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小学儿童认知的发展第一节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因素:遗传素质、生理成熟环境因素:家庭、教育机构(幼儿园、学校)、社会环境主体活动因素(一)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1、身体外形的变化平稳、均匀;性别差异;个别差异。2、体内机能的发育心脏和血管;肺;骨骼和肌肉3、神经系统的发育脑的重量;脑的结构和机能不断完善(二)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二、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迅速性(二)协调性(三)外露性(四)可塑性三、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心理发展是相对有序的(二)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三)心理发展是渐进的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注意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对象)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点指向性: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集中性:心理活动对某一对象的专注,离开无关的刺激物。(三)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的产生;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4、生理上变化二、注意与心理过程1、注意不能离开其它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2、其它心理过程也离不开注意三、注意的种类根据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分为:(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外界刺激物(刺激物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新异性)2、主观因素(主体的需要、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机体状态)(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高级的注意形式。四、注意品质注意品质是衡量注意力发展水平的指标。它包括有: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转移。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是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表现在:(一)有意注意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逐渐提高1、低年级儿童在认知活动中主要依赖于无意注意2、中、高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起来表现在:(1)认知活动中更多地依赖于有意注意;(2)有意注意的效果明显高于无意注意。“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马克思实验:设计一组卡片,每张卡片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有一种动物,如猴、狗、熊、虎等;下半部分有一种家具,如桌、椅、钟、橱等。测验时,要求一半儿童记住动物并予以复述,另一半儿童记住家具并予以复述。结果发现,低年级儿童往往把不要求他们注意的东西给记住了,而要求他们注意的却很少复述。随年龄的增长,儿童日益倾向于符合任务的要求,力求排除另一半画面的干扰。这说明小学儿童的注意是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优势地位的。(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1、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有被动的、被迫的2、小学高年级儿童逐渐能主动地确定目标或对象,并能组织和自我监督注意的过程二、小学儿童注意品质的发展(一)注意广度1、什么是注意广度(注意范围)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材料的性质和组织方式)3、小学儿童注意广度的发展特点(1)小学儿童注意广度较小,但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扩大。(2)小学生的注意广度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的注意广度大于男生。(二)注意的稳定性1、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2、注意起伏与注意分散注意的起伏或动摇: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的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注意分散(分心):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注意离开了当前的任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3、小学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发展特点(1)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三)注意分配1、什么是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的现象。2、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的对象只有一种是陌生的,其它则是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水平。3、小学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1)小学生的分配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小学二年级是儿童注意分配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注意转移1、什么是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2、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区别3、小学儿童注意转移的发展(1)注意转移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的趋势(2)存在着性别差异,男生的发展快于女生。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也反映机体本身的状况。(二)知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联系:1、感觉是知觉的基础;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几乎是同时发生,很少有离开知觉的纯感觉,往往统称为感知觉。二、感知觉在认识客观世界中的作用1、感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2、感知是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也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保持平衡的保障。感觉剥夺实验: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单调的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个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待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要数日才能恢复正常。“感觉剥夺实验”说明,当人的感觉被剥夺或感知觉缺损不能正常感知时,人的心理就会出现异常、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难以生存。