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金庸的侠文化起源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小说。”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尤其是统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国古代教学,是文武并重的,《周礼》中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中的射与御,就是射箭、驾战车挥刀枪作战的。《汉书·艺文志》亦载“剑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称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为基本技能,据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刘宋时,已有武术之称。会武术的人,一方面进入朝廷的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类人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会在浴血沙场的同时,求得功名富贵。但总有一类人,就像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在武术上的在野党就是那些号称侠客的人。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落民间,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这也原本没有错,但也有因所谓重感情、讲义气而犯糊涂的时候,只为报恩或复仇,可以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这就是韩非子说的:“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当侠客们啸聚山林,当起“绿林好汉”来“替天行道”,公然与当权者叫板时。这种行为,却得到老百姓的拥戴,这同时也是侠植根人们心中,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等。特点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任何小说都是具有一定长度的虚构性叙事。小说本质上不是真实生活事件的展演,而仅是关联到生活的虚构性故事,虚构性是小说的基本特征。它的人物是虚构的,不是生活中的真人;它的情节是虚构的,不是生活中的真事;它的背景也可能是虚构的,世上没有哪个地方与之完全一致。譬如阿Q、孙悟空、九九八十一难、大观园、未庄、伏盖公寓等。有些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譬如《三国演义》和意大利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斯》,采用了真实的人名或地名,但这不能否定历史小说本身的虚构性。小说的目的不是实录,不是还原生活或历史,而是更高地观照、解释、引导生活,所以小说必须超越生活、概括生活、选择生活,对生活进行提纯,展开想象,表达理想。据此小说不可能复制生活,而必须走向虚构。虚构给了艺术想象以广阔的空间,也给了作家表达应然性图景的机会和表达生活感受的更高的自由度,所以虚构是小说魅力的原因之一。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是小说跨越历史时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一个保证。古今中外那些不朽的小说名著,都以其典型而独具魅力的人物形象吸引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读者。想起某一部小说,我们首先想起的往往是其中的人物。鲜活的人物,是小说的旗帜和名片。爱空想的堂吉诃德,爱意淫的阿Q,胆小的别里科夫,忧郁的哈姆雷特,木讷勤苦的郭靖,聪明孤高的黛玉,吝啬的葛朗台、泼留希金、严监生,等等,组成小说中一条富丽堂皇的人物走廊情节是小说生动性的集中体现,它与人物性格刻划息息相关,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如《三国演义》中与关羽相关的主要事件或情节是: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败走麦城;与诸葛亮相关的是:祭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识魏延反骨,骂死王朗,木牛流马,空城计,锦囊杀魏延,死后用木偶吓司马。《水浒传》中与鲁智深相关的情节是: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落草二龙山;与武松相关的:景阳岗打虎,杀嫂祭兄,狮子楼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金庸小说的特点可谓至侠无武也天龙八部是唯大英雄能本色,笑傲江湖是是真名士自风流,鹿鼎记是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天龙八部是盛唐气象,笑傲江湖是魏晋风度,鹿鼎记是生活本色。