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综述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是指教育观念,即如何看待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它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效果对语言教育效果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从学前儿童语言观、发展现及教育观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阐述。一、学前儿童语言观(一)学前时期儿童语言获得的规律生命的第一年且是整个生命历程中生理和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但一岁前的婴儿还不具备语言能力,通常把这一时期称为语言发展的“前语言期”。虽然的语言期的婴儿没有语言产生,但他们发展了语言产生所必需的各种能力.为在该期末期(一岁左右),语言的产生做了充分准备.新生儿出生时,哭是他们唯一的话言,它代表饥饿、疼痛、尿湿,而母亲常能通过哭声的响度、音调来分辨其不问的原因。2—3个月的婴儿已能“啊”、“吲”、“喔”不自主地发音,有人逗他时则更高兴。语言发育早的,到了12个月左右就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15个月左右能叫“爷爷”、“奶奶”等,以后开始出现了用一两个字代表较多的含义的单词句,如“饭饭”代表“这是饭”或“我要吃饭”。2—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儿童变得特别喜欢说,词汇量迅速增加,己能用简单的复合句来表达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的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的发展促进自我意识的萌芽。3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量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增长更为迅速。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一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叫声。4岁儿童己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会根据对不同对象的理解水平调整自己的语言,如对小妹妹说:“爸爸走了。”对妈妈说:“爸爸去商店买吃的东西了。”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谈中,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逐步减少,能依据别人的言语调整谈话内容。看图讲述能力也明显提高,儿童在讲述时根据图片内容想象角色的心理活动,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同时,儿童的阅读兴趣在这个年龄段也会显著提高,他们不但对图书的阅读兴趣浓厚,能较长时间专心地看书,而且对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较强。他们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他们还常常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写上歪歪扭扭的汉字。到了大班下学期,儿童会聚在一起边看图书边连猜带蒙地念书中的文字,阅读成了他们极大的乐趣。二、学前时期儿童语言产生的意义1.学前期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当孩子能用稚嫩的声音叫出“爸爸”、“妈妈”时,那状似偶然的声音背后实则隐藏着儿童语言获得的必然规律,即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关键期是指学习的最佳时机,或形成某种行为的最佳时机。在这个期间给儿童提供刺激最容易获得反应,错过了这个时机,反应或者不能获得,或者不能达到最高水平。在掌握数概念方面,5—5岁半是关键期;在儿童形状知觉方面,0一4岁是关键期;4岁前智力发展最为迅速;4—5岁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等。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方面,而语言是反映大脑发展状态和聪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思维的直接表现。孩子从出生到掌握语言,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而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2——4岁。专家认为,9—24个月是理解语言的关键期;2—4岁是表达语言的发育关键期。此时学习语言效果最佳,而且获得的语言习惯最容易长期保持下去。例:印度狠孩卡玛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发现他时,他不会像正常人一样直立行走,只会像狠一样嚎叫,像狼一样用牙齿去撕咬食物。后来在专门的机构由专人负责对他进行教育,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只学会了45个词。由此可见,儿童的语言学习必须把握语言发展的关键期。2.学前时期儿童的语言体现了工具性、对象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学习手段语言的本质特征是交际性和工具性,儿童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使用语言与他人进行思想、信息和情感的交流,同时获得理解外部世界和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认识的方法。儿童呱呱坠地之后,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为了生存,他会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全面调整自己的生理特点以适应这个充满挑战的未来。同时他会寻找各种方式引起周围人们对他的关注,以此来表达他的需要,这就构成了信息的交流。而语言可以更加直接地让儿童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看法。所以,儿童语言学习是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得儿童利用语言与他们交流成为可能。(2)语言是儿童学习的特殊对象儿童只有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利的学习工具才能更好地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语言学习又成了儿童期主要的学习任务。在学前期,教育者主要从调动儿童对语言的兴趣人手,培养儿童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能力,提高儿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由家庭和教育机构不断丰富儿童的生活,掌握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行培养和技能上的训练,创造机会11幼儿多听、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兴趣,提供给孩子发展上的支持环境,以促进语言的发展。(3)语言的发展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儿童获得语言,被称为儿童社会化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说话的目的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说话时所用的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省紧密的联系。每一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经济基础和与这种基础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所以,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儿童接触社会、融人社会、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主要途径就是语言。随着儿童各种需要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他们与周围人们的交际也增多了。在交际中他们不仅得到各种需要的满足,产生愉快体验、积极的情绪,而且学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学会关怀、学会合作。这些经验既促进了儿童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社会化行为的发展。3.语言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工具(1)语言在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幼儿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也是在幼儿掌握言语以后才逐步产生的,而且多少包含了一些意志行动的成分在内。