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哲学史笔记(先秦)
绪论一.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一)可以训练思维能力(二)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三)有助于我们吸收前人有价值的思想二.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方法(一)接触第一手材料(哲学家著作)(二)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三)辨证地看待问题1.辨证地理解概念2.辨证地评价哲学家的历史功过三.中国哲学的特点(一)着眼伦理本位(重视伦理道德)(二)倾心现实政治(三)富于辩证思维(四)树立整体观念四.中国哲学的发展阶段(一)先秦诸子哲学(二)西汉经学哲学(三)魏晋玄学→道家学派(四)隋唐佛教哲学(五)宋明理学→儒家(六)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第一节中国原始社会的世界观一.灵魂不死的观念(一)出现时间母系氏族公社开始时期(旧石器时代晚期)(二)内容原始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不灭二.万物有灵的观念(氏族及人类起源论)(一)出现时间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新石器时代)(二)万物有灵的观念(原始的自然观)原始人认为,自然物也同人一样具有思想、意志和感情,也有各自的灵魂存在。这种灵魂支配着自然物的运动。(三)氏族起源论(原始的社会历史观)原始人认为,本氏族与某一种动物之间有血缘关系,由它发展而来的。他们把这种动物当作图腾而加以崇拜。曾做过图腾的动物主要包括鸟、鱼、青蛙、凤、熊、羊等。(四)人类起源论(原始的社会历史观)关于人类起源问题,原始人有一种神话的答案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三.原始的宇宙发生论和祖先崇拜(一)出现时间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新石器时代)(二)宇宙发生论(原始的自然观)表现为开天辟地的神话状态:以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最为著名。这一神话认为,宇宙最初是混沌未分的状态,经盘古开辟才分出天地,而天体、气象、万物都是盘古死后身体变化而成的。(三)祖先崇拜(原始的社会历史观)1.表现人们把氏族或部落的始祖之神从动物的身上转移到男性英雄人物身上。2.原因(1)畜牧业兴盛(2)父权制和私有财产出现3.关于英雄祖先的神话传说炎帝古羌人氏族始祖神农氏太皞夷人氏族氏族伏羲氏黄帝北方氏族始祖第二节夏、商、西周时期的哲学思想一.夏商时期的宗教世界观(天命神权论)(一)天和上帝的含义均指百神之长。天是夏代人们对百神之长的称呼。上帝是商代人们对百神之长的称呼。上帝相对于下帝而言,下帝指奴隶主贵族统治者。(二)内容夏商时期人们认为,天和上帝是宇宙的最高支配者,奴隶主贵族统治者是天和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出现原因:夏王朝建立后,社会上有了统一的奴隶主专制政权,反映在世界观上认为多神之上有一个百神之长。二.西周时期的哲学思想(一)殷周之际哲学思想的萌芽☆1.《易经》中哲学思想的萌芽、朴素辩证法※影响☆(1)易经概况①易的含义指变化,象征宇宙森罗万象的千变万化②《易经》的含义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占筮之书。③《易经》的产生年代及作者出现在殷周之际。作者:传说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撰写卦辞,周公撰写爻辞。④《易经》的结构《易经》由六十四卦所组成,六十四卦又是由八卦两两重合而成。八卦指乾、坤、震、艮、兑、巽、离、坎八个卦,每一卦由三爻组成,每一卦都包括卦画和卦名。爻分为阴爻--和阳爻—。八卦的卦画分别是:歌诀:乾三连,坤六段。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离中虚,坎中满。讼卦六十四卦指乾、坤等六十四个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每一卦都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结合讼卦来说明:讼卦是坎下乾上。卦辞:卦名之后的文字。386个爻题。爻辞:爻题之后的文字。※上下经的划分《易经》分上经、下经两部分,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上下经又可称作上下篇。※六爻关系如讼卦其一,互体关系,二、三、四爻为内互卦,三、四、五爻为外互卦。其二,内外关系,一、二、三爻为内卦,四、五、六爻为外挂。其三,三才关系,一、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六爻为天。其四,比应关系,比:相邻两爻之间的关系阴阳吉利。应:第一、四爻,第二五爻,第三、六爻存在对应关系阴阳吉利。