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谈郑州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浅谈郑州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已经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总规模保持近20%的年增长速度。2005年10月,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投入使用为标志,郑州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大型流动展荟萃郑州,自主品牌展会迅速成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会展经济体系,初步奠定了中部会展之都的地位。凭借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依托国内一流的会展硬件设施,郑州会展业一年一大步,步步高攀,势头迅猛。,但其中也存在着很多需要规范解决的问题。竞争优势:1、会展场馆设施先进郑州现有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两大专业会展场馆,全市室内可供展览总面积7.8万平方米,室外可供展览总面积5.3万平方米,硬件设施水平居全国前十名。其中,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是国内一流、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会展设施,室内展览面积6.5万平方米,可设置3394个国际标准展位,室外展场3.8万平方米。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可供展览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室内展览面积1.3万平方米,室外广场1.5万平方米。2、展会规模增长迅速2005年以来,郑州市会展业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年均递增幅度超过20%,已成为全市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2005—2009年全市共举办展会384个,展览总面积468.2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38个,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中型展会91个。3、品牌展会快速成长经过近年来大力培育,郑州已经形成一批又影响力的品牌展会。2005年至2009年,全市自主品牌展会数占到展会总数的85%。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河南家禽交易会、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等展会,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同行业规模、影响较大的展会。4、会展形式创新拓展郑州会展业已经形成两大突出特色:一是定期展与流动展相结合。在培育本土展会的同时,成功举办了第2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第31、33、35、37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2007、2008全国农机产品博览会,第56、61届全国药品交易会,2009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20多个大型专业流动展会,打造全国流动展“聚集高地”。二是展览、会议、节庆、表演、赛事等形式多样的会展活动紧密结合。如第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等举办期间同时举办论坛、文艺活动和演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世界旅游小姐决赛”等影响很广泛、特色突出,丰富了会展的内涵,促进了“大会展经济”格局的形成。竞争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将郑州会展业提供的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品牌。对一个城市的会展业而言,自主品牌展会是产业发展的真正后劲。城市会展业的生命力取决于合适定位和突出特色。郑州作为承接全国流动展的集聚高地,城市会展特色明确突出,逐步发展出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展览会。作为国内商贸与流通的重要城市,今后的长期战略依然是加强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宣传推广,提高展会专业性。长期以来本市积极引进全国巡回展。努力创办或积极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全国性、国际性展览和会议,积极引进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者有发展潜力的巡回展。为了选准适合在郑州举办的全国巡回展项目,必须对全国巡回展的特点、发展趋势和优劣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大力培植本土品牌展会。依托郑州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不断开拓新的展会项目。巩固已有品牌展会,对已经举办多届的展会,要不断提升组办机构市场能力,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扩大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力,努力打造精品展会;加大对“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等富有潜力的专业性展会的扶持力度,以尽快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展会。同时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进会展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会展业市场化程度的突破。