语言获得初期,随着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良好的行为获得成人“好”、“乖”的评价,幼儿开始理解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并能在成人要求的前提下做出一些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随着语言和认知的进一步发展,3岁后幼儿的道德感开始形成,他们通过交往和模仿学习,逐渐掌握了一些行为规范和各种道德标准,还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满意或不满的情感,各种道德习惯也逐渐养成。如分别对三个4岁、5岁和6岁的孩子提问“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时,4岁的孩子说“不挑食”,5岁的孩子说“听老师的话,早睡早起”,而6岁的孩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较完整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说“能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跌倒了,我会扶起他,把我的玩具分给他,和他一起玩”。由此可见,语言是儿童内在意识的一种显性的表现形式,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通过语言来获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的标准。同时,语言也成为儿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一种最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反过来,我们可以透过儿童的语言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儿童心理品质的再塑造。(2)语言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作用智力是各种能力的总称,发展儿童的智力主要是培养儿童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思维是智力发展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材料和工具,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联系在一起的。学前儿童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动作性和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思维主要依赖于自身的动作、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反它们的彼此联系来进行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在概念的形成、同化,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岁半以前的孩子,尚处于语言准备期,对于事物的认识主要信赖于感知觉。伴随着语言的产生,儿童开始对事物出现了概括性的反映,对动作的信赖性逐渐减少,而对语言的信赖性逐渐增多,开始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转化。所以,儿童语言的产生使其思维的快速稳步发展成为可能,可见,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3)语言在儿童体育活动中的作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是所有父母和幼教工作者坚持不懈的目标。在儿童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体育活动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孩子身体健壮、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和意外事故的发生,都需要家长和教师通过语言进行指导。通过语言的交流,使儿童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身体锻炼,怎样进行身体锻炼,什么活动可以做,什么活动不能做。例如,家长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和动作、表情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练习。在幼儿园,教师总是用明确的语言和口令使孩子了解动作要领,同时利用童话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吸引孩子参与活动,这些都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调动和启发。(4)语言在儿童美育中的作用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他就已经学会了用自己的感官来感知这个未知世界。对美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语言使他们找到了表达美的方式,语言教育开始影响他们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语言使他们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语言通过浴移默化的方式使儿童逐渐领悟美的标准,知道什么是美、怎样美。4.有利于亲子教育“亲子”是指家庭成员内部之间持别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亲子教育”是适应这种关系而进行的对父母与孩子的培训与提升,以促进新一代健康成长的教育。父母是帮助孩子了解世界的第一人。父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宝宝交流,跟他沟通,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成长。而宝宝也认为,最好的玩伴就是父母。0一3岁是亲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应着重挖掘孩子的各项潜能,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等。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这一沟通的桥梁,当孩子掌握了语言这一交际工具后,也就获得了各项潜能发展的基础。二、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观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三方面综合考察。语言形式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其中,儿童的句法结构从单词句、电报句向完整句、复合句过渡。语言内容包括对词义和句义的获得。语用技能是语言运用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的准备能力,包括对语言的操作能力、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1.社会性社会发展是儿童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语言作为儿童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儿童是社会中的个体,只要社会生活还在对其产生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就会继续下去。2.连续性和阶段性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过程即语言发展的连续性。量变到—定阶段,引起质的变化,标志着语言发展的阶段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和准备,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延续和升华。以儿童掌握词汇为例:从出生开始婴儿就表现出对语音的浓厚兴趣,在2个月的时候,婴儿就可以比较清楚地感知语音、分辨语音;6个月以后,婴儿能够发出重叠性的双音节“妈妈”;10个月以后,婴儿的语言显现出语言交际的主要功能;一岁半以后,儿童的语言开始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4岁时,他们已经能基本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6岁儿童的词汇量大约增长了3—4倍,达到3000一4000个词汇。由此可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又不断突破的过程。所以,语言教育应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又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前儿童语言不断获得质的飞跃。3.实践性对于学前儿童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5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