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常规门诊部分 中医院
381第二部分门诊诊疗常规第一章西医门诊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1.症状:急性起病,早期出现咽部症状,继之出现鼻卡他症状和咳嗽,可伴有全身症状和(或)消化道症状。(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不适等。(2)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2.体征: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喉部水肿、伴或不伴扁桃体充血肿大及脓性分泌物,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肺部无阳性体征。3.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相对升高;细菌感染时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检查】血常规。【治疗】1.对症治疗:发热、头痛、鼻部和(或)咽部卡他症状明显者可给予物理降温、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咽喉含片、鼻部减充血剂和抗组胺药的单一成分或复方制剂。2.中成药治疗:可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3.必要时使用抗感染治疗。二、急性支气管炎【诊断】1.症状:(1)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2)初为干咳或少许粘液性痰,以后可转为粘液脓性或脓性痰,痰量增多,咳嗽加剧;(3)伴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4)全身症状轻微,仅有轻度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症状。3822.体征:两肺呼吸音粗,有时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在咳嗽、咯痰后消失;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闻及哮鸣音。3.辅助检查:⑴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病毒感染时血淋巴细胞可增加,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⑵胸部X线检查:大多数表现正常或仅有肺纹理增粗。⑶痰涂片染色和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治疗】1.对症治疗。2.抗感染治疗。三、肺部感染【诊断】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发热。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啰音。4.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炎症指标检测、胸部X线。【治疗】1.抗感染治疗。2.对症支持治疗。四、支气管扩张【诊断】1.症状:反复肺部感染史,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可合并咯血(或单纯以咯血为主要表现)。3832.体征:肺部持续存在局限性湿啰音。3.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符合支气管扩张的改变。4.排除阻塞性肺炎、慢性肺脓肿等疾病。【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必要时肺功能、病原学等。【治疗】1.急性感染时给予抗感染治疗。2.祛痰剂和支气管扩张剂。3.小量咯血可以在抗感染的基础上通过休息和一般止血药治疗。4.必要时口服小剂量茶碱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吸入糖皮质激素。五、慢性支气管炎【诊断】1.长期、反复或逐渐加重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气短,清晨夜间为多,痰多为白色粘液痰,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加、且变稠、呈黄/绿色。多在冬春气候剧烈变化或接触有害气体后发作。分泌物积聚、吸入刺激性气体均可诱发咳嗽。2.每年发病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如每年发病持续时间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支持,亦可诊断。3.排除其他可引起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的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扩张、肺癌、间质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等,以及胸部X线无异常的慢性咳嗽如支气管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必要时病原学、肺功能等。【治疗】1.抗菌治疗。2.祛痰镇咳。3.解痉平喘。六、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任何患有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并且有暴露于危险因素史的患者,需要考虑COPD的诊断。作出COPD的诊断前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之384后FEV1/FVC<0.70表明存在气流受限,即可诊断COPD。【检查】肺功能、胸部X线等。【治疗】1.根据病情选择抗胆碱能药物、β2受体激动剂、磷酸二脂酶4抑制剂等。2.必要时使用抗感染药物。3.对症支持治疗。七、支气管哮喘【诊断】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排除可引起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的其他疾病。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L);(3)呼气流量峰值日内(或2周)变异率≥20%。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检查】血常规、胸部X线、肺功能,必要时病原学。【治疗】1.肾上腺素能β受体激动剂。2.糖皮质激素。3.抗胆碱能药物。4.茶碱。5.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八、急性胃肠炎【诊断】1.急性起病,多于夏秋季起病,起病前曾有或无不洁食物进食史。3852.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症状,可伴或不伴里急后重,粪便呈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等。3.伴或不伴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感染表现。4.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增多或正常;部分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5.大便常规发现白细胞,可见红细胞;大便培养培养出致病菌。急性胃肠炎主要依靠症状诊断,出现急性腹痛、腹泻、呕吐症状时,排除霍乱、痢疾、伤寒、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疾病后,可建立临床诊断。【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血生化,必要时肥达氏试验、PPD皮试等。【治疗】1.补液治疗。2.解痉、止泻、止吐等对症治疗。3.必要时抗菌治疗。4.抑酸与保护胃粘膜治疗。九、胃十二指肠溃疡【诊断】1.症状:(1)慢性上腹痛和或其它消化不良症状。约10%-15%的患者无症状。(2)上腹痛周期性发作,发作期与缓解期相交替,常有季节性。(3)节律性疼痛,胃溃疡多为餐后痛,下次进餐前消失;十二指肠或幽门前溃疡多为空腹痛,夜间痛,进食后缓解。