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苏派盆景的分成传统和发展
苏派盆景的分成传统和发展如是传统的苏派得知道通派两弯半、如皋三弯和苏派的三弯半。通派两弯半在小旁支流派里比较知名,被称作狮式盆景。所谓狮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一般第一弯凸面对人。如狮子据地。多用雀舌罗汉松为当家树种。成型后端庄雄厚。故称狮式。其实南通和如皋的规则式盆景样例,是最早苏州的盆景匠人将制作不完善的树桩也就是没有做成标准三弯半的,或者标准三弯半失枝之后的。如皋的三弯不是很知名,也没很有特色的地方,这里就略过不讲。讲讲苏派的三弯半,也叫三弯九镇顶。也叫十全十美。其做法是螺旋渐起做弯,但左右弯大,前后弯小。然后随弯布片。见凸有片,左三片右三片,层叠渐起。又在左右片的中间干后部生三片。但这三片不叫片了,叫托。其到衬托加强景深的作用。最后在顶上结一大片为顶。所以叫“六台三托一顶”。这种做法呢,有几个要求。第一个叫“下蹲上捧”。就是第一层次的左右两枝片,呈下倾的角度。第二层次的水平,第三层次呈略微上扬的角度。片和托的形状也有要求。片如椭圆形的树叶。托如近扇形的叶片。这是俯视效果。正视效果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馒头片”,四围低中间高,像一个馒头一样。时至如今,很多做片的树种,如松柏类的片,基本还脱不出这种枝片形态的范畴。各片托安排得宜之后,因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干前枝的。所以整个俯视结构犹如一个凹面向人的弯月形。这种形状能很好的吸纳观赏者的视线。使观赏者能走近树。我个人对这种俯视结构是很赞赏的。所以我的《如是定枝歌》里面提出“左右枝长前后短,后枝更比前枝长。”的说法。这就是我以前讲过的,扎景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盆景。但其对于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技法和审美观的保留还是居功至伟的。很多细节细细思量,非常的有意味,有道理。规则式就讲到这里。下面讲讲建国后对苏派盆景创新最有影响的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已作古的两人:周瘦鹃和朱子安。还没有完全奠定自己盆景界地位的当今砚式盆景创始人张夷。周瘦鹃是一个知名文人,做盆景只是他的爱好。其人是受旧式教育成长起来的,对于诗画之类很有研究。他的风格就是琢磨古画山水花鸟中的好看的树或者其他植物,按照古法来将画的内容再现于盆盎之中。特别讲求诗情画意。更讲究盆景的题名和配几。曾将数株芭蕉缩小到盈尺之高,题以绿天之名。曾植尺高竹林,三五熊猫嬉戏其间。其人做树,不在树之名贵,桩之奇巧。只是赏玩意象。当然其中技术也是如今的很多盆景人所不及的。将芭蕉做得只有三四十公分高,拼个林。这与如今一味追求古、大、奇、怪的风潮何其相异。建国后的盆景发展,对意境的追求和强调,正由其人始。再说说朱子安。朱子安大家都知道,在苏州拙政园曾有其非常具有特色的几盆代表作。如我个人最喜欢的柏树盆景“秦汉遗韵”。如“雀梅王”。这个人没有家学渊源,自小喜欢种花。家里好像也是以种花卖花糊口、特别好学勤奋,多次向周瘦鹃大师请教文化知识和盆景制作技术。周瘦鹃大师很喜欢他,于是倾囊相授。但其人风格又与周瘦鹃大师截然不同。他在挖掘古法的基础上,做出了那时代的一个创举。就是挖取园林中或野生的具有一定条件美感的桩头来制作盆景。以改善过去盆景树桩自小培育耗时过长的现状。那时候叫“盆景速成法”。全国曾有五十多个城市和地区到苏州向朱子安大师学习这种“盆景速成法”。我们采挖野生树桩(有人称破坏环境)的这种现状,可以说朱子安大师是始作俑者。其实真正以野生桩头做盆景,最早应该是在川渝。只是西南地区封闭保守,以前的交通也不便利。不为外人所知罢了。我曾经也讲过川派的一种什么“老妇梳妆式”盆景。那就是野桩制作的了。这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背后其实还有很多东西。那时候50多个城市地区的公园向朱大师学“盆景速成法”,就造成了苏派技艺的全国开花。我记得我八十年初代学盆景的时候,我们武汉地区的盆景风格几乎就是苏派的翻版。我早期对扎树还是很下了点功夫的。后来教徒弟,和尚跟我学的时候,连棕和丝都不许他动的。顺角都不许,全靠蓄养到合适粗度之后,剪出来。连顺角的角度都靠蓄芽变向。和尚还是很受了些我的折腾的。我现在告诉你们的就是:树无定法,剪扎随心。只要能达到,枝干和谐,布托有情,脱衣见骨,穿衣见层。的效果。你采取什么办法都是可以的。传统里面有些东西必须保留,但那些东西不在盆景的一样一式里面。而是在各种处理手段里面。如:疏密聚散、俯仰开合、张弛婉转、阴阳向背、主次分明。简单讲就是留白布空。计白以当黑。倭人盆栽就是一个球。太满没空。我们中华精髓就在这个“空”。因刚刚讲的朱大师那个故事和中国国体形式的原因。苏派盆景艺术可以说是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盆景艺术之母。当然,这里除开岭南、川派。徽派我讲过,旧徽派已经湮灭了。所谓的新徽派的发展也是抛不开苏派的影子。海派更不必说,就是苏派的灵活化。现在苏派在全国开花,结合各地的情况,形成了各地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区风格。但在苏州本地,情形不容乐观。以我个人的观察,时下的江苏盆景,更多的是受到倭风的影响,对于自己传统的辉煌,没有多少的继承扬弃。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砚式盆景的创始人苏州张夷。张夷这个人呢,是做园林的出身。苏州园林甲天下嘛。张夷当然很有功底,对中国古典园林手到擒来自不必说。他的盆景可以说将扬州赵庆泉大师的老师徐晓白先生的“盆景是微观园林”一说发挥到极致了。做出来的东西很有看头。意境境界啥的都没话说。唯一让人诟病的是,他盆中用的树太过惨不忍睹。可以不夸张的说,他盆中的树就是我随便路边扯一棵估计也要比他盆里的好看。简言之叫做,有章法无树法。我曾经对他的盆景有这样的一句话“章法大可取,枝法不堪睹。”章法结构是其人修为到了,随手点缀,皆有意味。但几乎是不可学习的。为什么?没树法。我个人对其欣赏是不错。欣赏的不是他的树,而是他的意识。创新意识,能发前人之所未有,开后人之先河。创新,才是所有艺术最具有生命力的唯一一点。创新,才是所有艺术最具有生命力的唯一一点。
本文标题:苏派盆景的分成传统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