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推进全面发展一、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科学发展观所主张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协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一)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发展观最深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文化,物质生活决定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但是,反过来,生产关系影响制约生产力,上层建筑影响制约生产关系。(二)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全面发展的思想毛泽东早在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把统筹兼顾作为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强调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兼顾方方面面利益。毛泽东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加以概括,精辟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十大重大关系问题《论十大关系》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的发展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科学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思想,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推向前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明显占优势的压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虽然只是“好”与“快”两个字顺序的变化,但含义十分深刻。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从“快”字当头到“好”字当头,经历了一个实践深化、认识提高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总量平衡。要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防止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结构优化。要促进需求结构趋于协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三是资源节约。要狠抓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生态良好。要控制并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护和治理城乡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和建设。五是民生改善。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上,要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好”与“快”的有机统一。“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欲速不达。因此,只有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的快速增长。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保持较快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连续四年保持了10%或略高一些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同期3%―5%的水平。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元,达到20.94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相当于2002年的近1.5倍。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目前,我国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100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都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必须更加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使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形成合力。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遵循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全国政协全国政协职能政协委员是如何产生的政协委员的权利和义务(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通过完善各项民主制度,保障广大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指出,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是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三)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目的。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其核心是使每个社会成员的人性、人格、能力、价值和精神获得全面的、充分的发展。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它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发展、历史传统、文化结构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需要,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的意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向前推进五、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发展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本文标题:第四章推进全面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1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