所以武侠小说乃至于侠客的理想本身就终结了。简单总结一下,金庸从民族主义(书剑恩仇录)写到人类主义(从射雕英雄传到最后都是,但逐步深化),从人的命运(天龙八部)写到人性(笑傲江湖)最后归结到最凡俗的非武侠、生活、历史本身,表明了一个最为简单但也最深刻的真理:真正的理想主义只能在现实生活中才能实现或建立,这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又是彻底的浪漫主义或理想主义。金庸为什么到鹿鼎记就封笔了?因为他已经无武了,其实如果联系到金庸以后改而写历史小说的话,我们会说,金庸的封笔不是一个终结,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其实也无所谓终结不终结,起点不起点的,随缘任运,到什么境界干什么事而已。曾有一位学者用一副对联评论金庸的成就:打通佛道儒,驱琴棋书画;驰骋文史哲,遣星相医卜。因此,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各取所需,故金庸小说才拥有了最广泛的读者群。伟大的作品还都具有一种史诗的风格,这当然是由作品本身内涵的博大丰厚所决定的,因此《水浒传》是江湖文化的史诗,《三国演义》是英雄文化的史诗,《西游记》是修行的史诗,《红楼梦》是社会和人性的史诗[《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一真一俗,《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或《水浒传》是一阴一阳,《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一精一粗]。我们同样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史诗。人物一郭靖评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金庸先生曾写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在这十四部小说中,我最爱看的是《射雕英雄传》,而我最喜欢的主人公也是郭靖。在我看来,郭靖是金庸先生着十四部小说中最出名的人物了,他出现在了两部小说中。由一个四岁才会说话的傻小子后来成了练成了一身卓越的武功;和古灵精怪的黄蓉一见钟情然后修成正果结为连理;最后誓死保卫襄阳……此类种种,使得郭靖成为金庸先生笔下一代大侠!郭靖的一生,是毫无缺点的,极度完美。从《射雕英雄传》开始,郭靖就是一个尚未出生起名字里就铭刻着国耻,整个家庭又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孩子,背负着国仇家恨,生长在异国他乡。开始的郭靖几乎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忠厚老实的傻小子,可最后竟成为一代大侠。而侠,指的是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江湖人士,他们没有官位,却心系百姓苍生,不求高官厚禄,只求问心无愧。郭靖之所以成为人皆称道的大侠,就是因为他在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前果敢放弃个人恩怨,能牺牲小我,成就他人。他不但带领自己的全家守城卫国,还联合自己的朋友一同舍身忘死;他不但统筹全局,而且身先士卒;他不但对国家尽忠尽责,而且从不贪功霸位。他友情有意,对人一片真诚,对自己发小兄弟,他也能在民族大义和儿女情长间把握平衡。这样一位十全十美的大侠形象被金庸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父母孝,对国家忠,对爱情贞,对朋友义,对子女爱,连杨康这样的坏蛋死了,他也耿耿于怀,将杨康的儿子,赐名“过”,字“改之”,希望杨过和他一样。郭靖是大侠,不但在江湖上称侠,而且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万民称颂。如果只看《射雕英雄传》,郭靖大概也只会是我比较喜欢的角色之一。不过到了《神雕侠侣》里对这个角色的感情却开始由开始的喜欢达到了敬佩。《神雕侠侣》里我看见了一个已为人夫,已为人父的中年郭靖。他的品行如往的正直谦虚,却比以前更加的成熟稳重。他被人们称之为大侠,并非他已有高强的武功,高深的武学。更为重要的,是他能够真正做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以郭靖的性格,他绝对不是一个贪图功名之人。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他应该更有可能与蓉儿隐居桃花岛,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吧。但面对着一个山河破碎,社稷累卵的时代,郭靖挺身而出,全家到襄阳守城,这一守就是几十年。而这期间他的作为让我从中隐隐约约看见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影子。一身正气,大义凌然,还有那颗始终未曾改变的赤子之心。我曾看见常有人批评郭靖这些人是愚忠,理由是他们的勇气固然可敬,而他们却拼命的去忠于一个气数已尽的破败王朝,不懂顺应时势,与时俱进。这样的评语大概是对他们最大的污蔑与侮辱吧!