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区域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实践)
区域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摘要:河南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迟缓,是制约河南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农业人口贫困的主要问题。影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限制;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一是扩大城市和城市经济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发展科技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精细农业,通过内部消化部分劳动力。从源头上说,应长期抑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压力。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ThepopulationprobleminthedistrictdevelopmentABSTRACT:HENANbetheagricultureinthedevelopmentbigprovince,thevillagelaborforcetransferofZhiempressanddilatoriness,ischeckandsupervisionHENANindustrialization,thecityturnwithmodernizationprogressofmainobstacle,isalsoresultinHenanlargegriculturepopulationpoorofkeyproblem.Sayfromthesourcehead,shouldlong-termrepresspopulationagrowthandeasepopulationpressure.KEYWORDS:Thevillagelaborforce,theemployment,transfer目录第一章河南省概况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1、概况2、河南省就业状况第二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河南省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三章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发展趋势第四章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前言河南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滞后与迟缓,是制约河南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也是造成河南省广大农业人口贫困的主要问题。影响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限制;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等。加快劳动力的转移,一是扩大城市和城市经济规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发展科技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精细农业,通过内部消化部分劳动力。从源头上说,应长期抑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压力。一、河南省概况及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1、概况河南省总面积约16.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有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山区丘岭面积占44.3%,平原占55.7%。有耕地1.1亿亩。人口9256万人,人口总量过大,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农业人口比重大,主要经济指标人均水平低。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1705.01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1.68元,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3%,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人均指标也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背负着沉重的人口包袱。近几年,河南的人口迁移和流动有所增加,人口上行性迁移增加较快,同级迁移大幅度下降;因婚姻迁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务工经商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迁移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从迁入人口的职业构成看,农、林、牧、渔劳动者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工人则大幅度上升。2、河南省就业状况城镇就业:根据统计,全省17个地级市(含省会郑州)和一个省辖市济源市,都存在失业下岗情况。按河南省目前的城市规模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可以说,城镇就业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农村就业:根据我国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测算,按我国农业劳动者目前生产力状况和农资、农产品等价格水平,每人经营20亩土地可保本,经营30亩土地才有钱可赚。据此计算,河南省现有耕地1.1亿亩,仅需要367万劳动力。而我省农村实际劳动力数量是1800万人!二者相比,悬殊1400多万!每个农业劳动力耕作面积约0.4公顷,是美国农业(52.56公顷/人)的0.7%。隐性失业严重,大量农业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劳动效率、效益的十分低下。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河南省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有所松动,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进城所从事的主要是一些边缘工作,如建筑、饮食服务、废品回收、环境卫生、小商小贩等这些城市人退出或自动放弃的工作岗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等非农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然,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这将是今后五十年多年内河南省需要面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浪潮和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三、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和发展趋势1、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通过发展精细农业,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资本含量及劳动密集程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这是从需求上消化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合适选择。增加农业内部就业岗位是一种成本较低的消化方式。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在企业中的合法权益。3、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渠道。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教育农民转变择业观念;立适合农民就业的教育新体系;充分发挥乡镇劳动就业服务所的作用,努力掌握本地区劳动力知识需求信息、企业用工技术信息;对有意愿转移到其他行业去的农村劳动力组织起来,参加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对口就业创造条件。4、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消除转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总结1978年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和经验教训,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客观上进一步强化了农业劳动者和土地的关系,使我国农业经济再一次滑向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泥潭。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要求的恰恰是弱化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雇于资本的劳动者是大多数,他们才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对有转移意愿的农户应该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转让其所拥有的土地和住宅,从而获得他们离土离乡、在城镇生活所必须的基本保证金和经营资本;对那些有一定耕作经验和经营能力、而又不愿离开农村的种田能手,应该向他们提供资金帮助,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获得土地和大型农业机械,通过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5、改革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实施全体公民一律平等的制度,打破进入限制,调整有关政策、降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成本。四、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抑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压力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不懈的基本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然后才是:其一,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带动就业;其二,大规模扩大城市和城市经济,增加大容量的就业岗位,解决现有人口的就业问题1、政府要制定严谨、科学的劳动力转移规划,省人大要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扩大转移规模、加快转移速度是目前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只有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潭“死水”动起来,就可能带动多种行业的发展,就可能扩大河南省的经济规模。也只有在流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让居民合理合法的流动,会产生一个新经济现象“迁移经济”:愿意转移到城镇的居民肯定要把他们的部分生产资料如土地、住宅、大型工具等转让给那些需要的人,同时把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带到城镇来,购买所需的住宅、经营资料等。这样,既促进了农村生产资料的相对集中和规模化经营,又带动了城市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还没有“迁移经济”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和模型,但是我们肯定,迁移经济对国民经济一定有促进和扩大作用。2、修订土地政策,允许耕地的市场化流动,促进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对那些有转移意愿农户,应该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转让其所拥有的土地和住宅,从而获得他们离土离乡、在城镇生活所必须的基本保证金和经营资本;对那些有一定耕作经验和经营能力、而又不愿离开农村的种田能手,应该向他们提供资金帮助,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获得土地和大型机械,通过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加速农业规模经营;通过发展精细农业,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资本含量及劳动密集程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林果业、渔业等改善大农业结构,同时吸纳消化部分劳动力。3、健全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从主要为城市居民服务尽快扩大为面向全社会劳动者,在短时间内尽快拆除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藩篱。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调控机制,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调控尽快过渡到主要凭借市场机制来调节,逐步减少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过多行政干预。建立和健全劳动就业市场的法律规范,保护劳动者之间的公开、公平的就业竞争,增加就业市场的透明度,约束用工和劳动中介组织行为,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通过严格执法、严肃司法,促进劳动力市场运行、管理的法制化。同时还要对各地政府划地为牢、内外有别、歧视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政策进行清理,消除封锁分割,实现全省乃至全国劳动力市场的统一。4、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各界劳动者一律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5、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调动农民群众创造新职业的积极性,同时迅速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大量吸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积极发展工业经济和其他经济,为大量吸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寻找出路。6、在河南省城乡大力征集各种各样有一技之长的农村教育志愿工作者,把他们组织起来,发展农村教育,培养非农产业能够接受的合格人才。7、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8、制定与实施不分城乡、种族的全省一致的计划生育政策,把过快的人口增长降下来,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协调,这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参考文献1、刘铮,邬沧萍,查瑞传.人口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周皓.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J].人口与经济,2000(5)3、李永宠.对我国流动人口制度的探究[J].经济问题,1995,(12):14-164、朱传耿,顾朝林,张伟.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特征分析[J].人口学刊,2001a,(2):3-7
本文标题:区域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82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