有并发症时周期性节律消失。2.体征:腹部扪及剑突下压痛或脐周痛觉过敏,并发穿孔可伴腹膜炎体征。3.实验室检查:(1)X线钡餐检查龛影是X线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2)胃镜检查与粘膜活组织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3)幽门螺杆菌检测诊断Hp相关性溃疡。【检查】】】】1.血常规、肝功能、幽门螺杆菌抗体等,必要时做五肽胃泌素、血清胃泌素测定、大便常规、Hp抗原试验等。2.X线钡餐、胃镜等。3.需要排除肝胆疾病时可行腹部B超或CT等。386【【【【治疗】1.降低胃酸药物。2.胃粘膜保护药。3.促胃肠动力药。4.根除Hp治疗。5.维持治疗。十、溃疡性结肠炎【诊断】1.临床表现:粘液血便,可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如病程超过4-6周,伴或不伴皮肤、粘膜、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可临床疑诊溃疡性结肠炎。2.在除外感染性及其他非感染性肠炎后,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临床疑诊、拟诊及确诊病例。(1)疑似病例:具备前述典型临床表现者。(2)拟诊病例:典型临床表现+典型肠镜和(或)钡灌肠表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肠镜下表现为:①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粘膜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触性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粘膜粗糙、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粘膜桥等。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钡灌肠表现:①粘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多发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袋囊消失呈铅管样。(3)确诊病例:典型临床表现+典型肠镜表现+典型粘膜活检病理学表现。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组织学表现:活动期①固有膜内弥漫性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②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③可见粘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期①粘膜糜烂或溃疡愈合;②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减少;③隐窝结构改变;隐窝结构改变可加重。【检查】1.血常规、粪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2.电子结肠镜及粘膜活组织。3.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无法通过时,可应用钡剂灌肠、CT或MR结肠显像显示肠镜未达部位。387【治疗】1.活动期治疗。(1)轻度溃疡性结肠炎:①氨基水杨酸制剂为基础用药。②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无效者,特别是病变广泛者可改用口服糖皮质激素。(2)中度溃疡性结肠炎:①氨基水杨酸制剂仍是主要药物。②糖皮质激素:足量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2-4周病变控制不佳者,应及时改用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后逐渐减量至停药。③巯嘌呤类药物: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病变局限于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者,联合口服药物疗效更佳。2.缓解期治疗:(1)维持治疗的对象:除轻度初发病例、很少复发且复发时为轻度而易于控制者外,均应接受维持治疗。(2)维持治疗的药物:①由氨基水杨酸制剂或激素诱导缓解后以氨基水杨酸制剂维持。②硫嘌呤类药物。十一、肠易激综合征【诊断】1.腹痛反复发作或腹部不适,在最近3个月内每月至少3天,且伴有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症状:①排便后改善;②发作时伴排便次数的改变;③发作时伴排便性状的改变。2.目前的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且诊断前至少6个月曾有过1次发作。3.IBS的诊断属于排除性诊断,排除可引起腹痛、腹泻、便秘的各种器质性疾病基础上作出诊断。【检查】大便常规、大便病原学、肠镜必要时可行钡剂灌肠。【治疗】1.药物治疗:解痉药、益生菌、止泻药、导泻药、肠道感觉和动力调节药,必要时抗精神病药。2.心理和行为治疗。十二、高血压【诊断】1.血压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同型半胱氨酸等。3882.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眼底等。【【【【治疗】】】】1.降压治疗。2.处理并发症。十三、贫血【诊断】1.平原地区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男性女性孕妇Hb(g/L)120110100RBC(×1012/L)4.54.0Hct0.420.372.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类型MCV(fL)MCHC(%)常见疾病大细胞性10032-35巨幼细胞性贫血、MDS、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生的溶血性贫血、肝疾病正细胞性80-10032-35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骨髓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8032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贫血的严重度划分标准:血红蛋白浓度(g/L)<3030-60-90-贫血严重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4.临床表现:皮肤黏膜苍白,疲乏、困倦、软弱无力,头晕、头痛、耳鸣眼花,389嗜睡,记忆力减退,呼吸深快、气短,心悸,气促,心绞痛、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心衰,食欲下降,腹胀,尿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女性月经失调等。【检查】1.血常规、血涂片、网织红细胞、血沉等。2.缺铁性贫血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总铁结合力、骨髓铁染色。3.巨幼细胞性贫血检查:血常规提示大细胞性贫血、叶酸、VitB12测定,骨髓检查提示红系巨幼样改变。4.溶血性贫血检查:地贫筛查、地贫基因检查、G-6PD活性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自溶血试验、CD59、CD55,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包涵体、异丙醇、蔗糖溶血、热溶血、酸溶血试验、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5.再生障碍性贫血检查:网织红细胞、骨髓涂片及骨髓活检、CD59、CD55,T细胞亚群检测。【治疗】1.病因治疗。2.药物治疗:补充造血要素、刺激红细胞生成
本文标题: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常规门诊部分 中医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0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