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一)感觉的种类根据分析器的特点和刺激物的来源,分为:1、外部感觉由外界刺激物引起,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感受器位于身体的表面或接近表面。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2、内部感觉刺激物来源于机体内部的变化,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状态的特征;感受器位于机体内部。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外部感觉内部感觉感觉(二)知觉的种类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的不同,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和肤知觉。2、根据知觉的对象的不同,分为:空间知觉(大小、形状、距离、方位),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小学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小学儿童感觉的发展(一)小学儿童视觉的发展(视敏度和颜色视觉)1、视敏度的发展(1)指在一定距离上感知和分辨别细小物体的能力。也叫视力。(2)小学儿童视敏度发展的趋势:①10岁前,视敏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②10岁时,视觉调节能力的范围最大,远近物体都能看清楚③10岁后,随年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①快速生理发展带来的营养不足;②过重的学习负担带来的眼睛疲劳;③不卫生的用眼习惯。(3)儿童视力的保护①膳食营养平衡;②注意用眼卫生;③创设良好的环境。室内光线充足;桌椅高低适当;座位定期轮换。儿童视觉发展的障碍——“弱视现象”12、13岁是儿童近视眼发病率最高的年龄,为什么?“弱视现象”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弱视儿童的视力达不到正常的水平,两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无立体感,不能判断自身的空间位置,分不清物体离自己的远近高低,定位不准,不能完成精细的动作。儿童的弱视可以治疗,就早期发现早治疗。无品质性病变的弱视,治疗后大多可获得正常的视力。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是3—5岁,12—13岁后弱视已巩固,难以治疗。2、颜色视觉的发展(1)什么是颜色视觉指儿童区别颜色及其细微差异的能力。(2)儿童颜色视觉的发展特点①儿童颜色辨认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并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②小学儿童的颜色视觉表现出性别差异;③小学儿童的颜色视觉也存在个别差异。(3)颜色视觉上的缺陷——色盲和色弱人类有3%—4%存在颜色视觉上的缺陷。(二)听觉的发展,包括纯音听觉和语音听觉1、听觉感受性(纯音听觉)指听觉感受器对声音的感觉能力。2、儿童听觉能力的发展①儿童的听觉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②儿童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③听觉感受性可通过教育和训练得到提高。3、小学儿童语音听觉的发展①小学一年级末,儿童的辨音能力已达到成人的水平,能辨别汉语的四声和相近的发音。②儿童对语音的感知能力受方言的影响。4、儿童言语听觉发展的障碍——“重听现象”“重听现象”所谓“重听”就是指儿童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他们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猜出说话的内容。产生“重听”的原因:一是听觉器官(主要是耳)出现问题;二是听话时注意力不能集中。“重听现象”往往不易被人发觉,但对儿童的言语听觉、言语活动及智力的发展具有危害。“重听现象”的解决:一是经常检查儿童的听力,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二是培养儿童良好的注意力二、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一)空间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特性(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的反映。1、形状知觉(1)刚入学的小学生,形状知觉的发展水平较低,但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2)小学生不仅能正确辩论几何图形,而且能正确绘制各种图形,还能用语言正确地说明图形的特征。这说明小学生对具体直观图形的认识过渡过对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的掌握。(3)但小学生识别几何图形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①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混淆;②立体几何图形知觉水平不同。2、方位知觉方位知觉指个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1)刚入学的儿童方位知觉水平不高。表现在:①对上下、前后方位能正确判断,对左右方位的辩论不完善。②对字形的感知,注意形状,不注意方位。(2)小学生的方位知觉,在教学的影响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时间知觉什么是时间知觉?小学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儿童入小学后,逐渐掌握了数概念和计时工具,学会利用中介物来认识时间,时间知觉水平迅速提高。(三)运动知觉的发展运动知觉包括大肌肉运动觉和小肌肉运动觉1、儿童大肌肉运动觉成熟较早,小肌肉运动觉发展较迟。刚入学时,大肌肉运动觉有了相当的发展阶段;小肌肉运动觉还末发展好。小学毕业时,手指小肌肉运动觉已有相当发展,其灵活性、协调性有了较大发展。2、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运动觉都在发展中,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与训练直接相关。三、小学儿童的观察力观察与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它是人们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达尔文“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的座右铭观察力就是观察事物的能力,它是智力结构的组成部分。(一)儿童观察力的发展阶段1、认识“个别对象”阶段2、认识“空间联系”阶段3、认识“因果关系”阶段4、认识“对象整体”阶段(二)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低年级:目的性低,被动、时间短、不能排除干扰三、五年级有所改善,但无明显的改善。2、观察的顺序性一年级:零乱、不系统中高年级顺序性有较大的发展3、观察的精确性低年级:不细心、不全面;笼统、模糊中高年级:精确性明显提高4、观察的深刻性低年级: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三年级的深刻性有较大的发展;五年级更有显著的发展根据小学生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第四节小学儿童的记忆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过去经验”是什么?(二)记忆的意义1、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础;没有记忆,认识活动只能停留在感知阶段,其他心理活动无法进行。2、记忆是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的基本手段。二、记忆种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分为:
本文标题: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22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