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问题。具体阐述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教学难点:二元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四章基本内容•第一节经济发展•第二节二元经济结构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三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第四节地区经济和协调发展•第五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六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节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经济发展:一般是指一国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数量的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三是经济质量的提高•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有增长无发展不好)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1、第一类是采用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标准来衡量,就是由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设计的综合指标体系和由世界银行设计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估计寿命、死亡率、识字率、就业率、人均热量、人均住房面积等经济、社会指标。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2、第二类指标体系是采用由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的莫里斯特的生活的物质质量指标。(简称PQLI指标)他用人们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提出的“社会指标”体系。该指标有人均GNP、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是部分组成,分解为16项具体指标。(336页)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上述衡量经济发展的各种综合指标,都不同程度的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经济增长指标的局限性,增强从量于质的结合上全面反映福利水平,都把经济发展理解为人的自身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水等。•2、人口数量: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3、科学技术•4、文化教育:第二节二元经济结构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一、二元经济的含义:•1、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现代部门主要指工业部门,其特征是:工业和商品经济较发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较高;传统部门是指农村农业部门,其特征是: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以简单工具和手工劳动为基础,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劳动生产率低。一个国家中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被称为二元经济结构。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二元经济在经济成长的一定阶段上和一定限度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因而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2、二元经济的长期存在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二、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农业部门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任何改造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外资在一些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建立起一些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即现代经济部门。由于这些现代部门是从外部嵌进的,不是经济体系内部产生发育起来的。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按不同规律运行、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差距悬殊的产业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另一个是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就这样形成了。二、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二元经济的转化过程,即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的逐渐衰微,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日益增长,并最终取代传统经济的过程。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转化也就是通过以农业劳动力为主体的各种资源在产业间、区域间的重新配置,即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的。经济发展的二元经济转化过程,也表现为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三、中国逐步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工业化•1、中国实现工业化要解决的两大难题:第一,我国农业落后;第二,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艰巨。•2、农业现代化的特征:第一,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第二,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第三,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第四,农业经济体制的现代化;第五,农业生态的现代化。三、中国逐步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工业化•3、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第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第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第三,综合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第四,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农业的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第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比较优势。三、中国逐步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工业化•4、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1)工业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18C是机械化;19C20y是电气化;今天是信息化;(2)工业化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就是说工业化的内容和标志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各国之间的相互比较中才能确立的,既是指工业生产和技术必须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三、中国逐步转变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工业化•(4)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与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第二,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第三,发展虚拟经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221)第三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一、产业划分和产业结构•1、产业:是指按社会分工而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群体的总称。•2、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构状况,它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3、产业结构的类型(1)两大部类结构;(2)农、轻、重结构;(3)三次产业结构;(4)按资源密集分类的结构。二、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1、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结构本身所固有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动趋势。一国产业结构演进受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还包括中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个人消费比例、消费和投资的比例、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和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等。•2、三次产业结构的几种趋势:(1)在三次产业结构之间,第一产业存在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二产业先是迅速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则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在第二产业中,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轻工业比例不断下降,最后逐步趋于稳定。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3)在第二产业内的各工业部门之间,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相比,比重趋于增大,呈现出高加工化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新趋势在:各行业中,传统行业被新兴行业所取代,新兴行业成为主导性行业;在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逐步表现出技术密集型趋势;整个产业非农业、非工业倾向日益明显化,第三产业的地位越来越高。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3、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一是工业化过程;二是重工业化过程;三是加工化过程;四是高加工化过程;五是技术密集化、高科技化、信息化过程。4、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他们的作用不同。在工业化之前和工业化初期,特别是短缺经济时期,注重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在进一步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则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从长期看,经济总量增长依赖于产业机构的演进,反过来,经济增长过程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结构的变化也会推动经济结构的演进。三、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1、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产业结构实现协调与平衡,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产业结构的优化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直接目标是整体经济效益最大;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则是协调发展和最高效益。•2、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是产业结构合理化。合理的产业结构的衡量标准是: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3、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顺序由较低阶段或称此项较高阶段或层次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高度化实质是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深化使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化、高附加值化发展,从而,更充分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趋势。•4、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的。,反过来高度化又是更高层次的优化。•5、在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高度化经过了三个阶段:重工业化阶段;深加工化阶段、知识技术集约化阶段。•一、产业分类和产业结构二、产业结构优化三、产业的地区布局四、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产业分类(二)产业结构(一)产业的分类•产业的含义。产业是生产某种相同属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产业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产业分类。是指对各产业部门的划分。产业分类方法有多种,较为流行的有:1、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具体内容是:第一次产业,由广义的农业构成;第二次产业,主要的是制造业,也包括建筑、煤气、电力、采矿等部门;第三次产业,广义的服务业。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1940年,在他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次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揭示了经济发展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规律。我国从1985年开始建立了第三次产业统计。我国第三次产业划分两大领域四个层次。(一)产业的分类•2、标准产业分类法联合国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文献。标准产业分类先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个大项,大项下分中项,中项下分小项,小项下再分细项。全部经济活动按四个层次系统进行编码。3、农、轻、重产业分类法4、两大部类的划分两大部类的分类是马克思提出,是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高度概括。农、轻、重和两大部类分类法突出物质产品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有局限性。5、其他产业分类方法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按工业化及其发展阶段提出的分类;按要素密集程度进行的划分;依据产业的生命周期所进行的划分等。(二)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含义,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划分:产业结构划分是与产业分类是一致的,主要有:三次产业结构;两大部类结构;农轻重结构;其他结构。产业结构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投资额所占比重来表示。•(一)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二)产业结构优化(一)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见表和图)不同国家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表(资料来源:(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第173页。)•1965年1973年1980年1986年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发展中国家292942243244193744183448低收入国家412732383230333532323335中等收入国家203050163351133750133453高收入石油国45442262361643625642不同国家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曹文忠、林平编制2002年10月。)(二)产业结构的优化•1.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指实现供求结构均衡、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取得较好结构效益的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本标志是:第一,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和使用。第二,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第三,各个产业之间在生产上相互衔接、紧密配合。第四,适合本国的基本国情。第五,有利于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发展。2、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
本文标题: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6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