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北林考研大纲-心理学基础综合
1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I考查目标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心理学基础知识考查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心理学研究方法考查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和能力;心理学学科知识考查考生对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课程知识的了解与运用。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1.心理学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导论内容,总分约100分,其中普通心理学部分约80分,变态心理学部分约20分。2.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心理统计与测量、实验心理学内容,总分约100分,其中心理统计与测量约60分,实验心理学约40分。3.心理学学科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心理学三部分内容,总分约100分,每部分约30-40分。四、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III考查范围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3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和知觉(一)感觉1.感觉概述2.视觉3.听觉4.感觉现象(二)知觉1.知觉概述42.知觉的特性3.空间知觉4.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5.知觉的信息加工6.错觉五、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54.影响遗忘的因素六、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6(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八、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九、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7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人格(一)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二)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三)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十一、变态心理学(一)常见的精神症状81.认知症状2.情感症状3.意志行为症状(二)神经症1.焦虑及其障碍2.恐惧及其障碍3.强迫及其障碍4.躯体形式障碍5.神经衰弱(三)心境障碍1.临床症状2.病因3.预防(四)精神分裂症1.临床症状2.分类3.病因(五)人格障碍1.A组人格障碍2.B组人格障碍3.C组人格障碍(六)儿童及青少年期心理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儿童孤独症及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4.品行障碍心理统计与测量【考查目标】91.正确理解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掌握心理统计与心理测量的基本方法。2.掌握有关统计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解释统计分析结果。3.掌握各种测量理论和各种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测验,并对其结果进行解释。一、描述统计(一)统计图表1.统计图2.统计表(二)集中量数1.算术平均数2.中数3.众数(三)差异量数1.离差与平均差2.方差与标准差3.变异系数(四)相对量数1.百分位数2.百分等级3.标准分数(五)相关量数1.积差相关2.等级相关3.肯德尔等级相关4.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二、推断统计(一)推断统计的数学基础1.概率2.正态分布3.二项分布104.t分布5.F分布6.样本平均数分布7.抽样原理与抽样方法(二)参数估计1.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2.总体平均数的估计3.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三)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原理2.样本与总体平均数差异的检验3.两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检验4.方差齐性的检验5.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基本过程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4.多因素方差分析5.事后检验(五)统计功效与效果量(六)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检验及应用(七)卡方检验1.拟合度检验2.独立性检验(八)非参数检验1.独立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2.相关样本均值差异的非参数检验(九)多元统计分析初步11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主成分分析3.因素分析三、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一)心理测量的理论基础l.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二)心理测量的误差1.测量误差的定义2.测量的随机误差来源及控制3.测量的系统误差来源及控制4.测量误差的估计(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1.测量的信度信度的定义;信度系数的估计;信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2.测量的效度效度的定义;效度的估计;效度的影响因素与改进。3.信度和效度的关系(四)心理测验的项目分析1.题目的难度2.题目的区分度3.题目的综合分析和筛选(五)心理测验的编制技术1.心理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2.测验目标与命题双向细目表3.题目编制技术(六)心理测验的施测1.测验的设计2.施测的程序和步骤12(七)测验常模1.常模与常模团体2.分数转换与合成3.常模的编制4.几种常用的常模(八)标准参照测验1.标准参照测验的定义与作用2.标准参照测验的题目分析3.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4.标准参照测验的分数解释四、心理测验及其应用(一)智力测验1.智力测验的定义2.个体智力测验3.团体智力测验(二)能力测验1.能力倾向测验2.特殊能力测验3.创造力测验(三)人格测验1.人格测验的定义2.自陈测验3.投射测验(四)其他常用的心理测验1.心理健康测验2.兴趣测验3.态度测验13实验心理学【考查目标】1.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2.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3.具备实验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一、实验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伦理(二)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3.实验设计与实施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研究报告的撰写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一)心理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1.实验与观察2.实验范式(二)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1.自变量及其操纵2.因变量及其观测3.额外变量及其控制(三)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及评价标准2.准实验设计(四)实验研究的效度1.内部效度2.外部效度3.构思效度144.统计结论效度三、反应时法(一)反应时概述1.反应时的含义2.反应时的种类(二)反应时的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2.机体因素(三)反应时技术1.减法反应时技术2.加法反应时技术3.开窗技术4.内隐联想测验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2.平均差误法3.恒定刺激法及其变式(二)心理量表法1.量表的类型2.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3.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4.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三)信号检测论1.信号检测论的由来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3.辨别力指数d’及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4.信号检测论的应用五、记忆及注意心理学实验(一)记忆实验151.感觉记忆实验2.短时记忆实验3.长时记忆实验4.工作记忆实验5.内隐记忆实验6.前瞻记忆实验7.错误记忆实验8.定向遗忘实验9.提取诱发遗忘实验(二)注意实验1.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分听实验2.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3.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4.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5.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6.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三)常用心理实验技术1.眼动技术2.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3.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发展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2.理解和掌握认知、语言、社会性等领域发展的年龄特征、相关理论及其经典实验研究。3.能够运用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相关问题。一、发展心理学概述16(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设计2.纵向设计3.聚合交叉设计4.双生子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l.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l.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基因2.生命的开始(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反射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7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顺序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三)婴儿言语的发展1.言语发展理论2.词汇的获得3.语法的获得(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句子的发展18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3.心理理论(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4.同伴关系六、童
本文标题:北林考研大纲-心理学基础综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01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