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1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因此西部地区要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政府适当投资和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西部文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制定正确的战略和规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西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潜在优势1.历史文化悠久。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这里文物众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如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以古代丝绸之路为轴线分布着大量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如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等历史文化遗址;西部地区也有着光荣的革命文化传统,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革命文物和纪念地,如延安、遵义、红岩村等。在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西部地区。如云南就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五个国家历史名城。22.自然风光秀丽、奇特。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大川交错,自然景观优美。南有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北有温带的草原、戈壁、沙漠。既有奇异的高原雪域风情,又有山青水秀的桂林山水、三峡风光。境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众多。名山、名湖、瀑布、岩溶、泉水数量众多。在这些名山大川、高原雪山之间,众多的动植物资源以其稀有性和奇特性,具有巨大的保护价值和多样性的开发功能。3.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的地方,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众多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一些古代艺术的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各地的民间歌舞、民间文学宗教艺术等。由于西部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殷厚独特,潜力巨大,非常有利于综合开发,为西部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无疑是西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部地区必须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综合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二、制约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因素3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少数民族的历史机遇。国家的关注,地方政府的支持,将给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旅游文化产业、文化设施产业、文化服务产业、公益文化产业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该产业中的名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西部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等种种原因,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1、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在西部许多地方,政府办文化的传统计划管理模式还是比较突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看作是政府出钱办并当作福利无偿供给的公益事业,不能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推进文化的产业化经营,从而导致文化发展缺乏活力和动力,更谈不上向产业化过度及市场化管理。从总体上看,西部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很不足,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认识不到位,许多人把文化产品仅仅看成是精神产品,而忽略其商品性。一段时间内,西部一些地区提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口号,于是一些富有地域性的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等纷纷出台,以便给经济“搭台”。在这些招商引资的活动中,经济是主角,文化只4是点缀,短时期内这样做,确实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看,要做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那是不足取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当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发展更有赖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不能只甘当配角,也应当和其他产业一样,有主角的地位。2、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对文化产业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加上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目前,西部文化产业资本来源基本上以政府为主,国有资本在文化各行业中布局过宽,投资过于分散,大量的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文化产业,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这与发展文化产业和扩大文化市场所需的资本扩张能力不适应。这样,尽管西部地区拥有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却未能使之转化为与之匹配的文化生产力,因而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在规模、管理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3、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协调。西部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短期行为,不注重它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对民族文化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使之永久性地消失。如许多古迹、文物被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失去了古迹5文物的原貌;许多民间舞蹈、仪式、风俗习惯被庸俗化、简单化,失去了原有的神韵;在部分地方,一些古迹、文物和建筑在开发的名义下遭到严重的破坏,有些甚至被毁灭。黄河流域的过度和无序的开发,已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西部牧区中一些地方的沙漠化已达到相当严重的地步,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内地,华北地区的日益干旱就与内蒙古草原的沙化有直接的关系。这些短期的行为,既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不可再生的资源,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破坏了人与人的和谐,同时也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规律,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4、文化产业规模小。西部地区的文化企事业单位普遍经营规模偏小,规模化、集团化的大型文化企业不多,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产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文化产品的生产还处于低水平状态,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不多。5、文化人才短缺,科技基础薄弱。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人才,而文化建设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为,文化建设的领域包括文化理论研究、文物的鉴赏和保护、人文旅游等方面,但西部地区这方面人才严重不足。主要原因有:一是西部人6才流失严重。二是西部引进的人才少。由于西部的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许多人才被东部丰厚的待遇所吸引,投身于东部,造成了西部人才的短缺。三是西部地区自身培养的人才少。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对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规模小、人才培养的总量少,远远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求。目前,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低,不能将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转为民族文化产业的优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部地区的信息能力太低、科技不发达。这是对民族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后劲的最大制约。三、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1、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组织作用。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由于西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文化与经济结合的渠道还很少。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引导,给予大力扶持。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开发文化产业。在开发民族文化产业中,强调政府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并不是要求各级政府把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包起来,而是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民族文化建设、开发的宏观调控,制定政策加以引导和鼓励。政府对民族文化7资源开发的引导,要体现出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经济运作的要求。2、加大投入,有选择地资助重点文化建设工程。西部地区要改变过去文化产业投资渠道单一的状况,将社会力量纳入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努力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资机制。坚持“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在政策、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和个人投资创办和经营文化企业,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文化建设。同时,西部各地要对文化产业进行总体布局,与资源、地理、人文城市相适应,通过市场主导,选择最具地方特色的项目为突破口,并对其重点资助,使其能以点带面,形成以其为中心的相关产业集群和市场发展布局。在此基础上,应在民族区域内文化资源较为集中,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可供开发文化产业的城镇,尤其是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加速其城市化的进程,在确保其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为其注入更多的现代文明成分,使其向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历史名城的方向发展。已经有相当的文化产业基础的文化名城,要进一步改善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取得更快的发展。83、调整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源保护的关系。发展西部的民族文化产业,要以社会效益优先为原则,做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规划,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政策,同时要针对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发展细则。在民族资源的开发中,克服重利用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倾向。只有既坚持合理有序地开发和综合利用,又注重保护好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环境,才能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植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已有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实施提升战略。不断创造西部新文化,才能永葆它的青春和价值,并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出贡献。4、努力创造民族文化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不仅要加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注入,更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品牌。民族文化品牌的特点是既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价值。但是,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品牌化运作,既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又要发挥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在确保其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力求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要从全局出发,在了解市场信息和社会需求的前提下,注重考察那些既能展示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又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确定9民族文化品牌运营的战略目标;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运作,注重文化创新;集中力量培养优势品牌,组建民族文化支柱产业,并在此基础上,作好品牌的推广、保护、更新等工作,把民族文化产业做强、做大。5.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步伐。西部的民族文化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特色的西部新文化。这就要求全面提高西部人的文化素质,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创新西部新文化,努力营造一个“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同时,切实加强西部地区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要在西部地区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设施;要鼓励作家、艺术家及广大的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于西部,参与开发,体验生活,创造出反映西部大开发、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繁荣西部文化。同时,西部各地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科技进步,重点建设与高科技相结合、建立具有先导产业性质的文化电子信息服务网络,为西部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插上强有力的翅膀。
本文标题:西部地区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7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