☆(2)哲学思想的萌芽①发展变化的观念②矛盾对立和转化的观念损益平陂既济未济先否后喜小往大来大往小来无平不陂③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引起变化的观念④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矛盾转化的观念2.《尚书·洪范》中的原始五行说(朴素唯物主义)尚书:夏、商、周三代历史文献汇编。洪范:大法。九畴:九类。※神话传说(1)五行思想的起源起源于古代祖先长期治水的实践《尚书·洪范》第一次将这一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把与人的物质生活紧密相连的五种物质归纳为治国的第一大法。(2)五行的含义水火木金土金:指铜和锡。(3)内容箕子认为,五行是上天赐予大禹的九类大法中的第一类。箕子对五行的特性和作用作了概括地说明。他认为水向下渗透产生咸味;火向上燃烧产生苦味;木可以弯曲伸直,产生酸味;金可以熔铸变化,产生辛味;土能用来耕种,产生甘味。(4)评价①不足之处:原始五行说在理论上尚未提出世界起源的问题,尚存在着可以被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利用的种种弱点。②理论贡献:原始五行说包含有差异、联系和能动性思想的可贵萌芽。(二)西周末期的哲学思想1.无神论思想的萌芽在西周末年出现了对奴隶主的保护神(天)的批判思想,人们或指责上天不公正、不明白,或指责上天非常暴虐,或认为人民所受的灾害不是上天降下来的。评价:西周末期无神论思想的特点是对上天越来越不满了,但还未彻底否定上天的存在。2.朴素唯物主义思想(1)伯阳父(音斧,对男子的美称)的阴阳说①内容:伯阳父的阴阳说集中表现在“伯阳父论地震”一事中,认为天地间存在着阴阳两种气。阳气向上升,阴气向下迫,如果阴阳二气“不失其序”,自然界和社会就安定。如果二气失调,就会发生地震,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注:阴气与阳气指自然界中两种对立的势力。②评价:伯阳父认为地震是自然原因造成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因素。☆(2)史伯的五行说①内容:史伯认为“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意思是说万物是由先王把土与金木水火相结合而产生的。②评价:史伯的五行说表达了物质元素的结合产生千差万别的具体实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当然,用五种不同性质的物质来说明所有的东西,尤其是说明与其性质相反相对的东西是有困难的。第三节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此时进入先秦事情,指春秋战国时期。一.春秋时期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一)提出背景(二)内容奴隶主贵族宣扬自然变异是有意志的天在赏善罚恶,或者是人们违反奴隶主的政治道德规范的必然结果,并且提出社会的政治事件以及重要政治人物的疾病和死亡都是受神秘的有意志的天所支配的。二.春秋时期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一)内容春秋时期出现了一批对宗教迷信思想进行批判的学者。首先,他们将神与人的关系由原来的神主人从转变为人主神从。其次,他们认为自然现象的发生与人事吉凶无关。最后,他们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们自己造成的,与神鬼没有关系(二)评价1.理论贡献春秋时期的无神论思想表明当时的进步思想家已经逐渐认识到宗教迷信思想的虚幻。他们要求人民摆脱宗教迷信,集中人的力量,这有重要的历史意义。2.不足由于历史和阶级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明确否定上帝和鬼神存在的理论。三.《管子·水地》中水是万物根源的思想(朴素唯物主义)《管子》是战国时齐国的稷下学者的著作总集,托名管仲所作。《水地》篇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一)内容《水地》篇的作者认为水是万物的根源,水不仅是没有生命的东西的基础,也是一切生物发生和成长的源泉。(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也。)(二)性质属朴素唯物主义的古代元素论☆四.朴素的辨证思想☆(一)史墨的“物生有两”观※提出背景由史墨在评价驱逐鲁昭公的季氏何以受到老百姓的拥护时提出的。1.内容(1)认为不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任何事物内部总是存在着对立的矛盾双方。(2)矛盾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仕。2.评价史墨不仅承认矛盾的同一性,还着重强调调和矛盾斗争和矛盾转化。他的发展观有力地批判了反对社会变革的形而上学观点。☆(二)晏婴的和同观1.内容(1)认为和与同相异。和是集合许多不同的对立因素而成的统一,同则是简单的同一。(2)他把与同相异的思想运用到君臣关系上,认为君和臣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和,而不应是简单的同。2.评价(1)理论贡献他观察到了日常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有许多生动的辨证法。(2)不足他只强调对立面上的相济相成,而忽视了对立面的斗争和转化。