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文本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莱芜市城市规划局2009年5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战略................2第三章城乡人口规模预测........................5第四章城乡建设用地规模........................7第五章城乡产业发展导引........................9第六章城乡空间布局...........................12第一节城乡体系规划........................12第二节城市发展布局导引....................17第三节小城镇发展布局导引..................19第四节村庄发展布局导引....................21第五节社区建设指引........................22第六节城乡空间分区管制....................32第七章城乡基础设施规划.......................36第一节综合交通规划........................36第二节给水工程规划........................38第三节污水排水工程........................48第四节电力工程规划........................52第五节电信工程规划........................54第六节供热发展规划........................57第七节燃气发展规划........................61第八节环卫系统规划........................64第九节防灾减灾规划........................66第八章城乡社会事业规划与政策导引.............72第一节教育事业............................72第二节卫生事业............................80第三节文化体育............................83第四节社会保障............................84第九章城乡生态环境规划.......................88第十章近期行动计划...........................92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101第十二章附则...............................103附表一城乡用地汇总.......................104附表二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统计.........105附表三2030年镇建设用地分类统计...........106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乡各项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为莱芜市域,总面积2246.3平方千米。第三条本规划是莱芜市城乡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指导莱芜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政策文件。第四条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条件,方便群众生活,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与空间组织,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五条主要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三)《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四)《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五)《济南都市圈规划(2006-2020年)》;(六)《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莱发[2008]1号);(七)《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八)《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第六条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其中近期2008—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2第二章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七条功能定位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国家新材料产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城市。第八条发展目标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和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年比2008年翻两番;(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繁荣城乡文化,城乡居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城乡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第九条分阶段目标2012年完成城乡互动发展;2015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2020年实现城乡初步一体化;到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2050年前后进入城乡高度一体化阶段。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3表1.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分类指标城乡一体化各阶段目标值2007年2015年2020年2030年2050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9.959657580文盲、半文盲率(%)5.73100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7.330405075非农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比值0.50.75123经济人均GDP(美元)41868500120002500045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91310000150003000080000非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395969798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3.65678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44.940608090农村非农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315254050二元比较劳动生产率对比系数(%)3.710306090社会生活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4.8432.52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16.520254050城乡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7.720303030城乡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46.450607070城乡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门)46.2607090100城乡每百户使用国际互联网数(户)1030507080区域道路网密度(千米/平方千米)1.41.61.822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53.87080100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7.89510010010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59121212城乡高校入学率(%)3240506080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577808586环境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590100100100城乡废水综合处理率(%)3040506580城乡固体垃圾综合处理率(%)3040507080城乡综合供热覆盖率(%)1525405060城乡综合燃气普及率(%)1525355060城乡综合消防设施覆盖率(%)30507090100城乡综合环卫设施覆盖率(%)1535506080环保投资占GDP比重(%)0.611.5224第十条发展战略(一)区域竞合战略。融入济南都市圈,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由钢铁工业城市向综合中心城市迈进。(二)城乡统筹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四)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两型社会”,走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5第三章城乡人口规模预测第十一条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0万人,暂住人口20万人。预测2030年城镇人口为120万人,农村人口为4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各阶段人口控制与城镇化水平预测见表2。表2.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项目现状(2007年)规划年份2015年2020年2030年常住人口(万人)126.8145150160城镇人口(万人)63.385.697.5120农村人口(万人)63.559.452.540城镇化水平(%)49.9596575第十二条人口调控与城镇化发展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极化莱城,发展钢城,积极培育口镇、雪野两个新城,择优培育重点小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人口向城镇和社区中心集中。走新型城镇化、内涵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升城镇化质量。(二)立足于莱芜市资源环境容量,建立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城乡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人口调控目标与管理模式。实施严格的城乡人口调控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落实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各项政策。(三)统筹城乡就业。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解6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制定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农村本地人力资源,加强劳动力培训,变劳动力资源为劳动力资本。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四)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创造城乡公平的就业环境。强化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抓好城乡“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五)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按照居住地登记进行管理户籍,逐步减少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福利差距,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转移。7第四章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第十三条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逐步降低城乡人均用地指标,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一)城市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镇驻地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村庄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城、镇、村改造地区用地标准应按照本要求执行。(二)城市人均建设用地2015年控制在185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三)全市城镇建设用地人均指标2015年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75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四)村庄人均建设用地2015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60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第十四条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07年城乡建设用地为276平方千米,规划2015年控制在281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289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302平方千米以内。(一)城市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110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50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80平方千米以内。8(二)镇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40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9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21平方千米以内。(三)村庄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101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84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60平方千米以内。(四)独立工矿用地规模2015年为15平方千米,2020年为12.9平方千米,2030年不再保留独立工矿用地。城镇建设备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15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25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44平方千米以内。第十五条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严格控制新增用地规模,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城乡发展实现以新增用地为主向挖潜改造为主的模式转变。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化,调控城乡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适时制定规划应对方案,建设用地投放与城市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新区建设,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划定城镇用地增长边界,保障城镇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9第五章城乡产业发展导引第十六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优化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本文标题: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4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