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3、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4、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帮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鼓励学生的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自主学习,鼓励想像、质疑和创新;(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综合: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实践: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课内外学用结合;●创新:吸收新思路新观念,运用新技术新方法;●适应: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开放:自我调节,更新发展。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实际综合性学习四、语文课程的其他理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能力:方方面面很现代语文教学:要有新策略语文实践: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教学评价:定性多于定量参考资料转载《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本文标题:学习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1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