第二章先秦诸子哲学第一节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生活于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00年之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著作《老子》,后被称为《道德经》。一.道家基本知识(一)道家含义(二)道家三个重要发展阶段1.以老庄之学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杨朱学派、宋尹学派、稷下黄老)以“道”为核心,独立于现实政治2.汉初黄老之学,代表人物窦太后、刘安。清静无为。关心政治,表现出极大的政治优势。3.魏晋哲学,代表人物王弼、郭象。道儒调和(三)道家与道教的关系1.二者存在着本质的不同(1)产生的时间不同。道家在春秋末年由老子创立。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2)代表人物不同。即使同一个人物在道教与道家中也具备了不同的个性特征。道教的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成玄英等。(3)性质不同。道家是一个思想文化流派。道教是一个宗派团体。两者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2.道家与道教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1)道教依托道家思想而建立。(2)汉魏以后,道家思想借助道教的发展而得以延续。二.自然观(一)宇宙生成论1.道的含义(1)道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物质。它无所谓上面下面,它无色无声无形,不依赖于任何外力而存在。它处在永恒运动之中。※老子的道到底是精神还是物质?荀子、韩非从唯物角度。庄子、王弼从唯心角度。(2)道是事物运动的规律。2.内容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由道分化出混沌未分的气,气又分化为阴阳二气。由阴阳二气生成和气。由和气生成了千差万别的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3.评价虽然老子对道的内涵说得含混不清,但他能概括一个最高实体的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比仅用自然的特殊实物的性质和作用来说明事物的多样性及其统一性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是人类认识的深化。☆(二)无为思想涉及老子对道德行事原则的看法1.无为的含义无为指顺托事物之自然,排除不必要的作为或妄为。2.内容(1)老子认为,天道自然无为。命题: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2)认为统治者应该效法天道,按照无为原则辅助万物自然运行。治大国若烹小鲜。我无事而民自富。3.评价(1)积极之处①老子的无为思想反对了以往的天有意志、能够主宰自然和社会的有神论。②无为思想表现出老子尊重自然规律的唯物主义态度。(2)不足之处老子认为人只能服从自然规律而不能根据自然规律来改造的观点完全抹煞了人的能动作用。4.现实意义无为思想经过创造性转换可运用于管理、日常生活等领域。☆三.“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老子认为对立双方是相反相成的。(二)“反者道之动”。老子认为,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三)老子认为柔弱胜刚强。1.证据(1)至柔的水能攻破坚强的东西。(2)柔弱代表生,刚强代表死。(3)柔弱适宜生有,刚强易于夭折。2.老子对柔弱刚强思想的运用(1)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2)运用到政治生活中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3)运用到军事生活中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以退为进示弱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思考:柔弱胜刚强思想的缺点(下节课讲)(四)老子初步认识到事物的量的积累可以引起性质的变化。(五)评价1.贡献(1)老子关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转化的广泛论述反映出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2)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表现出老子思维方式的独特。(3)老子对质量辨证关系的认识在当时是极为深刻的。2.不足之处(1)老子不懂得柔弱胜刚强的规律只在特定范围内发生作用。(2)老子对质量辨证关系的认识尚显粗浅。四.“玄览”的认识论(一)认识的对
本文标题:中国哲学史笔记(先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52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