾向于相对集中的“政府型”,即以国家政府机关为主要管理部门。我们要在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的引导下,规范细节,才能使我国的企业在不断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活力,从而保持竞争力。建立规范会计制度是明确会计人员责任的需要,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是现代会计本质的重要体现。但是制度的制定需要遵守者的认真遵守,所以我们需要增强会计制度的与时俱进性与强制性,只有这样,会计制度才能客观、科学的去引导各个企业去服务社会,服务整个国家,并且在国际这个大环境下保持竞争力。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立规范会计制度具有深远意义。三、对会计监督的认识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会计监督是会计主体运用记录、计量、分析、检查的方法,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督促的管理活动。具体体现在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队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的监督。由于会计属于单位内部的管理和服务活动,因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所旅行的会计监督只能是一种内部监督。全面看来,会计监督应有两层涵义:一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活动过程的监督;二是对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的监督,以及对会计监督工作的再监督。这既包括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工作人员工作与会计行为的监督,也包括单位外部对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行为的监督。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它是一种外部监督,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补充。社会监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得到法律的认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的社会审计。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看,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的监督和服务作用。注册会计师依法并接受委托,对有关会计事项如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出具法律公正性的审计报告,以此为委托人和有关方面服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且其审计工作具有法律公正性,因此,其监督也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会计法》增加了有关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专门条款,加强了对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加大了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这些规定改善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规范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标准。对会计中介机构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在新的会计监督理论指导下,我国会计监督的新的框架体系已经以其崭新的面貌体现在新《会计法》之中,也必将能够在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是、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等发挥出无可比拟的作用,显示出其巨大的威力。四、会计在公司中的作用公司治理的诸多方面中,会计是连接权利和利益的纽带,是治理公司的一个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会计模式以及具体反映会计模式的会计制度的选择。它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揭示,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它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合理有效地组织资金运行,实现价值的增值过程,尽可能满足相关者利益需要,达成企业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是企业的重要功能和义务。(1)约束各方的权利。会计制度通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原则,约束和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会计科目中的资产类科目约束和规范了经营者的相关资产支配权,负债类科目约束和规范了债权人的求偿权,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约束和规范了所有者的分配权,成本类科目约束和规范了经营者的成本支出权,损益类科目则约束和规范了经营者的收益确认权。(2)均衡各方利益。不同生产要素拥有者、与企业相关者取得利益的依据及来源有所不同。国家依据其强权取得税收收入,股东依据投入资本获得利润分配,经营者依据经营业绩取得经营才能的报酬,雇员依据劳动数量与劳动质量取得工作收入,债权人依据所拥有的债券得到受偿,顾客则通过企业产品及其服务收益等。所有这些利益的体现及其实施,均逃不脱会计制度的监督和约束。(3)监控治理结构。现行公司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董事会的形式化、空壳化趋势,主要表现在董事会会议的形式化、公司重大问题决策的经理化、高层管理人员任免的经理化等,其主要原因是经理把持董事会,董事的酬金受制于经理,获得诸多方面的优惠,包括固定薪水、设备退休金计划、享受人寿保险和在职消费甚至获得股票期权等。总之,会计工作是一项非常细致、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是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高的基石,从其广泛性来讲,会计基础工作已不仅仅是全体会计人员的工作,而是应由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是一项应引起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工作。
本文标题:毕业论文(浅谈对会计的认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1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