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备课教案本单元是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感悟小数的含义.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本单元的小数教学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出现,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进行小数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这部分内容结构如下: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2、认识小数的学习过程。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难点:1、小数部分位数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充分利用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合元、角进行计算。3.计算方法提倡多样化,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课时安排:1、认识小数……………………………………………1课时2、小数比较大小………………………………………1课时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4.小数加减法练习课…………………………………1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6单元测试……………………………………………2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总第一课时主备人:杨清敏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教学内容:认识小数,例1及练习二十1.2.3.4题教学目标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谈话导入2、看学习用品价格并调整价格(1)课件出示:书包4500元油笔320元铅笔40元橡皮25元师:你觉得这些商品的价格合适吗?不改变原有数字,你能试着调整价格吗?(2)汇报:板书:45.00、3.20、0.40、0.25(3)整数与小数的比较师:这些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吗?3、揭示小数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小数的读写1、认识小数点师:分数中间的那条线我们叫它分数线,那么小数中间的小数点你知道叫什么吗?板书:小数点2、小数的读法(1)同学试读上面的小数(2)读小数时你有什么发现?揭示读法举例:18.18读作:十八点一八(3)练习开火车读小数3、小数的写法(1)生试着说说如何写小数举例:十二点七五写作:12.75(强调小数点的书写位置)(2)练习写小数(二)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1、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1)出示主题图价格表(2)试填价格表(3)揭示小数在价格中的意义(小数点每一位都表示什么)(4)找找书上文具盒里的小数2、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师:你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师:一米有多长?一分米呢?它们有怎样的关系?课件出示:一米长的线段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师:写成小数是0.1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板书:分米)师:3分米表示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练习:0.8米是()分米.0.7米是()分米5分米用小数表示是()米.同学互说(2)认识两位小数师:一厘米有多长?米和厘米有怎样的关系?师: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师:写成小数是多少呢?(0.01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厘米)师:3厘米呢?18厘米呢?练习:33厘米是()米?0.72米是()厘米?(3)比较这两组小数有什么区别?(4)说自身的身高如何用小数表示.(5)揭示小数在长度单位中的意义举例:1米31厘米=1.31米(三)质疑三、巩固练习1、想一想,说一说(1)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元()角.(2)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写成小数是()米.(3)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一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元.2、猜谜语(1)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2)丹顶鹤体长1米2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3)大象高度可达3.5米,.重可达5.25吨.师;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你想说些什么?3、游戏:蜜蜂采蜜4、拓展: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四、课堂小结,浅谈收获总第二课时主备人:杨清敏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例2,课本93页做一做练习二十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2、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学会猜想、验证、比较、概括的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探究材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几张卡片。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读出下面各小数。5.280.723.940.70.723.050.912.52、说出下列小数的实际含义,0.3米0.72米23.05元7.20元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3页例2.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在体育课上有没有进行过跳高这项运动呢?你能把你的跳高成绩向同学们汇报一下吗?老师这里有一份跳高成绩表,你们看一下。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米)0.81.21.10.9让学生把成绩单读一下。教师:这是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的成绩,今天请同学们帮忙把这四名同学比赛的名次排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或用手中的盒尺,动脑筋,想办法把四名同学比赛的名词排列出来,看哪一组排列得又对又快。学生合作学习后,让各组汇报排名的情况,教师把学生几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板书在黑板上,并由各组代表说出排列的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加以指导总结,选择正确的结果留在黑板上。1.2米>1.1米>0.9米>0.8米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小刚小强小林小明理由从三点说明:①1.2米是1米2分米,1.1米是1米1分米,0.9米是9分米,0.8米是8分米。②可以把四位同学的跳高成绩换算成用厘米作单位,分别是120厘米,110厘米,90厘米和80厘米。③利用手中的卷尺,根据四个成绩在卷尺上的位置来比较大小。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是直接比较出来的。让学生在教材上,把四个同学的名次填写出来。2、完成“做一做”。请同学们看第93页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然后让学生看图在教材上完成“做一做”。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94页练习二十的第5、第6题。2、把下面四件商品的单价按要求填在括号里。玩具机器人玩具小飞机汽车皮球3.8元4.2元15.1元2.6元()元>()元>()元>()元3、看图比大小。四、思维训练1、比较下列数据的大小。7厘米0.53米3分米7厘米1.03米()<()<()<()2、比较大小。0.5○0.75○8.15.4元○4元6角3.3○2.96.1○124.7米○5米1分米五、板书设总第三课时主备人:杨清敏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教学内容:简单小数的加减法例3及练习二十一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做整数加、减法的。2、笔算下列各题。32+54=68-7=48+9=25-17=根据这四道题的计算,说一说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前两道是整数加、减法,不需进位也不需要退位;第三道加法题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数要加上进位“1”;第四道减法题的个位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和个位合起来再减,而十位上的数不要忘了减“1”)3、教师总结:①做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相加、减。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96页例3(1)。出示教材主题图,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8+0.6=0.8-0.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想怎么计算。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来结果,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②把0.8元改写成8角,0.6元改写成6角,相加减完后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写成竖式计算。教师总结并板书:0.8+0.6=1.4(元)方法一:8角方法二:元角+6角0.81元4角+0.61.4答:一共1.4元。0.8-0.6=0.2(元)方法一:8角方法二:元角-6角0.82角-0.60.2答: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0.2元。教师说明: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的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目的是要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2、学习例3(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要求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如何列式呢?学生可根据学习例391)的经验,试着自己独立完成。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他们的不同做法。三.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一1.3题学生独立完成,抽取个别学生板演四.全课小结五.课时作业练习册总第四课时主备人:杨清敏教学时间:2015年月日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例4及练习二十一第6题教学目标: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方法。2.在解决有关小数的加,减法问题时,会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在解决有关小数的加,减法问题时,会选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新授课出示例4。教师:请同学们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学生:根据题意可知,小丽有10元钱,买一个文具盒花去6.8元后,她还想用剩下的钱买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求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如果小丽想不带橡皮的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她的钱够不够。教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够买笔记本和铅笔,首先要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多少,再计算出笔记本和铅笔的价钱,然后用小丽剩下的钱与笔记本、铅笔的总价进行比较,最后判断出小丽剩下的钱够不够买这两样文具。求小丽剩下的钱是否购买笔记本和带橡皮的铅笔的方法与前面相同。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方法:方法一:10-6.8=3.2(元)2.5+0.6=3.1(元)3.1<3.2,所以买铅笔够。方法二:10-6.8=3.2(元)3.2-2.5=0.7(元)0.7>0.6,买铅笔够了0.7<1.2,买带橡皮的铅笔不够。2.5+1.2=3.7(元)
本文标题: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3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