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复习⒈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矛盾B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C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矛盾D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⒉1946年春,蒋介石敢于发动全面内战的主要原因是A有四百万正规军B有四大家族聚集的军费C有国际舆论的支持D有美国的支持⒊解放战争开始后,人民军队的主要军事的目标是A挺进大别山B开辟东北根据地C消灭敌人精锐部队D消灭敌人有生力量⒋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充分说明A全国各阶层人民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B蒋介石集团已不甚一击C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完全孤立D国民党反动派即将垮台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⒈土地改革的背景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发展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天朝田亩制度》民生主义依靠、联合、限制、保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⒈土地改革的背景⒉《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主要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改总路线:没收1947年废除分配实行依靠团结消灭发展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土地要求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发展翻身农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各解放区农民参军人数出民工华北解放区近百万人山东:580多万冀中:480多万东北解放区160万这说明了什么?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⒉《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1947年②土改是人民战争迅速取胜的一个可靠保证。⒊土地改革的意义①巩固了解放区,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支援解放战争的革命热情。⒈土地改革的背景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⒉《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1947年⒊土地改革的意义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⒈土地改革的背景思考:解放军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全国性”的反攻条件具备没有?必要性:①可调动敌人的兵力,减少陕北和山东战场的压力;②可减轻解放区财力、物力的消耗可能性:人民解放军经过第一年的作战已具备了向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的条件。中原一是国民党重兵深陷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中原地区兵力空虚;二是大别山是个老根据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易于立足;三是中原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从哪里实现突破?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华东解放军主力国民政府东北解放军西北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华北解放军晋冀鲁豫太岳兵团三军挺进中原中原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7月)其他解放区军民转入反攻东北战场,因为:①与敌军相比我军虽然当时数量上仍处于少数,但在东北地区我军已占相对优势,是全国五大战场上兵力超过蒋军的唯一战场②东北敌军被我军包围在几个大城市中,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是撤是守,还举棋不定;③东北工业基础雄厚,解放东北可为解放全国奠定胜利基础;④歼灭了东北敌军,人民解放军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⒉三大战役的过程首战选在什么地方?三、战略决战的胜利⒈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是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思考锦州长春沈阳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东北解放军徐州北平天津张家口南京国民党军总部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共歼国民党军47万人平津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共歼国民党军55万人三大战役的简况战役名称作战部队和指挥员战役时间歼灭和改编敌人数解放地区歼灭或俘获敌指挥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1948年9~11月47万多人东北全境范汉杰廖耀湘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1948年11月~1949年1月55万多人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杜聿明黄百韬黄维等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聂荣臻1948年11月~1949年1月52万多人华北全境陈长捷三大战役取胜的原因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领导正确;⑵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⑶国统区中共地下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⑷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⒉三大战役的过程三、战略决战的胜利⒈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⒊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三大战役取胜的原因: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三节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⒈土地改革的背景⒉《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改总路线⒊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二、解放军的战略反攻⒈三军挺进中原⒉其他解放区军民转入反攻三、战略决战的胜利⒈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上胜利⒊三大战役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原因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重要原因)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主要表现)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础(直接后果)⒈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的口号。“后方挖蒋根”是指A国统区的民主运动B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⒉下列内容不符合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总路线内容的是A依靠贫雇农B团结中农C消灭地主阶级D发展农业生产⒊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制定和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不包括A民主革命的纲领和任务B农民的利益和要求C社会性质的变化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⒋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敌人的数量按多少排列,正确顺序为A辽沈、淮海、平津B淮海、平津、辽沈C辽沈、平津、淮海D平津、辽沈、淮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1947年9月1日)材料2: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风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关陕伐狐张天网,辽吉猎虎布火雷。谭许胶河收一战,苏鲁前线逼两淮。反攻形势见远略,动员群众赖雄才。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南天民变羽书急,准备审判蒋独裁!——陈毅《吟反攻形势》(1947年12月14日)回答:①“解放战争第二年”从何时开始?②材料1中的“内线”和“外线”各是什么意思?③材料2中的“江汉飞传刘邓捷”、“陈谢挥戈下宛洛”、“关陕伐狐张天网”、“苏鲁前线逼两淮”四句,各指什么历史事件?1947年6月底“内线”是指处在国民党军队包围形势下的作战线“外线”是指转入反攻,采取包围国民党军队形势的作战线指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取得胜利指陈赓、谢富治率太岳兵团渡过黄河挺进豫陕鄂边地区地区指西北解放军与敌周旋,围歼西北国民党军队指陈毅、粟裕率华东解放军主力进入豫皖苏地区④以上两个材料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已处于一种怎样的形势?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美蒋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制定的政治、军事方针及作战方法正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人民解放军在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以后,已转入全面反攻,国民党处于被动防守地位。再见
本文标题: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8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