仔细读郭靖的对白,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镇守襄阳,多年抗元,并非是效忠于赵宋王朝。他们又岂是在为一朝一家的王朝在战?这样的反抗者是华夏之脊梁,是一个真正儒者侠者所具备的精神与品性。正是有了这样的他们,华夏方能屹立风雨千年而不倒,这片土地的子民才不至被奴役,被灭绝。舍身取义方显正气浩荡,碧血丹心永明青史辉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们当之无愧!纵观他的一生,经历坎坷波折,为人正直无私,品行高尚,用情专一,谦虚与淳朴,刚烈与随和,正气浩然,为武侠世界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他是一位真侠者,真英雄,他无愧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人物二杨过二评神雕侠杨过:侠骨仁心,他做到了人性的极致!从少年时代开始读《神雕侠侣》,每每唏嘘,每每感慨,每每悲愤莫名,又每每情为之伤、血为之沸。杨过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人物,却给人以精神的力量。感怀其身世,悲哀于这个世界的冰冷之余,又令人不禁把酒拍案:真性情当如是!真侠义当如是!深味这冰冷世间的苦痛的杨过,他的心依然火热,他的血依然未冷。直到绝情谷断肠崖一别之前,杨过的走马江湖的确只是为了追寻爱侣。若不是李莫愁将他们逼出古墓,若不是尹志平,若不是错失缘分,若不是后来的几次巨变,或者他和小龙女真的会一生默默无闻地居于古墓,不为外人知,也不足为外人道吧?然而这只是假设,若真如此,也就没有了这感人肺腑的故事。载酒江湖,红颜相伴。杨过并不是一个自觉的英雄,他也没有行侠仗义、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言壮语、雄心壮志。但正因为此,才更见得平凡人之高尚可贵。故事以杨过为主人公,对他的心理着墨最多,故此杨过的心胸气度颇为人诟病,却不知在这个完全不可能的人物身上,正可以看到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英雄无数,侠义种种。杨过或者没有那种指点江山的意气,更没有弯弓射雕的恢弘。他没有给我们铮铮铁骨、豪气干云的硬汉形象;也没有跃马江湖、快意恩仇的光辉事迹。当然,在他的江湖生涯中自然也没有无数的刀光剑影、血流漂杵。他不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更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英雄。但正因为此,他才更显得可亲可敬,才更真实,才更像一个人——虽然,这样的人可能从来也没有存在过。一入江湖,身不由己。但惟葆有一片真心、一腔热血,方能任情纵意,方能无愧于天地!从还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起,杨过就能凭机智救助身受重伤而险些被柯镇恶所害的义父欧阳锋,就能挺起弱小的胸膛,护在命在旦夕的孙婆婆身前,无畏面对全真派高手;一直到他再入江湖,一路机智百出救护陆无双,华山之巅照顾西毒北丐,陆家庄智胜霍都,又再挺身舍命双救程、陆姐妹,助战襄阳,解救全真教之难,不惜骂名成全武氏兄弟,拼却一死为武三通解毒……;乃至十六年孜然一身、落拓江湖,仍秉一腔热血,凭一身肝胆,随处行侠仗义,成就了神雕侠名。凡此种种,虽出无意,却非真心?而最为感人至深、难能可贵的,当是杨过与郭家的恩怨情仇。他舍生忘死,对郭靖、黄蓉、郭芙,乃至郭襄屡次相救,问此侠行义举,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纵观全书,有两个情节,每次念起,总不禁令人情动于衷:父仇不共戴天。杨过无意中得知父亲死于郭、黄之手,而这个从未一见的父亲在他心中更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且不论事实如何,试问此时杨过心中该有如许的仇恨?若再加上心上人身中剧毒,命在旦夕,我们当可理解杨过杀郭靖态度之坚决,心情之迫切。然而面对蒙古兵的血腥残虐,面对襄阳城百姓,杨过动摇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郭靖的话言出无意,却令杨过动容。他虽然没有那样的志向,却懂得敬重,懂得珍视这保境安民的义举。而另一方面,郭靖这个坚决反对他和小龙女纯真爱情的人,这个他的不共戴天的仇敌,却时时闪现出令他钦佩的人格魅力。郭靖独自断后,保护自己兄弟入城的大仁大勇;他对杨过的无比信任,对他的体贴和照顾;尤其是危机关头郭靖依然毫不挂念自身的安危,一心一意保护着他。这一切,怎么能不令杨过感动?而当此时,杨过义无反顾,舍弃自己的性命不顾,甚至舍弃自己重于生命的爱情,更不论背负所谓言而无信的骂名,浴血奋战,保得郭靖杀出重围。这岂是一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小人所能做得到的?遥想当时,怎能不令人热血沸腾?又怎能不令人热泪盈眶?杨过这样对郭靖,还可以说是感之以德,报之以义,甚至可以说杨过本不应为父报仇,更不能为了复仇不顾国家大义。这样说都似乎不错。但再看杨过的对待郭芙,谁能再否认他的广阔胸襟,仁义胸怀?郭芙当然谈不上是
本文标题:79金庸的侠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81111 .html