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际跨国会展公司、国内知名会展企业到郑州建立中外合资、合作的会展公司;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健全企业制度的会展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集团为龙头、中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会展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主体。郑州会展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1.会展行业人力资源需求不均衡会展行业与旅游业有着共同重要的特征,即淡旺季区分明显,因而业务高峰期与低谷期的人力需求有非常大的差距。从成本角度考虑,企业不可能全按需求高峰期配备相应人员,因为,任何企业都无法承受与投资如此高额的人工成本。若以展会提供高质量服务为准绳进行考虑,企业尚也不会只保有最少数量的员工而大量选用临时聘请。这样做不仅会使整体的服务质量受到影响,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走势。因为临时工的单位成本将高于长期工,而工作效率要低于长期固定员工人。这种不均衡使不少企业对究竟应该保有如何比例的固定员工和临时员工感到束手无策。展会的相继进行也使企业在此问题上矛盾再三。2.会展行业岗位职责与工作定额不确定会展行业属于服务行业的范畴,但相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其他服务行业,如酒店业,旅游业,其内部业务流程比之它们,远远没有那么成熟和规范,展会现场仍需处理大量的突发性事件,很多时候高层管理人员承担了“救火队”的任务,使得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即时的反馈和充分的满足。由于岗位与岗位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职责交叉重叠和空缺反复出现,企业便无法测定各个岗位合理的工作定额,也无法确定内部长期固定工的岗位编制以及临时工的人力需求数量。3.会展行业的激励机制呈现有效性的缺乏会展企业激励机制无形地孕育在企业运作之中,因为它是一柄“双刃剑”。使用得当,能极大地激励员工,使他们发挥出自身潜在的积极性、能动性,在提升自我素质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如若使用不当,员工心理上会倍受打击,随之对这项机制,乃至于企业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效率的降低,最终与会展企业激励机制设计的初衷背道而弛。会展行业由于涉及的服务较为广泛,海纳百川、得天独厚,各类服务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服务类别有的偏重于会议策划,展位设计,有的又偏重于会议布置与展台搭建时的技术美工、电工等;既有长期规划数年,才能出效益的市场拓展、场地招租,又有短期制作若干天即出成果的现场服务。所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属不易。可是,许多会展企业在制订企业激励机制时,考虑总是尚欠成熟,要么采用“大一统”的方法,即所有岗位采取同等的薪酬制度、同种考核办法、同样的培训内容与方式,忽视了岗位与岗位之间存在的差异;要么就纯粹沿用过往国企的人事管理制度,吃“大锅饭”,做多做少,干好干坏,一视同仁。更有甚者则混杂一起,时而反复,两种倾向具有尝试。会展行业人力资源开管理的相应对策1.以弹性的工作制适应弹性的人力需求针对会展企业人力需求不均衡的情况分析,可划分为两个方面需求考虑。企业内部长期固聘员工,根据国家劳动部工作制的相关规定,弹性地调整员工上下班与休息日的时间分配,使之与企业的业务特点相适应,在业务较少的淡季,可以采用全员休息;在业务较繁忙的旺季,可以适当延长工作时间,并充分利用往后的作业空隙进行调休。当然这就要求企业有比较详细适用的生产计划,并形成一定的规范化操作流程,根据计划调配人员。对于业务高峰期需临时外聘的员工,则可根据企业业务性质与强度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相对稳定的人事代理机构,寻求专业的合作伙伴,使之更幼小地为企业人力开发得以帮助。成立于1999年的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为上海会议业的发展,即大型会议的召开提供了现场绝对的一流服务。其酒店内部的人事管理逐步运用弹性的工作制度带来的显著成效不容忽视。3.以流程再造,明确岗位职责,测定工作定额如今得服务行业理当以顾客需求和满意度为中心,对既有的流程进行阶段性的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因势利导并最大限度地授权予一线员工,采集客户需求的即时反馈。当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权限,在此基础上测定各个岗位的工作定额。测定工作定额需要根据情况对客观的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此间不同岗位的工作定额测定的着重点有所不同,如测定展览工程项目中美工、电工、搭建工的工作定额,考虑他们的技能熟练水平,以便及时依展会密集程度等不同情况进行调整;如是测定展期保洁服务的工作定额,则因地制宜地考量如何合理设置岗位及设定合理的服务标准。当各个岗位,尤其是一线服务岗位有了明确的工作定额后,无论是对企业内部长期固定员工的编制还是确定某个展会对外临时另聘的人员数量都将迎刃而解。即便是大型的会展企业也能应变得游刃有余。4.以多总结、多分析,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考虑企业的薪酬制度、考核制度、晋升制度等涉及员工利益的方方面面,各项制度都应因时、因岗、因地而异,并不存在永远合理奏效的制度和政策。薪酬制度,可以采用的有计件工资制、计时工资制、技能工资制、市场定价工资制等,不同的工资制需考虑企业、岗位实际情况的不同。如对工程主场承建人员采用计件工资制,其优点是可刺激员工的工作效率,明显而直接;其缺点是统计数量庞大,增加企业管理成本的同时不利于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作。会展经济已经在郑乘风起航,鼓荡起快速发展的汹涌大潮。我们有理由相信,郑州会展经济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本文标题:浅谈郑州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1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