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PPT课件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是怎么样的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兼仆纳丘毫授佩jiān兼职兼兼并兼任pú仆人仆仆从女仆归纳nà容纳纳出纳纳税qiū山丘丘丘陵土丘háo毫米毫狼毫毫不费力授旗shòu授奖授授意授课pèi佩带佩佩服敬佩课文讲了什么事?孔子决意拜师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孔子认真求学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为什么拜师?)怎么样拜师?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从这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孔子怎样拜师?小组合作学习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读读,比比。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老子外貌的句子,再读读,体会。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老子是怎么样的人?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同桌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体会:你是——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联系生活,说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意思。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孔子拜师后如何学习?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你再次感受到了什么?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了。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终于()地到了洛阳。老子()地把自己的知识()给孔子。他们的()令后人敬佩。日夜兼程风尘仆仆风餐露宿佩服毫无保留远近闻名传授品行远近闻名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毫无保留传授品行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曲阜“三孔”: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的官署和邸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揭林立。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洛阳,因为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起,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历史上曾先后6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洛阳历代科学泰斗、学术流派、鸿生巨儒、翰墨精英,更是照耀史册,灿若繁星。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理论的核心是“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宣扬“仁政”,认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王”。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他赞扬富国强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一书提出了祸福相依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他著有《庄子》一书。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道”。事物万变无常,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他还认为要想社会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毁灭,还说人生只是一场大梦。课文检测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的老师了。他总觉的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家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架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家见着这位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孔子连忙说:“学生,特地来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着这儿。研究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的。”从此,孔子每天,随时。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地给他。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也他们的。
本文标题: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89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