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建党90周年访泰州烈士陵园看抗日战争实践报告(1)现状概括抗日战争简介: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成为抗日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国的全面抗战也同时开始。抗日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历经8年的艰苦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据战后统计,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日本伤亡70万人。实践地点简介:泰州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9月30日,位于泰州城区西门桥西侧。2004年9月泰州烈士陵园被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3月,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原来的泰州革命烈士陵园比较简陋,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园内的建筑已经遭到一定的破坏。从2006年开始,泰州市委市政府组织人员进行了三年的翻修新建。现在园内主体建筑有一座烈士纪念碑、一个烈士遗物展览馆以及烈士陵墓。烈士纪念碑是泰州烈士陵园的标志性建筑,它是用白玉大理石砌成的,十分大气,上书“革命烈士纪念塔”几个烫金字。陈列馆内收集了涵盖原泰州专区的泰州市、江都、宝应、仪征、六合等11县市的烈士史料,珍藏着200多幅烈士遗像和16700多名烈士名册。烈士陵园内葬有33位烈士骨骸、衣冠和骨灰。这些烈士有的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有的是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墓碑上以照片和文字展现了这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90多位烈士的事迹,其中沈毅、严兴让、韦一平、杨根思、郁建兴等烈士在全国、全省都有一定的影响。(2)历史回顾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日军失踪,要求进入宛平现成搜查,遭到拒绝后,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动员几乎所有力量,采取“速战速决”战略,向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发起战略总攻。在遭到中国军民的激烈反抗后,日军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被迫停止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战略性总攻,调整对话策略,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中国的抗战分为几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一阶段,国民党制订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方针,将日军引入上海地区,爆发了中日淞沪会战,战败后,日本占领上海和南京。1937年12月13日,日军开始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目的是摧残中国民众的士气。之后,中日又相继进行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但都相继失败。1938年8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参战日军达30多万人,中国军队达110万人,在这次会战中,中国军队伤亡40万人,以巨大的代价,换来了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在这个阶段,由于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中国共产党敌后游击战争不断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使日军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中国共产党成为这一时期抗战的中流砥柱。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与此同时,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后来,由于美国的核武打击与苏联军队的参与,中国内部开始有人感觉到抗日战争终结之日即将到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国民党方面迅速占领各大城市,接受日本投降,共产党军队则接收经营中小城市、乡村地区。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重大:1,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结束了台湾50年的分裂历史;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4,中国抗战胜利激励了广大被压迫民族和国家,为自由和独立而不断抗争。(3)原因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有很多原因:1,19世纪60年代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力大大增强,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是根本原因;2,日本制定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1927年的《对华政策纲要》是其具体化表现;3,1929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世界,日本为转嫁经济危机,实施其侵华方针;4,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政府对日采取姑息。纵容的态度。中国最终取得抗战胜利也有很多原因:1,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3,中国人民的巨大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4,中国的抗日战争得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援助,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4)进行实践为深入了解抗日战争历史,我特地回到家乡——江苏泰州,到泰州市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参观。进入陵园首先看到的就是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的下方是一个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祭奠广场,所有集体祭扫活动都在这个广场举行。纪念碑伫立在这样一片广场之中,显得更加庄严,让人倍生敬意。纪念碑周围常年环绕着鲜花花圈,这充分体现了泰州人们对于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展览馆古色古香,室内铺着红色的地毯,十分静谧,前来参观的人们都自觉保持着肃穆的气氛。馆墙挂着一幅幅烈士的照片,玻璃下面承列着一件件烈士遗物,有纸质资料,有战士们生活学习的用品,还有战斗工具手枪手榴弹等等。在参观中,我仔细地阅读了展览品旁边的解说词,发现这些遗物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纪念价值。从展览馆出来,我去参观了烈士陵园。一迈入陵园入口处的拱门,我就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园中十分阴凉,青松高耸,郁郁葱葱。每一块墓碑上都记录了长眠于此的烈士的姓名和经历,有的还附着照片。但是也有一些烈士,什么信息都没有留下,只有光光的一个墓冢。仔细地看了墓碑上的内容,我发现很多烈士都很年轻,有的甚至都没有成年。他们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让我感到深深震撼,教育我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出了烈士陵园的正门口,有一个花圃,中间是一座陈毅骑马的雕像。这是为了纪念陈毅元帅带兵解放泰州而造,表达了泰州人民的感恩之心。(5)实践总结对中日关系:“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当今中日关系很大程度与中日历史有关。处理中日关系,友好是长期的,对立是暂时的。一方面,中国人民要牢记国耻提高民族自尊,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而奋斗;另一方面,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深入,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更加频繁,在当前的历史趋势——和平与发展下,中日应该携手共赢,在经济上谋求合作。纵观中日交往历史,呈现出一种“政冷经热”的态势。中日两国都是世界上的大国,因而更加应该携起手来,保持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参观泰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有感:通过实践,我发现烈士陵园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关学校、单位可以充分利用其教育价值,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团员和党员学习烈士们的先进事迹,发扬他们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本文标题: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22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